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反馈的策略研究

2014-04-10 15:21徐轶群
考试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反馈初中数学课堂

徐轶群

摘 要: 课堂教学反馈既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必不可少的环节。运用多样化、及时的课堂反馈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及时了解学生课堂上掌握的情况,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深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反馈 有效反馈策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深化中的核心问题,“高质轻负”也成为教育者所追求的目标。“高质轻负”的首要条件是高效课堂,而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反馈是成就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反馈,也称教学信息反馈,即将教学系统所产生的结果输出作为新的信息再输入该系统的一种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要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反馈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有效的反馈回应,可以推进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生成新的想法、新的认识,提升思维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现状分析

根据多次的问卷调查、访谈、听课,笔者发现目前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反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教师不重视课堂中及时的反馈。他们认为在反馈上花的时间太多会影响教学进度,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把反馈放在课堂之外。当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偏离教学预设的回答时不加理睬,对一些思维灵活、难度较大的问题只请个别成绩优秀学生回答,中下等生成了课堂的“配角”,注意力分散,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反馈流于形式,有“名”无“实”,对教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难点还是懵懵懂懂,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2.部分教师的课堂反馈存在误区。部分教师尽管注意到了反馈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课堂中很少进行多样化、合理的、有效的课堂反馈,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①反馈的形式过于单一——只重视速度。课堂反馈中只会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没有合理地、多样化的反馈策略,没有对多种学生进行多种反馈。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得不认真,往往一个学生在回答时,其他学生心不在焉,反馈效率不高。

②反馈的主体过于狭隘——只重视尖子生的反馈。由于尖子生表现欲较强,而中下等生自信心不足,不敢举手,于是教师注意力常常集中在尖子生身上,从而忽视了中下等生的反馈,不能很好地调整上课进度。使中下等生的知识漏洞越来越大,造成这些学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③反馈的重心过于传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一些教师在上课让学生解题反馈时常常只重视最后的答案,而轻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反馈。教师不仅要了解解题的结果,更要及时了解学生得出结果的过程及其用到的方法。

④反馈的内容过于单向性——只重视教而忽略学。有些教师虽然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反馈自己教的情况,但忽略了學生学的反馈,使得教学反馈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部分学生在反馈过程中不善于倾听,不积极参与。我们在听课或自己上课过程中都会发现,有些学生无论是个人反馈、小组反馈、自由反馈时都是课堂中的“隐形人”,不积极、不主动,在课堂上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这部分学生的反馈情况,那么这部分学生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灾区”。

二、有效反馈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反馈策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经过深入思考,现提出以下课堂教学反馈的基本策略。

1.充分预设反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以及有所关联的知识点都要相当熟悉。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用什么形式的反馈,可以用哪些形式的反馈,应该让哪些程度的学生进行反馈,学生会有怎样的反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教师都要事先进行充分预设。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达到最高效率、最佳效果。

以《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一课为例:

本节的难点是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辨认。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一共有十一种,如果直接在课堂上由老师给出这十一种展开图,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则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在课前可以先布置一个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做一个立方体,并尽可能多地找出它的多种表面展开图。对于这个作业,可能有个别学生有困难,那么可以让这些学生参照书本上的这一节,从中找到做立方体的方法。这个作业布置下去以后,估计每个学生都能做出立方体,但表面展开图肯定找不全。优秀的学生可能多找出几种,后进的学生可能只能找到一种。不管学生找到几种,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动手的成果(尽量先找后进生进行展示,再找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补充)。根据课堂实际,如果结合所有的学生能够把十一种展开图都找全,那么就可以让后进生总结成果。如果找不全的,那么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立方体进行剪、展,引导学生找全十一种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再让后进生进行总结成果。

课前对教材的充分掌握和对课堂的充分预设,可以使得在这节课上不仅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很好地、及时地了解课堂上各层次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教学效率。

再以《异分母分式的加减》为例:

在这堂课中,预设“通分”会是本节课的难点,从单项式的通分到多项式的通分,都是学生的易错点。但是学生对于异分母分数的计算却是很熟悉的,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解题方法。因此,引入这样一组题目:

(1)■+■?摇?摇 ■+■

(2)■-■?摇?摇 ■-■

(3)■-■?摇?摇 ■-■

提问:①分数加减法的第一步是什么?

②运用类比的方法考虑分式加减法的第一步是什么?

