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
随着薄改项目的进行,各地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了一些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这不仅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还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为了加强对招标产品质量的管控,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笔者参与了对部分县市所招仪器产品进行质量抽查的工作,从抽查的情况看,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抽查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
标准缺失 产品标准是对产品性能、使用效率、可靠性等综合指标做出的明确和具体的定量的技术规定,是产品质量的基础,是检验和评定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为了规范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许多标准,经教育部发布执行。但是,由于教学仪器品种繁多,很多产品不但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连企业标准也没有(产品说明书上找不到该产品的执行标准),即连起码的质量检验依据都没有,很难判定其产品质量的优劣。
执行不利 一些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时不按产品标准执行。比如电阻圈的生产。电阻圈标准(JY0029-91)中规定:“电阻圈由绕线电阻及带有接线柱的绝缘支架组成,……电阻圈的电阻丝应采用精密电阻合金丝绕制,……接线端钮应为铜质材料。”但是,很多厂家采用把一般的固定电阻放在支架内的方法来制造电阻圈,并且接线端钮也非铜制。有些厂家虽然采用电阻丝绕制的方法制作,但在制作工艺上与标准的要求有差距。标准规定“绕线平整,间距均匀,使用中或使用后不得松动”,但其产品从包装盒中拿出来,绕在支座上的电阻丝就脱落成弹簧状,无法使用。合乎跌落试验要求的产品几乎没有。
最典型的是有个别厂家生产的马德堡半球。马德堡半球(JY108-82)标准规定“马德堡半球是由两个附有拉手和底座的铸铁半球组成”,可这里提供的是两个直径不超过10厘米的带铁环的橡胶片。
以上两种产品应都是非常成熟的产品,学校中现存的一些老产品(10年前的)都是按照标准生产的,现在部分厂家没有按照标准生产,偷工减料,却依然有市场,这值得人们思考。
在抽查中我们发现,教学中使用最多的电流表、电压表都存在重大缺陷。其接线柱本应采用“防脱落装置”进行固定,但是,我们看到的产品却采用自攻螺丝将接线柱固定在表壳上,也没有按标准要求打上昉接触封印。一些生物模型、标本等粗制滥造情况也不鲜见。
新标准得不到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标准也进行了修改,比如,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发音齿轮的标准已由JY/T 0407-2010取代了JY 224-1987。原标准中“各齿板的齿形角度为90±1?”修改为“各齿板的齿形应均为半圆形”,但很多厂家依旧按照老标准生产,没有按照新标准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
2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对标准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已有的教学仪器、设备标准有344个,其中模型、标本、装片类的标准有120个(根据《教学仪器设备标准汇编》),这些已有的标准只是众多产品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各地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以河南省为例)能够收集齐这些标准的也是寥寥无几,更不要说县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学校了。
验收环节把关不严 用户对产品进行验收是保证产品质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招标文书写得再好,如果这个环节把握不好,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
薄改项目的招标方式有以下两种形式(以河南省为例):一是地市统一招标,分县送货;二是以县为主进行招标。招标时,有的要求带样品(只占所招产品的极少部分),有的不要求带样品。评标时,由于评委专家是随机抽取,评委中既知道仪器产品质量标准又懂教学的人几乎没有。评标时虽然大部分地方采用了综合评标法,由于其他方面(业绩、财务概况、售后服务方案、标书响应程度等)差别不大,往往是最低价中标。有的地方甚至出现140多万的预算,中标价格仅为40多万的情况。
货物送到学校后,有的地方让学校自己验收,而学校没见过样品,也没有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因此,学校验收时也只能按照货物接收单上的品名、数量以及有没有破损这几方面进行验收,最重要的质量却无人验收。即便是县级验收,由于缺少既懂仪器产品质量标准又懂教学的人,或是其他原因,验收环节也很难发现实质性问题。
实验教学普及程度不高,仪器使用率低,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能及时暴露出来 现在的中小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的学校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开展得也不是很普遍,仅在进行中招实验操作考试之前,才让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一些学校的教师有一种以Flash动画替代演示实验的趋势。在农村的小学,基本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科学课一般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农村初中教师配置也非常紧张,一般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是任课教师拿仪器室的钥匙,分组实验(或探究实验)往往变成了演示实验。此外,有些仪器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得不合理、结构不科学、操作复杂、演示效果不明显,教师往往不愿意使用。种种原因造成许多仪器长时间闲置,使用率不高,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能马上显露出来,等到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3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增大宣传力度,使大家都知道标准、熟悉标准、掌握标准 有关部门应将已发布的标准及相关标准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工具书进行配备,并对产品的试验方法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地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熟悉标准,并基本了解常用仪器产品的检验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下级部门进行指导。
加快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速度,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现阶段仪器产品标准的制定速度太慢、周期太长,许多产品不但没有行业标准,连企业标准也没有,用户依据什么去判定产品质量?所以,加快对已有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是当务之急。另外,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的实验方法的出现,也要对已有的标准进行及时的修订,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加强标准管理,保障产品质量 标准不是一种摆设,只有把它落实到生产中才有意义,只有把它落实在质量监督上,它的作用才能显现。教学仪器产品不是平常意义的社会产品,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产品,具有使用面相对狭窄,使用人很多的特点,现在,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其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管。一些厂商钻这个空子,偷工减料。如《电阻定律演示器》标准规定用“连接片为1 mm厚黄铜制成,表面镀铬。接线柱为铜质,直径不小于8 mm”,许多厂家采用的是铁质材料。
又如,手摇交直流发电机。许多厂家一味地追求低成本,根本不按标准要求来做。标准要求“在转子转速为1600转/分时,空载电压≥8 V,串入4.8 V,0.3 A小灯泡,负载电压≥5 V;转子线圈用Φ0.47~0.49 mm高强度漆包线平绕440匝”,而现在这种产品基本上都是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负载,只要发光二极管能发光就行,转子匝数、线径、输出电压根本达不到标准要求,更不要说符合倾斜跌落试验的要求了。
还有一些厂家的产品,不按照《教学仪器设备产品一般质量要求》(JY 0001-2003)中的“演示现象可分辨观察距离不小于9米”的要求,只考虑降低成本,不考虑课堂教学环境,不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将演示仪器小型化,不但不利于教师操作,也不利于学生观察,达不到应有的使用效果。如果行业组织或监管机构能不定期地对进入本区域内的产品进行质量抽测,把合格的产品定期向学校公布,把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及时曝光,把演示效果好的产品积极向社会上推荐,才能使质次价低、滥竽充数的产品无藏身之处,才能使新产品不断出现,保护生产厂家的发明创造热情,才能促进教学仪器生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有限的教育装备费用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上下联动,促进教学仪器产品质量的提升 首先,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强化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教学仪器产品的抽检结果,使质量低劣的产品不能进入政府采购,从源头上堵住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入市场。
其次,各地(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要把工作重点由建设、配备、管理转向应用和研究上。可以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教师实验技能竞赛、创新实验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技能。
以实验技能竞赛为例,竞赛可以分为选拔式和抽签式两种方式进行。选拔式就是经过学校、乡(镇)、县(市)层层选拔优中选优,目的在于发现人才,树立标杆,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抽签式就是由竞赛组织部门按照教师花名册,随机抽取教师参加竞赛,目的是增大参与面,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程度。促进全体教师积极钻研实验教学技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