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永别了,武器》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014-04-10 21:53熊霞
考试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人道主义

熊霞

摘 要: 海明威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获得者作为美国小说和短片故事作家,因文笔简练而陈述有力备受称赞,他的创作体现真实生活。文章通过对《永别了,武器》进行故事情节、角色和环境描写技巧的分析,剖析小说作者以亲身经历揭露战争主题,真实描述残酷战争,揭示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 美国文学赏析 人道主义 思想内涵

人道主义驱使人们拯救生命,减轻痛苦,倡导寻求人为或自然灾害中的人类尊严。《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对于人道主义的理解主要是关注普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在那个时代许多美国青年怀抱爱国热情,怀着崇高理念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亲身经历残酷的战争后,战争的荣誉和正义感随着战壕里的尸体被掩埋,随着追求权力和利益的统治者的欺骗而幻灭;残酷的战争给这一代人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海明威作为其中的一员熟知他笔下的这个世界,他的写作不仅因为生于战世,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借此描写内心深处的启示和期盼。《永别了,武器》以1915—1918年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爆发的战争为故事背景,描写了战争参与者单纯的动机与情感,年轻人亨利的精神及感情经历。这部作品凸显破坏性战争引起的人道主义道德标准的理解,不仅表达了反战的精神,而且充满了对爱的渴望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海明威的人道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没有战争的和平伦理思想。《永别了,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十年后的1929年出版,既是一个时代的总结,又是生命内在意义的深刻阐述。

一、战争带来的幻灭——反战精神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通过亨利在战争中的经历呈现了一个真正的战争世界,同时通过主人公的思想和行动表达了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对于战争的否定。战争的真相不仅让读者感受冲击,更是让读者跟着亨利一起了解真实的战争,战争中的生活,了解人性,进而探讨反战精神。海明威曾在1942年的采访中谈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参战者:“参战之初,战争如毒品一样让人迷恋……一心想的只是我们是主队,奥地利是欧洲战场,从未想过也不知战争性质为何,直到体验了它的残忍。”《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

小说描写的这场特殊战争以1917—1918年期间的意大利为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弗雷德里克·亨利是一个在意大利学建筑的美国青年。战争爆发后像许多热血的美国青年一样不可避免地卷入这场援助美国盟军的战事当中,并当了美国红十字会在意大利军队中的救护车司机。一开始,亨利并不清楚参与这场战争的理由,也并不知道所谓战争的性质。因此,当凯瑟琳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指他入伍)亨利回答:“我不知道……并非做所有事情都有原因。”当凯瑟琳又一次问他:“你为什么加入意大利军队?”他回答:“我正好在意大利,而且我会说意大利语。”从此对话可看出亨利虽作为志愿者在意大利军队救护队服务,但他的动机并不明确。后随战争这条主线的发展,终于在意大利向奥地利发起攻击时,亨利即将前赴战场,凯瑟琳送给他一个圣安东尼像,象征着上帝的祝福,但亨利告诉她,他是去看“show”,这表明当时他还只是一个旁观者完全不懂战争。

正是在这场他以为的“show”中,亨利受了重伤,几乎失去了生命。这是小说第一场真实战场的描写,亨利也是第一次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场景,这让他心理上受到难以治愈的创伤。他的受伤,他同伴们痛苦的叫喊,他周围的尸体和血的难闻的气味让他不再把战争视为一场仅供观赏的“show”。他现在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而且,他变成了真正的战争受害者。从那以后,亨利逐渐意识到战争的真相。这段描述生动地反映了战争的残暴,文中炮弹的轰炸发出如刀剑般的亮光切割着一个个活人的身躯,爆炸声响掺杂着年轻战士羊羔般无助的嘶叫,亨利在黑暗中挣扎,绝望地呼喊死去的兄弟,所有这些编织着可怕的战争世界,而这可怕的和血腥的场景是海明威指控战争的证据。

二、渴望爱和实现自我——人的尊严

小说的另一主线描写亨利与凯瑟琳之间的浪漫悲剧。亨利对凯瑟琳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像他对战争的认识过程一样,一开始凯瑟琳正因某次战争中丧生的未婚夫心烦意乱,而亨利不能体会她的感受,当见到凯瑟琳,他不是爱上了凯瑟琳,只是想在无聊的战事中添一分情事,他有计划地接近凯瑟琳,试图吻她而遭了一耳光,虽然最后凯瑟琳接受了这一吻,但亨利不理解她的情绪和心理,有些不知所措。之后亨利更愿意把他和凯瑟琳之间的这种关系当做一个长期的游戏,正如他所说:“我知道我没有爱凯瑟琳·巴克利也没有任何爱她的想法。这是一个游戏,就像打桥牌,虽然这个游戏中我不清楚赌注是什么,但是我无所谓。”当时对他来说只不过觉得在战争中与其像其他士兵那样每晚去仓库打发时间不如和凯瑟琳缠绵。亨利决心不谈恋爱实际上是个人的封闭,决心不让他人介入内心,事实上也不了解自己的内心。但在第七章,亨利的感情开始发生变化,在没能见到凯瑟琳时内心第一次有了冲动,早些时候,他很肯定不想恋爱,想要与爱无关,但现在他有了莫名的孤独和空虚感,这种感觉预示着亨利与凯瑟琳感情的发展。画面转换到亨利终于意识到他是爱上了凯瑟琳,因此,游戏已经结束,亨利陷入爱情。

