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结构设计

2014-04-21 09:30谭移民
职教论坛 2014年36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谭移民

以“实践导向、任务引领”为课程理念,上海市近年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制定了许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初步构建起了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开发出体现课程新理念的教材,规范教材编写,加强教材开发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 本文就教材开发中的如何进行教材结构设计作些探讨。

教材结构设计是教材开发的关键环节,也是教材编写的基础性工作,它集中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编写理念、思路和方法。 作为规范、科学的教材开发,教材结构设计是必不可少,且应是先期要完成的工作,但在以往教材开发过程中,往往重编写,教材结构设计容易被忽视。

一、教材结构与教材结构设计

什么是教材的结构, 教材结构包括哪些要素,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看法,至今还没有一致的观点。教材是个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系统是由多个因素间相对稳定联系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系统具有结构和功能,结构是系统诸要素内在的联系与组织方式, 结构影响功能。 把教材作为了一个系统,教材结构是指教材各部分之间的组织架构及内在关系,即教材框架结构、体系,它集中体现了教材编写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落实, 反映编写者的编写思想与思路。教材结构一旦确定,会制约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材结构设计就是教材编写者依据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按照一定的设计思想,确定教材各部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分之间内在关系。在一般教材编写过程中, 教材结构设计主要是指确定教材一级结构(各章的结构)与二级结构(各节的结构),以及各章节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内容的组织方式等。

基于“实践导向、任务引领”的课程理念,许多地方开展了职教课程改革, 形成了一些典型的课程模式,如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等,这些课程模式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 改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组织课程内容, 而是以工作任务来整合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掌握技能。 本文针对这类课程,结合教材开发实践,来探讨教材结构设计(如图1)。 教材结构设计包括教材纵向结构设计和横向结构设计,教材纵向结构设计又包括教材目标结构的设计、内容结构的设计和任务结构的设计, 教材横向结构设计一般是指教材中节(或单元)的内容组织方式设计,如栏目如何设置、知识与技能等如何呈现、活动如何安排等。鉴于篇幅限制,本文仅讨论教材纵向结构设计。

图1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结构设计示意图

二、教材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体现课程新理念

不同的课程理念指导下, 教材结构设计会不一样。 准确理解、把握课程理念,是教材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实践导向、任务引领”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教学;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教材结构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就是要从传统的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来设计教材结构, 转变到按照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设计教材的结构,知识的选取要服务于能力的构建;从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材结构设计思路, 转变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结构设计思路,设计成理实一体的教材;从注重教师“教”的教材设计,转变到注重学生“学”的教材设计,搭建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驾构。

(二)基于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无疑也是教材结构设计的依据。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目标、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等, 教材就是要将这些目标、内容与要求等进一步具体化,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活动的文本[1]。

在进行教材设计之前,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目标,熟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其次就是要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与要求, 进行再梳理,因为课程标准中只是规定了内容与要求,并没有规定教学的先后次序等,教材编写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把这些内容与要求,根据教与学的规律,作有序化、结构化处理。

(三)遵循学生认识特点和学习规律

在设计教材结构时, 要研究学生认识特点,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经验中生长新的经验。 遵循学生认识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学”的规律来进行结构设计,构建起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教材结构框架。 认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认识结构的形成与教材结构的优劣有密切关系[2],教材编写者的责任就是要以科学的教材结构去影响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教材目标结构设计

(一)教材目标与教材目标结构

教材中的目标是指学生学完相应内容后,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一般学习结果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为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业教材的目标应主要描述学生所达成的职业能力目标,以及相关职业素养的要求。

在描述职业能力目标时,应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做什么”的角度进行思考,不要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角度去思考。 如“掌握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标准和技术要求”这样的描述就是知识要求,正确的职业能力描述应是“能根据工程要求和已有地形资料设计三、四等水准网。 ”教材目标中的态度方面目标应主要从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方面去描述,如“按规程对检测用试液、试剂、剩余样品、废弃物等进行环保安全处理,减少试液、试剂、废弃物等对人员、环境的影响。职业素养目标的描述不能太笼统、太宽泛,要具体,有针对性。

