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珍 胡春榜 王 洪 赵顺祥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的闪光点和聚焦点,也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更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主动脉和生命线。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中教育逐步普及的双重挤压下,中职教育学校如何突破重围,走出一条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仅是摆在职教专家面前的严峻课题,也是中职教育从业人士的“哥德巴赫猜想”。 本文试图以办学特色为突破口,去开启这扇大门的金钥匙。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和风格,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质的代名词。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某种能够从总体上统领学校全局发展和办学方向的、本校所特有的、并为社会公认的、优于其它普通学校或特色学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它既体现了校际差异,又呈现了校体个性。 特色既可以表现为学校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独特风格,也可扩展为学校的整体风貌。一般前者可称为特色学校,后者可称为办学有特色的学校[1]。
特色是学校的名片。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特色具有不尽相同的涵义。通常来讲,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公认性等特征[2]。
1.独特性。 是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通过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形成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
2.优质性。 是学校在办学的某方面优于其它学校,表现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优质性是独特性的基础,决定着学校办学的质量。 创建有特色的学校的本质即是创优,主要体现在优质的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学校声誉等各方面。
3.稳定性。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 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在校内外具有良好的影响。稳定性是中职学校教育个性和管理个性成熟的标志,一般体现在稳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以及与特色相适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等方面。
4.整体性。 能够表现出一所学校的全局优化和整体效能,是一所学校的综合性标志,体现在独特风格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上。办学特色的整体性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由学校领导、师生员工对学校各种资源汇集而成,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指在某一或几个方面的独特之处,但辐射和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如既包括办学理念、常规管理、又辐射到实训和科研、校园活动等诸方面。
5.公认性。 是指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校内外成员的认可,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声誉。 办学特色是学校与社会互动的产物,使学校更具有竞争力。
从宏观层面来讲, 办学特色反映了办学理念、办学主体、育人模式等方面的特色,也反映在微观层面的专业特色、服务管理特色、教学科研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及校园文化特色等许多方面,这些元素构成了办学特色的基本要素。全国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251 所中已通过验收的30 所的办学特色进行抽样分析后发现, 办学特色的权重按降序依次为:人才培养方面(认为人才培养重要的占31%)、专业建设方面(认为专业建设重要的占28%)、办学理念(21%)、校园文化方面(20%)。 统计同时表明,这项调查也与国家中职示范校遴选的标准及各示范校总结报告中的排序是基本吻合的[3]。
经梳理和归纳,本研究认为,办学特色的构成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体现了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办学起着定向的作用。 它包括学校的治学方略、办学思想等,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学风建设等多个方面,是学校整体教育价值追求的体现。 办学理念具有宏观的规范性,规范学校的办学活动和办学行为。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的关系,实质上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创建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首当其冲就要有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4]。
如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提出了“学校围着市场转,知识围着技能转,培训围着企业转”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专业+技能、能力+素质,服务学生成功就业”的办学方针;制订了“培养能适应社会的,能适应现代化企业一线技术、管理岗位需要的,会学习的劳动者”的培养目标。
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发展的问题,是解决现有发展状态与目标发展状态的矛盾问题[5]。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首要职能,也是学校特色表现最直接的领域。人才培养特色是中职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学校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
从江西省优质中职学校办学特色的实际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已把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的重点工作, 创新了与本校专业发展契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江西第一批8 所示范校在创建过程中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依托行业企业,结合自身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创新了“校企交替”、“前厂后校”、“订单培养”等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和丰硕成果,有效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后的订单培养学生数由建设前的1404 人上升至3431 人。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坚持走“教学生产化、生产教学化”模式,创新了“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环境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育教学一体化”“五位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 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效果,教育规模和质量实现同步提升。
专业建设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本、力量之源。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到学校肌体生命力的强弱,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最能体现办学特色的核心[6]。因此,抓住专业特色的建设就抓住了办学特色的核心和根本。 据2013 年《江西教育年鉴》统计发现,在19 大类学科专业类别中,在校生人数逾万人的类别仅有7 个,以下按序排列。
2012 年江西省中职学校各类在校生人数
中职学校分类 在校生数(人)
医药卫生类 65160
教育类 37777
加工制造类 34855
信息技术类 32499
财经商贸类 18189
农林牧渔类 13664
土木水利类 10101
从江西第一批入选的示范校来看,其专业设置基本上涵盖上述类别。 据统计,江西省首批8 所示范校,共建设31 个重点专业,建成20 个省级精品专业,精品专业比例为64.52%,并由精品专业衍生开发的课程290 门、建设精品课程78 门、教材131本。 这充分反映了专业是否具有特色,直接决定了生源数量及规模。
