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

2014-04-21 20:51刘国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7期
关键词:酚酞烧杯探究性

刘国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实施教师疏导、学生探究的实验教学,是化学课堂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1 积极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学校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依托,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稳定的教学活动模式。探究性,是指让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师是探究的指导者,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查找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过程。

2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端。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真正启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中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实验教学中,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首先做了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1)在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2)另取一小烧杯,倒入适量浓氨水;3)将两只小烧杯同时罩在一个大烧杯下。

过了一分钟,学生都会观察到A烧杯中的液体变红,B不变,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这时,笔者启发性地提出问题:是什么使烧杯中的液体变红?学生的兴致很高,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猜想:1)蒸馏水使无色酚酞变红,刚开始没变红,是因为时间不到;2)浓氨水使无色酚酞变红;3)氨水使蒸馏水变红;

然后,笔者启发学生:能否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在指导下设计出方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进行实验。

几分钟后,学生就获得了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第一支试管中不变色;第二支试管中变红;第三支试管中不变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经过小组内、小组间的讨论、交流,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氨水不能使蒸馏水变红;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氨水的微粒运动到A烧杯中,使酚酞变红。

通过这个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激发探究的兴趣 认知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问:你们知道哪些物质能与酸反应?学生提出:1)酸与金属反应(“金属的性质”学过);2)酸与碳酸钙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笔者又提问:酸与NaOH、CuO、Na2CO3能否反应?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见时机成熟,笔者启发他们能否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每个学生兴趣都很高,积极地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不到十分钟,各小组完成了实验,踊跃发言归纳:酸能与这些物质反应。而且把实验现象描述得清清楚楚。此时,笔者适时点拨:能不能将这些物质分类,归纳出酸的性质?

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已有了知识基础,很快归纳出:1)酸与金属反应;2)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3)酸与碱反应;4)酸与某些盐反应。

笔者因势利导,问:联系酸的性质,想想在实际中有哪些用途?此刻,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说:“用稀盐酸可以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主要成份是Fe2O3)。”有的学生说:“酸性土壤可以加碱,降低酸性。”还有的说:“蒸馒头时,面粉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加入碱面(其主要成份是Na2CO3)。”还有的学生说:“可以用酸检验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否是碳酸钙。”笔者又补充:食醋中有醋酸,可以在家中进行验证。结果过了几天,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把一个“软蛋”给笔者看。笔者在班中充分肯定了他们勇于实践的精神,并请他们给其他学生介绍有关“软蛋”的制作过程。在他们的带领下,大多数小组也进行了实验。通过探究性实验,结合家庭小实验活动,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素质教育新思想。

3 注重把探究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硫酸根离子检验”一课时,笔者首先做了一个实验:在AgNO3溶液(先把标签盖住)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然后提出问题:“由此是否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SO42-?”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能。”这时,笔者把该溶液的标签给学生看,原来是AgNO3溶液。学生愣住了,笔者抓住时机引导:“你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吗?”于是,学生积极地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自行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最终归纳出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如图3所示。

实践证明,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同时,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

4 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寻找方法,自主探究思路,自主解决问题。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一定不要过于“束缚”学生手脚。虽然由于学生知识有限,设计出的方案有些不完美,但教师也只能是“点拨”而已,不能总是不放心地“领着”他们走,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去收获。在实践中,笔者经常设计探究性问题,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去发挥。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提出以下要求:

1)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设计了以下问题:

1)如何区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2)如何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3)如何区别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

通过提出探究性問题,引领学生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基础知识,明确不同物质间在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训练学生掌握抓住物质的特征进行区别的学习方法。经过这样的不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酚酞烧杯探究性
特别的“冰袋”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快速溶解物体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