教材目标结构如前所述包括一级结构的目标和二级结构的目标,共同构成一个逐渐分解、协调整合的多层次结构。为了突出教材与工作岗位的联系,摆脱传统的学科课程教材设计模式束缚,目前许多教材采用“项目”替代传统教材的“章”,以“模块”替代传统教材的“节”,这样教材目标结构就由一级结构的目标(各项目目标)和二级结构的目标(各模块目标)构成。

(二)教材目标结构设计思路与步骤(如图2)

教材目标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将课程目标转换成教材目标,并使教材目标结构化、序列化,让教材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建构的阶梯。

教材目标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

1.研读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教材编写者首要的工作是把专业教学标准和本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明确本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课程的目标,特别是职业能力目标,以及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应掌握的程度等。 这是教材目标设计的基础。

2.梳理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学程化”。 课程标准中具体规定了本课程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因为课程标准并没有规定内容的学习次序,因此,在进行教材目标设计时,需要按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学先后顺序, 重新将课程内容排序,即内容的“学程化”处理。

3.设计教材一级结构。根据学程化的课程内容,将教材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有序的项目,并给各个项目命名,这样就构成了教材的一级主结构,也就是通常讲的教材一级目录。项目名称一般采用“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的表述形式。

4.确定教材一级目标,即教材中各项目的目标。项目目标是指学生学完该项目的内容后应达到的学习结果,主要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维度进行描述。 项目目标较模块目标更具概括性,一个项目目标一般描述为5—7 条为宜。

5.设计教材的二级结构。 根据学程化的课程内容,将各项目中再分成若干个有序的模块,并给各模块命名,这样就构成教材的二级结构。

6.确定教材二级目标,即教材各模块的目标。 模块目标是指学生学完本模块内容后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模块目标是项目目标要具体化,因此模块目标应较具体,模块目标一般描述为7—10 条为宜。

7.教材目标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教材模块目标确定完成后,再对照课程标准,看这些目标是否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是否定得过高或过低,是否完整等,这些目标之间的次序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等。 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再进行梳理、调整。

8.整理成教材目标结构表。 教材各项目、模块目标都确定并描述好后,填写到“教材纵向结构设计表”中(见表1)。

表1 教材纵向结构设计表

四、教材内容结构设计

(一)教材内容与教材内容结构

教材内容是指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需要通过教材具体要学的内容,教材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培养离不开具体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教材内容一个重要方面,教材中的知识可分三类:事实性知识,即回答客观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如相关概念、性质、特点等;原理性知识,即解答客观世界为什么的知识,如相关原理、规律等;方法类知识,即解答如何解决客观世界的知识,如相关的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

教材内容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两类:操作技能,也称动作技能,以身体的动作活动为主要特征,操作技能一般有操作要求或操作程序,例如“能熟练进行离合器的更换、装配作业”、“快速点钞”等;心智技能,也称智慧技能,以智力加工活动方式为主要特征,心智技能一般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例如“设计螺纹零件的加工程序”、撰写质量检测报告“等。

按一定内在关系构成的各项目各模块的内容框架就是教材的内容结构。教材内容结构是教材结构中最深的一个要素层面,也是教材结构设计中最复杂、最关键的环节。 如果说教材目标结构设计建构起了教材的骨架,那么教材内容结构设计则为教材铸造了血肉。

(二)教材内容结构设计的要求

教材内容结构设计应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形成条件和过程而展开,按照能力形成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需要以及能力形成的环节来进行组织,教材内容结构不仅要与职业能力建构对应,也要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结构相符, 同时还要考虑教学过程实际,即遵循学习动机与能力形成的规律,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进行整合,最后形成能胜任某一具体工作岗位的综合职能能力。

教材内容结构设计一般是按二级结构目标来设计内容、表述内容,即根据模块目标来设计内容、表述内容, 把与模块目标相关的主要内容列清楚,为后续的教材编写提供内容方面的依据。