建设一支有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至关重要,也是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特色的关键。 在江西省第一批示范学校里,“双师型” 教师比例均超过89%,远高于《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中提出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的发展目标。如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9%、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为90.2%、 江西省医药学校为94.2%、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为95%。 与建设前相比,首批示范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平均新增15%。
教材内容是办出特色的重要载体, 也是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重要研究要素。 因此不断更新内容是打造特色的重要手段。以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为例,该校以钢铁冶炼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育内容为突破口,实行“课程体系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 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使“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贯穿专业课始终,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取得了较好效果。
文化特色是一所学校标志性的特征。特色学校的“特”,就在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学校文化。 衡量特色学校的重要依据,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内核是精神文化。 以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该校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入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设立了雅行教育实训室、 职业规划导航室、心理咨询室和学生才艺中心,实施了德育学分制,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办学理念特色是灵魂与精髓;人才培养特色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特色是龙头和核心;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是关键及支撑;课程建设是载体和手段;校园文化是软实力和必选项。
作为行业性或地方性举办的省属(市属)中职学校,大多存在办学历史不长、学校规模不大、专业门类不齐、办学实力不强、知名度不高的共性。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把特色理念融入学校建设过程中、 并开始把办学特色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但是,从目前办学特色的现状来看,却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办学特色具有稳定性特质,但随着我国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中职教育应与时俱进,既要立足自身现状,也要兼顾远景规划。 从全国第一批暂缓通过的示范学校来看,通常存在提炼办学特色目标不清晰,发展方向稳定性不足,抵御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等问题。没有将办学特色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尤其是那些新办或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办学资源相对短缺的学校。
尽管说办学特色是一种整体上的独特的品格或风貌,但是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等局部性的特长也有可能发展成为整体的特色。但由于部分学校过于追求理念的全面覆盖性,而将办学特色的外延加以泛化,力求面面俱到,实际却是平均用力、效果不佳。 不少学校认为办学特色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力图方方面面都办出特色, 结果也就无特色可谈。这样的理念本无可厚非, 但由于提出者思考不深,从而导致理念不能在本校落地生根。本研究通过对全国25 所暂缓通过及未通过国家前期验收的第一批立项建设示范学校中的特色项目进行梳理归类发现: 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12 个, 校园文化建设12 个,校企合作8 个,实训基地2 个,管理1 个。 如第一批有些示范校一味为了申办成功,不在内涵上下功夫,不注重学校的长期建设与完善,而是做起了表面文章,挂起办学特色的“招牌”,搞短期的特色发展项目,部分学校将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改革项目”纳入办学特色,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影响了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学校整体发展。 从江西第一批示范校特色创建项目来看,数字化校园类项目4 个、社会服务类项目3 个、校企合作类项目2 个、校园文化类项目1 个、管理类项目1 个,不论是从全国还是江西来看,短期特色创建项目居多。
特色的历史性主要是指中职学校办学特色的历史积淀,现实性就是指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历史基础,把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和规划。 因此,办学特色是传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尽管对办学特色的打造已经形成共识,并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但对学校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关注度仍不够。 如有些学校没有对本校历史的溯源,而是采取“拿来主义”,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相互效仿的趋同现象。
中职教育不仅要与高等职业教育错位发展,而且中职学校之间还要形成差异化、 个性化的特色。因此只有通过“异类同向、同类异向、同层错位、错层同向”等发展手段,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发展,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生态群落,才能重塑自身特色。办学特色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构建和培育。
办学特色的创建, 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关系到学校的育人质量,也关系到中职教育的未来走向。 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也是需要一个全方位、周密性的策略部署,动态性调控特色创建的全过程。下面以江西第一批示范校的创建时间为例。
江西首批8 所国家示范校建校时间统计
学校 成立时间
1.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 1956 年
2.萍乡市卫生学校 1958 年
3.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1958 年
4.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1978 年
5.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 1978 年
6.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1981 年
7.江西省医药学校 1984 年
8.江西现代高级技工学校 2001 年
通常来说,有历史渊源的学校,可以从办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等方面考虑;办学历史较短的学校, 最好是从比较具体的特色项目考虑,如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本研究通过对全国28 个省、 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00 所国家中职示范校中抽取了145 个特色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多学校主要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行政管理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示范辐射能力等方面着手,进行特色项目的建设,按照顺序排列依次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类42 个;德育类27 个;社会服务类21 个;校园文化建设类20 个;实训基地类13 个;集团化办学类7 个;行政管理类5 个;其它类10 个。
