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斌
摘 要: 激发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热情和精力探索和尝试。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思考,对如何打造信息技术的自主高效课堂,从六个方面谈谈想法和看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 以生为本 自主高效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老师们都感觉到“教育的春天来了”,教学时间的缩短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学校课堂教学诊断及打造高效自主课堂活动的推动下,我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针对以前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胆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行,新的课堂变化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根据教学体会,我结合对于新课程理念和以生为本课堂的探索,谈谈体会。
一、创设情境,任务激趣
现在信息技术课堂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一些学生对于游戏、QQ聊天、网络音频、视频感兴趣,却不喜欢听课。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平时接触网络层面比较低,对网络的认知还处于游戏聊天阶段,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网络在工作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合理引导相当关键,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设计好课堂,充分利用任务驱动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让学生动起来。任务要有深度、有难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任务要来源于生活、有现实意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任务要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且感受到自己探究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原来教师示范,学生依葫芦画瓢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落后,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自主探索新知识。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自主,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小组至关重要。在计算机课上,小组划分不明确、小组长选择任用有失误,都将直接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课上,任务驱动加小组合作探讨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途径,选择任命负责任、学习热情高、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合理分组是保证。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用任务驱动小组、驱动小组长,组员共同完成任务。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客观现实决定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可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内容过浅或过深都容易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发挥水平较高同学的作用,带动帮助其他同学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分层,备课时,注意细化教学目标,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注重创新,第二层次的要在基础的同时有所探究,而第三个层次则是重基础,比如在学习制作Flash动画时,有独立创作新作品、完成老师设计任务并有创新、完成老师布置设计任务、有所体验等方面。学生各有所得,充分调动积极性。
任务设计分层,设计任务时,比如小组完成任务时,把任务细化,分成小任务、小目标,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课堂上一般有两个任务:一是针对本学课知识的学习应用任务,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报展示学习成果;二是知识的拓展提高任务,设计要分难度,假如把上课过程看做是学生摘桃子的话,就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摘到不同高度的桃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四、激励为主,多元评价
除了考試等总结性评价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纪律、作业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应该向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角度多向化、标准宽松化发展。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不能只限于老师或者学生。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评价贯穿于课堂始终。
评价角度的多向化,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成功”或者“失败”,要善于运用多种评价角度。
评价标准的宽松化,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
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多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对研究成果要通过不同形式加以表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肯定自我。
五、活用课本,充分拓展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快,信息技术老师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合理拓展课外知识,贴近现实生活,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行探究的动力;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研究中仍要结合生活实际;知识总结升华后,还要再回到生活指导生活。学生内心是渴望长大的,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感受自己与社会、与祖国的联系,知道每个人都可以做而且应该做。这样的探究才会有更深层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才会更积极投入探索。
能够当教师是幸运的,可以和那么多年轻的心灵对话,能够在工作学习中有所感悟是幸运的,可以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反思中得到提升。关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我将不断摸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