③根据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出右边这组算式的结果。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的几分钟,估计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类比能做出①、②题,但第三小题可能会的学生比较少。如果大部分学生能答对前两题,那么前两题的答案就可以由全班一起给出。如果错得较多,那么就可以让后进生回答,并说出他的解题思路,对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对于第三小题可以请班上中上层次的三个学生进行板演,估计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产生,让班上同样中等的学生评价他们的做法,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的思路和做法。

由于预设到学生可能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难理解,教学中充分给予多次反馈,如先根据分数计算进行类比,最后根据不同的学生计算并让学生判断正误。这样通过多种反馈,学生能慢慢理解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方法。所以说备课时充分预设是有效反馈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反馈,以怎样的方式处理都要精心预设,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2.善于捕捉课堂中不同的信息,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反馈。学生的解题思维方式是肯定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选择反馈内容时,要选择不同层次的也要选择同一层次的特别是学生中那些与众不同、灵光乍现的独特见解,更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从众多的信息中捕捉,及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呈现不同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开阔思路,而且可以让学生领略多种解题思路。在运用反馈方式时,也需要多种多样,可以个别回答,也可以小组交流,还可以课堂板演、学生讲解,等等,只要是对课堂教学有利的,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的,都可以进行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在反馈时思维才能因碰撞產生火花,并且在听取别人方法的同时取长补短,开阔思维。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中,有这样一题:

如图,已知∠A=∠D,AB=DE,请再添加一个条件说明:△ABC≌△DEF(考虑尽可能多的方法)。

这道题的证明方法是多样的,课堂上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都能写出1-2种方法。思考结束后请学生回答。

生1:添AC=DF用SAS得到(中下生回答)

生2:添∠B=∠E用AAS得到。

添∠BCA=∠EFD用ASA得到(中等生回答)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3:添AF=DC用SAS得到(中上生回答)

师:用这种方法怎么证明?

生3:先用等量代换得到AC=DF,再去证明。(部分学生恍然大悟)

师:还有方法吗?

生4:添BC=EF用SAS证明(中下生回答)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对吗?

生5:不对,这个不是SAS,没有这种证明方法。(中等生的回答)

师:为什么用这样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请举反例说明(发现有基本上学生都不能举出反例时给出提示:画出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一角相等,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学生在不停地画图尝试,一个优等生率先把图形画了出来,并上黑板板书和讲解给了全班同学,学生茅塞顿开。

题目变形:如上图,已知AB=DE,请再添加两个条件说明:△ABC≌△DEF(考虑尽可能多的方法)。

此题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给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经过十分钟的讨论,由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讲解,第一小组给出了四种方法。再由多个小组进行补充后,八种方法全部呈现在黑板上。

在本题的讲解中,课堂上始终以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为主,运用个人反馈和小组反馈相结合,把本题中的不同种方法呈现出来了。有些方法既有联系之处又有不同,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展示,其他学生也体验到了全等三角形证明的多样化策略。在本题过程中学生还出现了一个概念的本质性错误,通过让学生找反例,明确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理解其错误的本质原因。

3.有效利用错误的信息,进行反馈。学生在反馈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对于错误的反馈,不要一棍子打死。教师要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思考错误的原因,澄清模糊的认识,揭示题目的本质。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要拿来利用,要特别利用那些普遍的、典型的、涉及数学本质的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以《分式方程》一课中的题目为例:解分式方程■+4=■

此题请了三个成绩中下的学生板演,结果有两个学生在去分母这一步中出现了这样的答案:x+4=-2。全班统计下来有十个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

师:这样做错在哪?

生1:4没有乘以(x-3)(中等生)

师:为什么没乘就是错的?

学生沉思中……

师:可以从等式的性质去考虑。

生2:等式两边每一项同乘一个数,等式仍成立。如果4没成,等式就不能成立了。(优等生)

尽管此题在完成过程中错误的学生并不是非常多,但是解分式方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个易错点。反馈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信息,把对理解重难点有帮助的普遍性错误当做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挖掘出来进行利用,变错为宝,有效体现出反馈的价值。

4.及时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梳理总结。在反馈时如果仅仅满足于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的不同思维进行展示,则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反馈时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回答有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可适度进行提升,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可以从数学语言上进行提炼,也可以从数学思维方法上进行提炼。在反馈时还要及时地对阶段性的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出课堂的知识要点或课堂内容中的精华部分。

三、结论与思考

真正有效的教学反馈策略应该是多样化、不拘于形式的,是根据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及时性。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

运用有效的反馈策略,形成多样化、多种形式的课堂反馈,不仅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教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状态,及时调整上课的进度和深度,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如子.数学高效学习法[M].海拉尔市: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6).

[2]张新华.中学生全能助手考点速记手册·数学初中版[M].海南出版社,2006.

[3]黄玉成.提高数学预习效率的方法ABC[J].数学教学研究,1998(6).

[4]何芳.课堂提问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3.

[5]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教学反馈初中数学课堂
“预检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优质课堂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如何构建快乐的初中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究
高中物理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如何充分发挥留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基于教学反馈的非机类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