从外部的宏观战略层面来讲,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支持是保持和引导中职学校创建特色的驱动力。财政支持力度,制定相关职业标准,提供信息服务,组织监督评估,推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等。由此可见, 政府虽不直接参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但对办学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制度性保障。
从内部的战术层面来看,首先要在特色建设的前期,做好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 既要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也要立足历史积淀、外部环境和办学成效、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深入挖掘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特色项目。 一旦特色项目确立,就要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在人力、物力、财力、制度等进行倾斜。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精于提炼和总结,要注重抓好集思广益、深入挖掘、逐步清晰、精炼表达等重要环节,从而使办学理论和实践不断适应并满足人才市场需求规律的发展过程。
办学特色反映了整体上的独特的品格或者风貌,而在创建过程中,办学特色往往是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继而由局部性的特长发展成为整体的特色,形成了局部辐射整体的效应[7]。通过调查发现,特色学校建设步骤遵循以下路径:首先是创建一至两个特色项目。 特色项目是建设特色学校的起点,也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是特色创建成功的基础。 江西省首批被列入8 所国家示范建设计划的项目学校, 共建设31 个重点专业,11 个特色项目,每校不到2 个特色项目。 江西省医药学校、萍乡市卫生学校等4 所学校开展了“数字化校园特色建设”,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的软硬件水平全面提升,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和便捷的管理服务。 其次是坚守特色传统。江西第一批示范校建设的特色项目到办学特色一般需经历3-8 年的积淀、传承与发展。 最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所社会公认度较高的特色学校,它的特色理念必然以特色项目、 特色传统为载体,进而渗透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校企合作等方方面面。
又如专业特色建设方面,专业是中职学校办学特色的突破口。 如创办专业特色路径上,学校首先应确立要打造的几个拳头专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发展特色专业。 既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人才的短、中、长期需求的态势;又要考虑加强对专业前景的分析,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改造、新办专业的扶持以及特色专业的培育,让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更强,从而满足的社会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以电子与信息技术等四个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了学校其它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 职业教育与企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个共生共荣体。职业学校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初中级操作性人才,只有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的开发、实践教学的安排、师资的共享、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的合作,才能实现校企双方双赢,真正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才有利于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才能实现校企双赢。 江西首批示范学校通过参与区域(行业)职教集团或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如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加入了江西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 江西医药学校加入现代教育集团;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加入了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等。 校企实现共享教育资源, 共有合作企业367 家, 校外实训基地397 个, 教师培训基地91个,共同开发课程60 门,编写教材50 门[8]。
办学特色的稳定性和创新性一脉相承, 传承性和发展性一以贯之,历史性和现实性相互关联。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 需要过程、积淀、固化和稳定。 在提炼特色时,就应从学校的办学历程、专业优势、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突破,挖掘本校亮点。 不宜“拉郎配”,但要有意积累;不宜急功近利,朝秦暮楚,需要持续积淀,反复凝练取精;不能忽视新生事物,但也不能割断历史,忽视传统。特色管理需要持续性才能保障特色建设的延续。
在营造特色的校园文化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原有基础和现实条件,科学设计方案,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 江西省医药学校以“立德,立技”为内涵的素质教育模式,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新点是“赢在终点”的成才观、“面向人人”的教育观、“三自一养”的管理观,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以创建特色课程内容为例:特色的课程内容除需体现时代性和适用性外,还应围绕职业需求,重视实践、技能训练,突出职业性的特点。 江西通用技术工程学校以符合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为要求,遵循学生职业成长发展规律,以职业发展为主线,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构建并实施了“职业导向、课证融合、层阶递进”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
以师资队伍特色构建为例:教师是职业学校的教育主体, 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肩负着教育、教学、科研、实践指导等重要使命。 教师发展规划走链式发展: 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基础教师-文化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行政人员, 才能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中职学校只有立足本校实际, 找准办学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开发设计专业及课程、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加强硬件建设、发展平等的校企合作关系等方面入手培育办学特色,学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闫智勇.试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J].职教论坛,2011(7):19-21.
[2]顾明远.啥样才算“办出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0-5-23.
[3]王光辉.为特色学校建设纠偏[N].中国教育报,2013-12-26.
[4]邢真.学校特色建设理论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1995(5):7.
[5]夏扉,张娟.关于“教育问题”的再认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68.
[6]2002 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大学办学特征的形成发展战略[M].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3):17.
[7]苏敏.体系竞争力视阈下后发展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系统化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4):8-9.
[8]中国职业教育资源信息网[EB/OL].http://sfx.tvet.org.cn/index.action,201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