教材结构设计中的教材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 一般只需逐一列出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例如“维生素的种类”、“维生素的结构与性状”、“维生素的含量测定”等,并填写到教材纵向结构设计表中。

内容要完整,分布合理。 整个教材的内容是一个整体,在初步确定各模块内容后,还须从整体看看是否应包含的内容是否完整, 这些内容是否恰当,同时还须考虑项目、各模块之间合理内容分布,避免有的模块内容太多,有的内容太少,要合理分布整册教材的内容。

五、教材任务结构设计

(一)教材任务与教材任务结构

教材任务是指根据相应教材目标与内容而设计的、相对独立的一件具体事情或工作,如维生素C 片的质量检验、螺纹短轴加工等,它是整合相关专业知识、 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教材内容的有效载体, 也是设计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 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无论在教材中还是在教学中,任务只是内容的载体、教学的载体,是为内容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完成任务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或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的通过完成某项任务, 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相关技能。例如在“维生素类药品的质量检验”这一模块中,以维生素C 片质量检验作为典型任务,通过对维生素C 片的检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维生素这类药品检验的相关知识、技能和常用仪器的使用等。

教材任务也应该是可替代的。教材是为教师教学提供种范例,教材中设计的任务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没条件实施,教师是可以选择个相同性质的任务替代。 例如“维生素类药品的质量检验”这一模块中, 教师可用其它维生素 (维生素A 或维生素B等)替代教材中的维生素C。 这就是通常所讲的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的道理。

在教材中,一般一个模块可设计一个或几个任务,按一定内在联系组成的各模块中所有任务就构成教材任务结构。

(二)教材任务结构设计的要求

教材任务结构设计就是依据相应的教材目标和内容,按一定的内在关系确定各教材中各模块中的任务,使各项目中的任务和整本教材中的任务结构化次序化。

任务要具有真实性。 任务的选取或设计要源于工作实际,为了密切教学与工作实际的联系,教材中的任尽可能从工作实际中选取, 如果工作实际中任务太大或太复杂, 可在真实工作任务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使之符合相关模块教材内容的要求。

任务要具有典型性。一般与教材中目标与内容相符合的任务可能有许多, 这就需要选取最能体现教材目标与内容, 又是实际中常见的在教学中易于实现的任务。 例如在“维生素类药品的质量检验”这一模块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维生素这类药品检验的相关知识、 技能和常用仪器的使用等教学目的, 可以任意选择一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 等),但维生素C 片是生活中最常用,学生一般都有所接触,在教学中各种实验便于开展, 维生素C 片的质量检验就是典型的任务。

任务应有明晰完整的结果。以结果驱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符合中职生的认识特点,教材中的任务是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任务完成后一般要有个清晰的相对完整的结果,且可测可评价,以便与相应的教学单元的总结评价相匹配。

任务之间要呈现一定的内在关联。 在确定整本教材的任务时,应整体思考,尽可能使各任务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即任务的结构化,避免任务设计的随意性。教材任务结构可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思考,如按照工作任务的流程,把教材任务结构设计为流程式模式;按工作任务之间的递进关系, 把教材任务结构设计成难度逐步增加、要求逐步提升的递进式模式;如果各模块的任务没有很直接的内在逻辑关系,可将教材任务结构设计成并列的模式,等等。 教材任务结构设计完成后,需将各模块的任务名称填写到“教材纵向结构设计表”中(见表1)。 教材目标、教材内容和教材任务均设计完成后,就形成了一张教材纵向结构设计表。

教材目标结构、 教材内容结构和教材中任务结构都设计完成了,教材的整体框架、基本内容以及次序也就确定了,接下来就是搜集素材,考虑各部分的内容如何显现等,教材开发也就进入到具体的编写阶段。

[1]孙智昌.教科书的本质:教学活动文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3(10):16.

[2]邓泽民.职业教育教材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166.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探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