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外阅读质量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014-04-17 03:59刘从林
教育观察 2014年3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外阅读读书

刘从林

(仪征市谢集中学,江苏仪征,211400)

美国教育家科威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九年中的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而对初中生的要求则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目标不能仅仅是完成这一阅读量,更要关注阅读的质。

一、培养阅读兴趣,扩大知识积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

(一)营造读书氛围,注重榜样引领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校园里,利用站牌和橱窗,写上激励读书的宣传标语;在班级里,设立图书角;在家庭中,可以专门设立书房,放些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爱好特征的图书,让生活到处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模仿性强,教师、家长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这对学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作用。

(二)利用课内阵地,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要利用好课内阵地,课内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和探索的空间,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课外阅读来寻求答案的兴趣,将课内课外有机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在学习了祥子在“烈日下”和“暴雨下”拉车的情形后,可留下这样的问题:祥子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去挣命?老舍塑造祥子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祥子最终的命运如何?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又是什么?这样激发学生主动读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三)创设展示平台,激励学生读书

阅读的最后要创设展示平台,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如进行讲故事比赛、读书知识竞赛、召开研讨会来交流读书心得,对认真读过课外读物并有独特体会的学生给予表扬,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纷纷加入课外阅读的竞争队伍中。

二、拓展阅读资源,丰富精神世界。

(一)利用电子阅览室,进行网络阅读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资源库,大量的知识信息使阅读的数量和机会都大大增加。教师要深入了解网络中的内容,抓住网络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更优秀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要适时开放电脑房,引导学生绿色上网,进行网络阅读。

(二)开放学校图书室,拓展阅读资源

学校图书室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看书读报的主要园地。教师应积极利用好学校图书室,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借阅规则,开发好现有资源,积极推荐经典名著、名人传记等书籍,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开辟班级图书角,形成流动书站

每学期动员大家提供一两本图书,这样把每个学生手边的阅读资料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兴趣重新编排,专人轮流负责,形成流动书站,并且不断补充新的图书,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阅读资源。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做到“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常见的阅读方法。

(一)精读和略读相并行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一些重点段落或自己认为有兴趣的段落精读细思,边读边想,在文章的重点部分、精彩部分、自我感触最深处画线或做特别符号。如在指导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时,要求他们特别注意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的人物性格和形象,要求学生在阅读到描写这些人物的段落时,注意圈点勾画,写出此处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经过以上的阅读指导,学生在学习名著《西游记》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

(二)摘录和批注相结合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好一个记录本,把自己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随时摘录下来,或者教给学生做读书卡片的方法。这样,学生终能“厚积而薄发”。新课程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为了避免灵感的火花稍纵即逝,学生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

(三)课内和课外相互补

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外,“以课内带课外”。这样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不错。

四、提升阅读层次,促进健康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文艺作品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世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积极推荐各种好书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好书的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牵手名家、大家,实现阅读价值

语文课程应要求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牵手名家、大家,阅读他们的优秀作品,从他们身上、从他们作品中接受正确的文化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阅读的终极价值。例如,推荐学生阅读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学生学习保尔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精神,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二)关注价值取向,提升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笔者首先把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如学习了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可顺势推荐学生阅读《童年》,学习了冰心的《成功的花》《纸船》等,可顺势推荐学生阅读《繁星·春水》。其次把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中所推荐的优秀诗文和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尤其是经典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格利佛游记》等。最后从现当代文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中选择合适的推荐给学生,如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等获奖作品,“五个一工程”推出的好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亲近生活,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这样,学生不仅课外阅读的量上去了,而且课外阅读的质也提高了,更能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在语文课改的新形势下,教师要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领他们走进课外阅读的新天地,品读一本本好书,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寿永明.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课外阅读指导的思想[J].教育研究,2007(5).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外阅读读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