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金贤
摘 要: 信息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特别是数学教育是高新科技发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给数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使学生接受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巩固扎实“双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模式 学习兴趣 自学能力 分层教学
一、动手实验,培养兴趣
几年来的数学教改试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必须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兴趣,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可以促进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激发学习热情。注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用课堂教学目的支配课堂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出发点,它决定着整体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即使学生获得的成功不是很复杂的问题,他们也会感到高兴,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课前布置每一位学生用纸剪一个任意三角形,使学生带着极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断提示学生把三角形按图中示意折叠,观察三角形的内角到什么位置去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模型实验回答问题,从而得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样形象地教学,让学生动手参与,加深记忆,在教师的指导下,人人动手在实验中增长知识,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创造了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接着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来,拼到第三个角的顶点,逐步引导得到证明思路。
在进行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操作的实验活动情境,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实验猜想教学的活动模式。例如,进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时,设计学生做如下实验步骤:(1)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任意多边形;(2)按虚线剪下它的外角;(3)把几个外角拼到一起;(4)观察拼好角的大小,猜想结论。
在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得到了动作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和概括抽象,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出结论,就理解得深,掌握得牢。
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对逻辑思维、推理要求较高,数学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认识加工、思维消化才能被学生接受,知识的运用、演绎和延伸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活动。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必须合理分配,然后教师适度地引导、点拨和讲解,学生自主求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的新鲜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好奇心是学生的特点,教师要特别注意诱导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大胆创新,给予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必要时提出问题组织交流,创设争辩、讨论的境地,营造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普遍投入到启发——讨论式教学中,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例如:在教学初二几何中的问题:
如上图左,要在河边修一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村送水,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水管最短。这是几何的极值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感觉困难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第一次遇到证明某线段最短,无从下手;二是证明中要另选一点,这里主要让学生能理解。把这个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完成,学生之间展开充分讨论,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各抒己见,最后抽象成数学问题:在已知直线L上求作一点C,使它到直线L外的两点A、B的距离和最小。学生讨论后认为可分为两种情况:
(1)当点A、B在直线L两侧,只要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就是所求作的点C(如上图中);
(2)当点A、B在直线L的同侧,只要找到其中一个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就可解决(如上图中)。
通过此例的讨论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其从中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培养自学阅读能力
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在知识的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数学课主要是技能课,教学中根据每一节课的不同要求,适当增设自学阅读课。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出示提纲,使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阅读。如果只通过课堂上的一问一答教学,得到训练的学生只是少数,这样一味地搞下去,易导致多数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通过阅读自学,展开讨论,大家互相启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尽可能通过努力,领会教材,发挥独立见解和质疑,每一位学生都能经历一番分析、抽象、综合、概括、比较、想象的思维过程,发展了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创造了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发扬了民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产生了表现自己的欲望,达到了学而不止的境地。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准确阅读思考能力,达到一个字也不能理解错,使学生由学会自觉地转向会学,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根据自学阅读情绪再及时组织教学,从自学方法上导入,也是培养能力的途径。
通过阅读还可以把课堂设疑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产生好奇心。如函数一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阅读自学,而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群情激奋,精心设计问题:什么是函数?函数有几种表示方法?什么叫解析法?什么叫列表法?什么叫图像法?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等。
学生提问到哪,教师就回答到哪,教学顺利进行,效果满意。同时也带来了宝贵的教学反馈,设疑提问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开发了智力,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兴趣向深层次发展。
三、开展分层次教学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较大,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仍沿用过去采取统一要求的方法授课,则必然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要求数学教育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次的教学尤其必要。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改革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每个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各有所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结合每个学生的客观实际,使教学要求与各层次学生的可能性相适应,使之置于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中,满足人人想获得成功的心理需要,这必然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分层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后进生的转化上,让他们也学本领,防止“一刀切”。例如:在垂径定理的教学中,课前教师要客观地把学生的层次分清,科学地设计出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应使全体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并能分清题设和结论,会用定理解决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题目综合性不宜过强,因为新概念、新知识刚刚接触,有的尚未理解,思维可能跟不上,应从简单练习入手,通过简单练习慢慢加深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达到熟练,从而使后进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对于基础好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潜力,要求灵活运用定理,适当增加难度。通过精心编排课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及时反馈掌握知识的情况,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练习的感知实践完成认识知识的全过程。特别是增加了对后进生感情投入及心灵的沟通,使学生普遍提高了学习兴趣,人人意识到自己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师关注的对象,由厌学自觉地转化为愿学,一改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较大,可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缩小两极分化,优生得到充实提高,后进生经过努力得到发展,减轻负担,适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是探索出符合学生主体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习习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鼓励学生自己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教改实践,我深感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教师要不断研究教育规律,不断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课型要多样化,在教科研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较强的教学能力,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带领各层次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教学王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