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强
摘 要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去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有问题才有研究的基础,有研究才能有发展和进步,也才有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是指需要解决还没有解决的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教师的问要问的得法,问到关键,问的有价值。教师备课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序进性、目标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
美国的课堂是非常强调互动和学生参与的,课堂气氛通常非常活跃。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引导者,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需要举手,不需要老师允许。这种参与式、讨论式的课堂能对学生研究问题和学习的能力有很显著的提高。当然,我们不能照搬他们的经验,毕竟国情不同,俗话说:“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我们要因地制宜,在教学中也是一样。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具体而又实际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提出,教师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師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馈教学效果。提问还有一个有效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人是社会有机体的一分子,任何一个人都想获得成功,想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想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想成功,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教导和鼓励。作为教师,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与全体学生交流,给予他们鼓励和教导。
当然,问题也要有目标性。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进行问题设计而是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重点和关键,或仅仅限于较低水平。对于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首先,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其次,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问题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就无从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只凭自己想象是不能使教学进步的。这样经过种种问题的思考,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得到了进步,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上的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调查研究,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和环境中如何改进问题提出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思考自己是怎样教学的,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意义等问题的反思,有益于教师教学的进步。另外,开展教学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描述为五个具体步骤:(1)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3)制定、实施教学方案以期解决该问题。(4)评价教学行动结果。(5)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查找各种资料也找不到实际可行的、有效的解决办法,总觉得别人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教学不怎么相关。与其抱怨,不如自己积极行动着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师来说,行动研究是最切合实际、也是最实用的一种办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抱着探讨和研究的态度,不断去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有问题才有研究的基础,有研究才能有发展和进步,也才有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田志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1,(32).
[3]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4]刘万海,李倩.“有效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责任[J].教育发展研究,200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