李敬俊
学校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主要针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探究式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教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它是我国振兴中华的手段之一。因为只有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人才供给社会,社会才能进步。近几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以往传统教育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有所不同。教学方式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变革。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由学生来主导课堂,而教师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这种新颖的方式正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模式,因为它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探究式教学过程,教师也不只是像过往一样只是“照本宣科”,而是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几年,对于我国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有些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日常的课堂之中,教师应当利用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其中,探究式教学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说一些新奇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集中力。这样做让课堂氛围一直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沉浸在学习中。例如,在上到“比例”这一小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全班人数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有多少?”“我们该如何说男女之间的比例呢?”这样的几个一连串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习这一课,自己在课中主动地探讨这个问题,最终在这一节课结束后得到自己的答案。而教师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多提关于生活的问题,因为小学生们对于生活性的一些问题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会自己去主动地寻找答案。这样的做法不但能够让学生有了开动脑筋的机会,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之中的注意力一直处于集中的状态中,这大大地提升了课堂的质量。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之中穿插一些小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到“三角形稳定性”这一节的时候,笔者曾经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木头条和钉子。在课上将学生分为几组,让学生摆弄手中的木条成任何形状。此时提出问题:“摆出什么形状是最稳定?”学生会纷纷实验最后发现只有当木条摆弄成三角形的时候,不管怎么拉扯木条都不会变形。这样学生就自己得到了答案: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都不会觉得枯燥,他们大多都会兴高采烈地不断摆弄木条。在提问后,小组内同学之间也热烈讨论。学生都抢着举手发言。“三角形最稳定!”几乎是全班同学齐声响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样的游戏,让课堂的气氛一直处于热烈中,甚至有些平时不爱在数学课上发言的学生都抢着要发言,说说自己所观察到的结论。所以,多在课堂中穿插这样的游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探究式教学的手段
走近小学课堂之中,會发现沉闷,沉默几乎会贯穿整堂课。这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人们开始重视“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个问题。首先,教师群体要对探索教学的重要性引起充分的重视,据有关人士的调查得出:在小学中的许多教师对于探索式教学表示不理解,他们普遍认为探索性教学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没有任何优势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他们的多数都坚持着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对探索式教育的错误理解对在小学中实施探索式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学校要多开展活动向老师宣传探索式教育的好处和必要之处,让教师尽快地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当学生自发的去学习,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很大的提升。比如,在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课外延伸的问题,来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之中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小组学习,笔者曾经尝试过这样的做法。小学的学生对于新的上课方式总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会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小组学习的本身,它让几个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自己的看法。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意见,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之中不仅仅只是要传授知识,还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让小学数学课堂实现学生主动去学习,自主的去学习的局面。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提升课堂质量的强有力手段。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基础数学,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成为一个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志仁.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
[2] 王欢.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