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14-04-19 22:43张志勤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38期
关键词: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校企合作

摘 要 文章针对高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构建教学——科研、学校——企业双结合的实践平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工程》课程内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 软件工程;案例教学;软件工程项目复现;校企合作

一、引言

软件产业的发展历史并不漫长,但是行业成长速度却很快,如今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产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但我国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尚有较大缺口。因此,做好软件产业的“源头活水”,形成一支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摇篮,需要不断实践探索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

《软件工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开发方法、工具以及软件工程管理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思想,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所需的专业能力。由于软件工程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内容着重强调整体工程化的原理和方法,有时不涉及详细的技术细节,因此,如何使教学生动实际、实践效果良好,一直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从案例教学、工程项目复现、校企合作的综合项目实践三个环节入手探索《软件工程》课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工程”课程内容。

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由于《软件工程》课程内容较抽象,概念繁多,不太容易讲解,使得这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1.教学方法不当

目前很多教师把软件工程作为一门纯粹的理论课来讲授,在没有具体案例和软件开发实践做支撑的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往往给学生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对于缺乏软件开发经验的大学生而言,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思想,只能死记硬背,因此感到课程空洞无味,甚至会质疑开设课程的目的,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2.项目实践环节少

在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脱节的现象。在很多《软件工程》配套的实验指导书里也只是简单的使用了开发中的一些工具完成需求分析和设计部分的内容。有些即使配有实训内容,也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素材比较零散、不系统。有时甚至缺乏进行教学实践的环境,造成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下手。同时目前的课程考核主要依赖于理论考试,因而老师与学生也不太重视项目实践环节。

3.授课教师项目经验缺乏

目前许多高校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研究,缺乏大型工程项目的开发经验。然而没有自身实践的直观感受,就很难在授课过程中灵活地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也难以感同身受。

三、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从案例教学、工程项目复现、校企合作的综合项目实践三个环节入手的新的教学模式。

1.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诠释。教师以一个完整的已在企业中运行的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时,可以选择学生较熟悉的“图书管理系统”作为讨论案例,从需求获取、需求建模开始,逐步贯穿到软件总体结构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详细设计等阶段,将抽象的方法步骤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

2.强调以软件工程项目复现方式进行实验教学

让学生从头到尾参与到工程化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尽量让学生有可能体察并进行实践软件工程的主要知识点: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软件质量等。具体来说,将软件企业实际完成的成功案例隐去商业秘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并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每个学生在项目小组中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任务。学生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去复现这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这确实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该精选规模较小的综合题目先进行研讨,教师可提出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积极讨论各个关键问题,综合各方结论,逐步完成题目要求。

3.探索校企合作的综合项目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主动服务于社会需求为目标,需要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构建教学—科研、学校—企业双结合的实践平台。综合项目实践过程中,可以聘请企业工程师、项目经理到学校合作教学。采取导师制,每名导师负责指导一个小组的实践活动。题目采取导师指定命题和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项目规模应保证每名学生分配到3至4个功能任务。每个小组应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导师每周按时对小组的工程实践进行释疑、评审里程碑事件并安排后续任务。小组完成项目后,应提交各阶段的开发文档,由全体导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文档的评阅,最后举行项目答辩会,各小组介绍工程实践中完成的工作并演示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王红珍,马燕.《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2,(9):185-186.

[2]王秀珍,陈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63-164.

[3]阳王东,祝青,邓艳智.《软件工程》项目型教学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时代,2008,(4).

作者简介:张志勤(1981-),女,讲师,硕士,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校企合作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