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坤
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单一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招收对象为初中应往届毕业生,有一定年龄限制并且学制为3年,在学历方面属于高中水平;中等職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形式,虽然都是在初中毕业后进行的教育,但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就很难再进入普通高中接受教育。这两种互不联系、不沟通的情况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从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初级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目前与高等职业学校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向高等职业学校输送的学生很少,这也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单一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单一,主要由政府部门负责。据2002年教育部抽样调查,全国1.78万所中等职业学校中,除几十所由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举办外,绝大多数由地方举办和管理,其中省属学校占11%,市(地)属学校占48%,县属学校占41%。这些学校分属省、市、县有关部门,其中教育部门举办的占45%,其他30多个行业部门及企业、民办占55% [1]。
中等职业教育资金来源面较窄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校企合作的院校中企业或行业很少承担职业技术教育经费,这样,仅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来维持的中等职业学校必然会面临许多压力和问题,而政府的财政压力也非常大。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落后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落后,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比较单一,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忽视,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教学体制使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用人的需要,也很难适应岗位需求。
2 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能够把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需要密切结合起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并能够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把市场需求放在首位。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以能力为本,增强学生技能培养。第四,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参与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运用。同时通过引校入企和引企入校等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合作。
政府应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 第一,系统地制定法律法规、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标准和专业建设标准,同时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反馈机制,为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专业设置与专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第三,政府部门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和修订中等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名称、职业的能力、职业资格鉴定等标准。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明,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人才的考核。
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应多元化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例如,可以办全日制、办半日制或者办业余制;在学习年限方面不一定都是三年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学习年限;年龄方面也可以放宽;实行学分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边工作边学习,只要把所学的内容学完修满学分,就可以颁发毕业证书;开展多种职业培训,来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
应该多层次、多渠道办学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办学改革,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办学模式。以大连商业学校的“双轨”办学模式[3]为例,大连商业学校在改革中实施了“以就业带动招生、以合作实现共赢”的发展战略,组建职教集团,打造专业培训机构及实训基地,采用“1+1+1”合作模式,形成中专、大专、本科连读的阶梯式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构建起了校长负责、校际协同、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专家治学、企业介入、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促进了学校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第一,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基础课程教育体系;第二,设置特色鲜明的品行教育课程体系;第三,强化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构建技能教育课程体系;第四,注重课程内容的开发和更新。
中等职业学校应通过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实现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研发,与岗位无缝对接,积极引入能够反映专业技能的实训项目,特别是能够反映专业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的项目,实现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结构、培育骨干、造就名师。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前途和长远发展,学校应该保证教师培养培训工程的长期性、持续性、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水平。
1)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培训;引进“双师型”教师;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职教专家指导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建立教师业务考核制度,成立教学督导组,聘请校内外名师对教学进行全程督导;建立企业、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储备库,邀请专家为教师做示范,促进教师队伍自身提高[4]。
2)应该注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首先应该制订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让专业带头人主抓专业建设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专业教师培养方案等;应给予经费支持,鼓励课题研究、编写校本教材,带头搞科研、做课题,出成果,在教师中起到引领作用;应该积极推荐专业带头人成为国家、省、市各级教学名师,促进学校的专业和学科发展,使其能够带动其他专业教师,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学校应该优先安排专业带头人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支持他们参加各类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的活动,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执教水平[4]。
强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实训设备和兼职师资支持,将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最新技术引入学校的教学中,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负责进行教学督导,及时反馈信息,解决专业教学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该积极协调并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保障。通过校内外两个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职[5]。加强集团化办学和社会参与,企业及院校共同打造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拓宽办学途径,拓展教育资源,实现成员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5]。
参考文献
[1]刘小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师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2]牛征.中国职业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3]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4]刘小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师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5]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5〕12号.北京: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