最后战争和感情线汇合。认清战争的真相后,亨利决定与凯瑟琳这个唯一可以让他逃离战争阴霾的人远走高飞。他们逃到瑞士,他们的爱情进一步发展,就算生活有时是无聊的,但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他们就只感受到幸福。他们享受生活,不虚度一时一刻,仿佛已预感到这样的生活可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亨利说:“我们的孩子即将来到这个世上,它让我们感觉有什么在追赶我们,我们不能失去任何在一起的时间。”正如他们预感的一样,随着凯瑟琳临产的日子逼近,他们平静的生活很快就会结束。

所有的灾难性事件后,亨利这一悲剧角色最终失去了凯瑟琳和他们的孩子。凯瑟琳如雕像一般,已成过去,已成墓地,已成死亡。

人不能离开他人独自生活,因为他需要归属感安慰心灵。除了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外,小说中突出描写了这种归属感,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还有“家”这一避风港。海明威关心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他认为活着需要归属感,回家意味着安全、温暖和爱。《永别了,武器》中有许多“家”出现在亨利寻找他的归属感的过程中。在阿布鲁奇地区的牧师的家,在妓院纳尔蒂的家,在医院凯瑟琳的家,但都不是亨利渴望的“家”。这使读者集中聚焦于这种混乱环境中亨利的家在何处?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凯瑟琳成为亨利的精神支柱,亨利说:“我的生命曾经充满了一切。但现在,如果你不与我一起,我是一无所有。”对于亨利来说,他的“家”代表的是简单美好的生活,是一个让普通人安心入睡的和平温暖的家。它是那样简单,但对于他所生活的社会来说太难,这是一个远离战场的“家”,所以他最终决定逃离意大利军队,回归凯瑟琳的爱,永远撇开战争。endprint

三、雨和雪的象征——渴望和平

在这部小说中有两个重要的自然景物——雨和雪,分别是战争与和平的象征。尽管海明威不喜欢提及象征,但他赞赏Berison的评论:真正的艺术家不用象征和隐喻,但真正的杰作充满了象征和隐喻。

雪象征着和平与梦想。阿布鲁奇地区覆盖着的雪象征着这是一个平静之地,是一个让人寻找内在自我的地方,所以当亨利外出归来,有些许后悔没有前往这片净土。然而这种地方在这个战乱腐朽的时代已然只存在于人的理想当中,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当他们在瑞士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厚厚的积雪让他们与外界隔绝,有安全感。跟雪相反的形象是雨。伴随雨出现的是霍乱、混乱的撤退、惊险的逃亡和死亡;当下起雪来,双方军队协商停火,过的是平静的生活。第一场雪是在秋天,其时那一年的战事已停止,士兵们很高兴,因为他们厌恶战争。当亨利去前线时,从车里他看到绿色的山脉,看到阳光下白色惹人喜爱的雪线,仿佛置身于梦中。亨利脱离军队,在瑞士过着平静的生活的时候,整个冬天都下着雪。直到春天的到来,下雨了,雪消失变为泥浆,他们幸福的生活即将结束。整个小说中,雪给我们的印象是纯洁、寒冷、干燥。同时象征和平和幸福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它象征一个战争伤者心里田园诗般的梦想。

四、结语

《永别了,武器》描写战争中的故事和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小说体现的是作者创作的初衷——让读者通过小说了解战争中人的所思所想。作者想通过小说中的情景人物描述揭示战争的本质,引起人们的关注,渴望改变。小说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亨利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渴望甜蜜的爱,向往和平的生活,寻求温暖的家的人。他意识到战争的荒谬,却最终遭遇他的妻子和孩子的死亡。亨利的命运是深受战争影响的“迷惘的一代”的缩影,但他又与他们有所不同;战争中他并没有迷失自我,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逆境中,亨利对战争、爱和生活的态度有很大改变。他学会如何爱,如何面对死亡,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存活于厄运。亨利经完成了从一个花花公子向一个忠于爱的有责任的男人的转变。

《永别了,武器》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作者的主要关注点。他关心普通人的生活,反对给人带来幻灭的战争。人道主义是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主题,是世界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时代的声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财富。人道主义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国界。我们应该敏于作者的启示去感受生活,关爱人,珍惜和平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倩.对欧洲人道主义精神核心价值理念的反思[J].河北学刊,2007(4).

[2]董衡撰.海明威谈创作[M].上海:三联书店,1985:5.

[3]张海霞.Frederick Henry,A Farewell to Arms and the Allegory of“home”[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43.

[4]Ernest Hemingway,A Farewell to Arms[M].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 Co.Ltd.1957.

[5]朱俊霞.从《永别了,武器》谈海明威的人道主义思想[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7(7).

[6]Annette T.Rubinstein,Annette T. Rubinsteins American Literature: Root and Floo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人道主义
论陶德麟先生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人道情怀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救援无国界,志愿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跟踪导练(一)5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恋爱中的女人》主要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分析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青春文学分析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