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莉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安徽亳州236800)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变革与发展的产物。正确把握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对于研究制定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推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古代还是现代,和谐都是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和谐应当是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辩证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有思想和谐才能使行为和谐,从而促进师生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教与学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等各种关系的总和。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受时代发展背景、政治经济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所谓和谐师生关系,从客观上讲就是在师生之间、师生与外部环境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上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包括师生之间在地位、作用、相互交往以及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协调有序,同时也包括师生之间交往出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协调化解;从主观上讲是一种情感的愉悦,即师生心理机制上的愉快满足和行为取向上的积极健康。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主观情感和客观存在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积极的状态表达。
和谐师生关系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精神的融合,可以超越金钱和物质利益,可以超越身份、民族、国界等限制,是一种纯洁透明、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二是尊师爱生。学生尊敬教师,虚心学习,服从教师正确的指导;教师关爱学生,认真负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与学生彼此包容,关怀互爱,这也是我国师生关系的优良传统。三是目标一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负责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生的职责是学习,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具有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二重性。四是教学相长。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于千万学生身上获得启发、汲取智慧,促进自身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和谐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共同进步。
(一)主体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师尊生卑”的等级关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是主体,学生则是附属品。和谐师生关系则是教师和学生在主体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工作关系和情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高谁低、谁强谁弱、谁制服谁、谁控制谁的问题。当然,师生之间的主体平等并不是绝对的,教师和学生的分工和职责范围不同,表现在双方在交往中的职能和作用也不不同。
(二)民主协商的师生关系
民主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民主协商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在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等各项事务,并能够充分表达双方的观点和意见。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思想和认识,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同样,学生也要敬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三)合作共赢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在互相尊重、互相促进的过程中建立起教学相长、共同获益的合作共赢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学生更容易成才,更有归属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育教学当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合作共赢的师生关系具有文化共享、责任共享和精神共享的特点,并通过这些共享,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同舟共济的人。文化共享是指教师把知识、智慧、思想、经验等文化成果提供给学生,师生双方通过对话沟通获取知识,共同提高;责任共享是指师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对教学成败负责;精神共享是指师生之间相互传递、理解和感受同一种精神体验。
(四)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能够让师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师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充分尊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尊重,互相激励欣赏,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
(五)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
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受腐蚀的、纯洁高尚的师生关系,不带有任何功利和物质的色彩。它既是一种铁肩担道义的神圣职责,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高尚情感。
(一)追求平等对话
对话是时代的需要,在全球对话时代,高校师生关系难免不受其影响。同时,在高校日益走向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和中心位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引领社会发展职能被寄予更高期望。高校师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双方情感交流和人格影响,进而实现和谐相处。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来说,平等对话是基础,包括人格平等和学术平等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人格平等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生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也要尊敬爱戴教师。师生之间通过相互的、平等的对话,达到精神领域的和谐统一,进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高等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教育和科研是这一阶段的两大任务。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提倡学术上的平等,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教师“传道授业”的“教”,而且有学生积极参与的“学”,这是一种师生之间“双主体”教育活动。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增长知识才干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完成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要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教学与学术科研活动。
(二)倡导民主自由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民主自由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一是教学民主。所谓教学民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有效参与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使师生之间在良性互动过程中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民主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宽容与欣赏基础之上,符合高校特点的现代教学方式,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两个主体的积极作用,能够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促进师生间双向或多向的和谐人际交流。二是管理民主。所谓管理民主,就是指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处理师生间存在的管理与接受管理、组织与自我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管理方式。管理民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把教师从以往权威的位子上请下来,转变管理理念,把一部分管理事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同时,对出现问题的学生,不片面强调惩罚与惩戒,而是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从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找出根源,使学生真正从传统的被管理者的体制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管理者、被服务者,从而实现高校管理中的民主与集中、约束与自由的有机结合。
(三)重视互动合作
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各自以主体身份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连续不断地双向交互活动,通过对话、理解与合作进行有效交往。高校师生互动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上的互动合作和科研上的互动合作两个方面。教学上的互动合作是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双方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融,从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高校教师大胆实施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的技能,在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学生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悉心指导,更需要突出师生间的互动合作。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信息时代,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的选择,科学研究较以往任何时期更需要团队协作。在高校科研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非智力因素等现实状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要在当好教师科研助手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四)坚持求是创新
求是创新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求是指的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与方法,是实现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指的是改造世界的有效实践,是求是的目的和归宿。求是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必备品格。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知识和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创新知识既包括师生创造出新的知识,也包括师生运用新的方法技术对知识的掌握与综合。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个人修炼,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宽厚的知识基础、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高校学生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创新知识和培养创新人才工作,努力成长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拓宽师生互动交往的渠道与空间,提升师生交往的广度与深度,让师生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合作,并将创新知识与培养创新人才统一起来,使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1]邵晓枫.解读教学民主[J].教育发展研究,2007,(7-8A).
[2]王 军.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及构建原则[J].教书育人,2005,(7).
[3]邱秀芳.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J].教育探索,2012,(1).
[4]周国良,熊春林.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10,(5).
[5]罗三桂.自主创新视阈下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征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