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思维管见

2014-04-16 00:22杨慧馨
新课程·小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

杨慧馨

摘 要:从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偏向,(1)比较注重时代背景的介绍、情节内容的分析、段落结构的划分、思想内容的归纳、写作知识的传授等,而对语言文字本身却缺少有效的训练;(2)以考试为中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忽略了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强化智力、思维的发展;(3)有些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欣赏课、课内外知识的传授课,台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神采飞扬,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似懂非懂。这种牵着学生鼻子绕来绕去的教学,其结果是把语言文字训练弱化了、思维能力训练忽略了。这样的教学,耗时低效,劳而少功。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少年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段,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扎扎实实地训练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虽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表达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隐性任务,思想教育、兴趣培养、思维训练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副产品,但是于漪大师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思维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要利用语言的精妙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在词句理解训练和运用词句训练的过程中兼顾完成思维品质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认知性思维训练

认知性思维是指通过视觉、听觉等感知文本,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思维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初读感知课文,就是认知性思维或者叫再现思维。析字释义、通读全文、复述课文、概括段意等都属于认知思维。比如,在识字教学的时候,有经验的教师会灵活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例如,买——横勾头,读作买,无钱买顶破帽戴。追——大官逃跑丢了帽,秃头顶上一撇毛,将士穷追疾步赶,看你能往哪里逃。这种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识字教学方法既生动有趣,又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还在无形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理解性思维训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解性思维训练主要通过文本意义理解达到训练的目的,它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从发展语言入手,丰富学生的思维内容

发展学生的语言,从内容来说,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在口头语言语、书面语言之间,突出书面语言。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应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必将促进思维的良性发展。二是在词句段篇的训练中突出词句的训练。这是因为:(1)词句训练是篇章训练的基础;(2)词句训练更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3)通过扩大词汇量,掌握较多的句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发展思维,比通过分析、概括等思维的方法发展思维,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运用语言主要是说话、作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性训练。它一方面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又是思维的发散发展。感受语言是发展语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迈好这关键的一步。

2.从充实教学过程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魏书生老师说:“语文课堂上师生思维的联系十分重要,它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想象、联想,再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的生活图画,这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推理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間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全文的思想内容,这是抽象思维的过程。两种思维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我们应自觉依据这一规律,从充实教学过程入手,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两种基本的思维能力。如,在作文阅读教学中往往要调动形象思维,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形成表象印在脑中,又通过抽象思维把观察得来的形象条理化,使鲜明的形象与清晰的条理相结合,“物化”为有物有序的语言。上述两种思维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又密切结合教学过程,既是外在的物质形式语言文字扎实训练的过程,又是学生两种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从教学的智能化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小学阶段,语言文字训练的侧重点是理解词句和运用词句,要在这两种训练中兼顾思维品质的培养。语文教材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力因素,要使教材内容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的价值,就必须要把其中蕴含的智力因素激活,即进行思考性教学,从而启迪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思考,既实现认识,又内在地发生、发展、强化某些思维要素、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实现思维潜能的开发。比如,用换词理解来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教《可爱的草塘》一文中的“草浪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一句,这个“赶”字就大有文章可做,这个“赶”字用得好不好?“赶”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如果把“赶”字换成“追”“推”“涌”“盖”“接”字,行不行,为什么?这样换词比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大家积极思考,寻找准确的答案。经过比较分析认识到:换成“追”字,草浪失去了接天连地的辽阔;换成“推”字,草浪失去了磅礴汹涌的气势;换成“盖”字,草浪又失去了翻滚涌动的壮观景象;换成“接”字,草浪失去了连绵起伏的状态。这里用的“赶”字正好表现了以上几方面的内容和效果。这样一训练,学生对“赶”字的含义的理解就准确了,也训练了思维的准确性。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设疑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联想理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求异理解,培养思维的变通性;看图理解,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演示理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讨论理解,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又如,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最后一段开头说:“满月的猫更可爱”前面都是说猫的性格古怪,可没明说可爱。教师抓住这个“更”字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用上一个“更”?上文是怎样作铺垫的,下文又是怎样落实这个“更”的?这样,一个“更”字便把文章的层次、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中心的思考都引发了。这样通过揭示课文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思考性教学,不仅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作者的思维过程,实现了预定的认知目标,而且使学生在思考中开发了智力,也强化了有目的、有条理、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品质。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开拓人类知识的新领域。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阅读主体离开文本,提出或解答超出文本原意之外的新问题能力。胡明道老师说过,课堂教学要:于无疑处设疑;于无趣中引趣;于点拨中探胜;于比较中鉴赏;于揣摩中获知;于辨析中识误;于发散中思维。

联想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他的思维也就具有创造性。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可让学生展开联想,理解词句。如,教《狐狸和乌鸦》一文的结尾句“狐狸刁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时,有教师这样激发学生想象:狐狸骗到那片肉后会怎么样?问题一出,教室里立即像炸了锅,学生的想象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格外热闹。实践证明,在教材的关键处启发想象,让学生联想,既能使学生主动理解、接受教材中有关字、词、句、段、篇方面的知识,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课文内容,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重视上述各种训练,既能实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目标,又能具体、有效地开发相应的思维要素和思维品质。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方向端正了,意识加强了,功夫到位了,大面积、大幅度、持续提高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就大有希望。

(作者单位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张家岭小学)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