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三个转变”的思考

2014-04-17 10:06段丽华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三个转变就业指导院校

段丽华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系,安徽芜湖241000)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有利于发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帮助高职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专业、了解市场、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活动,增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求职择业技巧,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走上就业、创业的成功之路搭起桥梁,铺平道路。

一、由阶段性的教学转变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应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规范管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立相应的学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一)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为克服新生职业规划观念淡薄、就业目标不明确、在校期间学习缺乏动力等问题,建议结合新生教育,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入学后即要开展素质测评、能力倾向测评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从入学即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大二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主渠道”的精神,建议在大二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创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和练就创业技能,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三)大三开设“大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指导”课程

为解决大学生面临就业所遇到的棘手问题,建议在大三开设“大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指导”课程,着重对学生进行求职指导、升学指导,讲授求职方法、面试技巧、求职礼仪、就业程序、就业法规、权益保护、就业信息获取;教育学生强化对顶岗实习的意义与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理想。

二、由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转变自主、互动的指导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课堂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就业指导效果不是很理想。应把这种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动态的指导模式,逐步由理论教学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一)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主要为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素质提供一个前提条件,最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只有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技能、就业和创业实战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计、长久之计。因此,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地点应由单一的教室改为机房、企业、招聘会、专业实训中心等场所;教学方法由教师教为主改为以学生做为主,使每位学生都能制作成品,培养其成就感,这样可以防止学生产生应付了事的心态;教学组织形式应由教师单一课堂讲授改为任务引领、师生互动、模拟仿真、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创业实践等方式组织教学,这样能强化学生的就业技能。

(二)强化个性化职业指导

为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分析、职业分析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设计不同个体发展的最佳路线,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强化个性化职业指导。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与专业相关密切、能够切中要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选择小班教学,分组分类教学;教师授课应具有连续性,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跟踪指导;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搭建网络咨询平台,开设职业咨询指导,随时随地解决好每个学生择业、就业及今后职业发展问题。

(三)强化就业观念,培养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注重择业教育、忽视敬业教育,注重择业技巧、忽视职业素养的问题,企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少质疑。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就业指导教学应结合专业课教学、素质课教学和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由兼职教师队伍转变为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缺少专任专业化教师,尤其是对学生职业发展发面及创业方面给予指导的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因此,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应由兼职教师队伍转变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提升教师的实战能力

就业指导教师应具备职场的实战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为教师谋求机会,走出校门,经常到各种企事业单位考察调研,与职场人对话,到企业挂职,了解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用人需求、招聘流程。拉近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距离,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活动。

(二)培养教师的专业化能力

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建立资历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模式,组织学校教师到权威部门参加职业与创业方面的培训。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构建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保证课程开发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经费,努力为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与交流,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三)积极聘用校外兼职教师

高职院校应积极发展校外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心理辅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和部分校友等作为校外兼职教师,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信息,并促使他们较早地了解社会、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校外兼职队伍的介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人员不足以及对就业市场涉入不深的问题。

[1]张佩芬,华 颖,俞一统.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

设的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2]李宗玲.职业信息与职业指导浅论[J].教育探索,2008,(8).

猜你喜欢
三个转变就业指导院校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五莲县编办“三个转变”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实现“三个转变”切实落实监督责任
一把手抓党建需实现“三个转变”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