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优质课之瑕疵

2014-04-15 14:12孙庆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优质课教师队伍

孙庆民

摘要:大量实践证明,举办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助推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潜心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熟练各种教学手段,掌握教育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作为一名教科研管理者,笔者在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时,欣喜看到教师们教学理念先进,师生活动有效,指导学法到位等优点的同时,也清醒地洞察到一些瑕癖,现梳理提炼出来,与同行们分享,以期得到批评指正。

关键词:优质课;教师队伍;学校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民族的兴旺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师;要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见,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学校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个学校乃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量实践证明,举办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有效途径之一。优质课的举办,可以助推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潜心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熟练各种教学手段,掌握教育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作为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初中数学兼职教研员,笔者有幸担任了今年4月下旬举办的中心优质课评委。在欣喜看到教师们教学理念先进,师生活动有效,指导学法到位等优点的同时,也清醒地洞察到一些瑕癖,并结合以往听优质课的一些心得体会,现梳理提炼出来,与同行们分享,以期得到批评指正。

一、课标教材把握偏颇——舍本逐末

参加优质课,大多数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佼佼者,青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富有激情,课堂语言精练,对学生有非常强的亲和力,但个别青年教师疏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重难点模糊,导致课堂中35分钟还没有讲授完新知识点,甚至出现优质课大忌——知识性错误。即便是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中年参赛教师,有时也会跑偏优质课方向,在课标教材上下的功夫明显不够,以至于漏洞百出。如在《一次函数——变量》一节内容中,变量这一概念应该植根于变化过程中来理解。有这样一道题目:用周长20cm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探究该长方形的一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式。如果设这个长方形的一边长为xcm,则与它相邻的边长为(10-x)cm,又设该长方形的面积为scm2。因此,本题中的常量应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20cm,变量应为它的一边长xcm和面积scm2。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讲解常量和变量时没有带单位;有的教师根据s=x(10-x)把常量说成10;更有甚者根据s=把“-2”也说成常量。再如在《图形的旋转》一节内容中,对于图形旋转的性质,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借助1-2个特殊图形推导出来,就归纳成性质直接应用,这是不科学的。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确保该性质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笔者认为,参赛教师应进一步明晰课标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作用——课堂根基。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正确定位;潜心研究教材,理清本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然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现状,编制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才能在课堂上,面对陌生的学生运用教育机智适时调控,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才能得以很好的突破和解决,方可避免一些知识性错误的出现,高效和谐地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参赛教师过分追求“新?奇?特”,只图课堂的一时热闹和花哨,而忽视对课标教材的把握与驾驭,必会舍本逐末、南辕北辙,偏离高效和谐课堂的要求,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可想而知了。

二、师生活动组织虚假——华而不实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不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参赛教师面对陌生的学生,却往往感到心中没底,涉及的知识讲起来喋喋不休,大有把前一节课内容再重新来一遍的架势,半节课下来还没有切入正题,导致新授内容草草收兵,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像吃包子,吃了好几口都没吃到馅,等到兴趣殆尽才吃到馅,下课铃也响了。这种“满堂灌”型参赛教师,课堂上师生活动仅仅停留在一问一答的浅层次上,名存实亡。还有一种“伪合作”型的师生活动。参赛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标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往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但却不得其要领。参赛教师通常设计几个问题,还没有明确要求,就开始让学生讨论,要么怕学生不明白,学生那里还在讨论着,教师这边已经开讲重新提要求,学生思路打断也无所谓了;要么明明规定小组合作5分钟,时间刚刚过去不到2分钟,就忙不迭地草草公布答案,急急火火赶下一个教学环节;要么设计的问题过于笼统模糊,大部分学生对问题摸不清头脑,不知道如何与别人讨论,无所事事,即便有几个学生在讨论也是无果而终,时间白白浪费掉了。

笔者认为,参赛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组织有效师生活动的重要性——课堂灵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应精心设计要求明确、层次分明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诱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引领学生走向知识。有效问题是实现师生活动的重要载体。

三、信息技术运用失真——喧宾夺主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效果,从而对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是受到参赛教师的高度青睐,纷纷把它作为优质课制胜的法宝。但信息技术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就会掉进喧宾夺主的“陷阱”,导致课堂的低效、不和谐。在参赛的优质课中,笔者发现:有些课件的界面色彩过于艳丽,导致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有的是借鉴别人现成的课件,教师却不能参透原课件制作者的真实意图,张冠李戴,该换内容不能及时换,该思考、顿悟、交流的地方不知道停顿,错误频频,甚至出现“穿帮”现象;有的是把教案内容全部制作成ppt,教师俨然一位“放映员”,整节课都是忙于操作课件,目中只有课件,缺乏一些必要的体态语言和面部表情,失去了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缺乏情感交融的僵硬、呆板知识,学习处于低迷状态。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部分教师省去了板书,整节课没有板书一个字。孰不知缺少板书的课堂,只是课件展示知识点,往往是一闪而过,滞留时间短,学生印象肤浅,这样势必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进程,更谈不上消化回味了,学生放弃思考、被动学习也就在所难免。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可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课堂辅助。参赛教师,只有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点,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合理选择多媒体,才能发挥它应有的辅助作用。

一线教师只有加强新课标和前沿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潜心研读教材,认真解读学生,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点,合理选择多媒体,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建构出和谐高效课堂,才能在优质课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从而推动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优质课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