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之我见

2014-04-10 16:39刘月云
考试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素质教育

刘月云

摘 要: 小学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知识的获得、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乃至观念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服务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指导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源泉。为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取得实效,需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围绕生活開展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水平。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生活化教学

任何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任何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生活。同样,语文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要使学生体会语文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不但要求小学语文课本的选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而且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自己相对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体会知识、学习知识,从而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再认知。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用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构建和设计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下面,笔者就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展开积极有效的学习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明确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涵义,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广阔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生活并磨砺人生,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通过周围的事物学习和理解语文,体会到语文课堂就在身边,感受到语文的趣味,体验到语文的魅力。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一是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主动向学生家长通报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状况,要求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督促子女完成家庭作业,多和子女交心谈心,多带子女接触自然、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二是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通过调查研究,认真了解社会动态和需求,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在学校语文教学中,要把语言表达训练放到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因为社会生活环境是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最好场所,也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试验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注意训练学生这一点。如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拾到一百元钱,首先表扬他那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其次请他写一则招领启事,写好后贴在告示栏,再让班上的同学扮作小记者现场采访他,采访后请他们练习写表扬稿交到广播站,这样从拾金不昧到招领启事,再到采访先进、报道先进,是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学生的交际、言语表达训练,按照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训练养成美好的品质,把语文课的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际紧紧结合起来,把学校发生的一件常事,变成学生“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的资源。其实语文课还可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让学生当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通过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养。

三、创设情境,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课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散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创设思考性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将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经验、灵感、知识学习时,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体,融入到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的氛围中,而不会轻易感到疲劳,如同在生活中一般。语文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在日常生活中,语文知识有着广泛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使其认识到生活与语文知识的密切关系。例如很多口语交际练习能够体现出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但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注意,没有针对这些交际场景进行积极提问,教师如果能够针对这些话题引导学生捕捉这些画面并展开讨论,则必然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四、触摸生活,引发真情实感

有许多事,只有亲身感触才知道其意义。在日常交流中,要让学生试着触摸生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也难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教师的经历,学生听来只会感到模糊,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没有生命力。如果教师带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用耳听一听,动手做一做,亲身实践一下,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法谈起。”学生惧怕写作,往往就是“无米可炊”。而丰富的课外生活是写作题材的源泉,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触摸生活,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如集体春游、秋游,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放风筝比赛、拔河比赛,在生活中参与养蚕、养鸟、养鱼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因此,很有必要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平时带学生春游、野炊、爬山等,很受学生欢迎,拓宽了学生写作的视野,丰富了素材。在各种活动中,我注意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体验和创造,使他们对生活产生浓厚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触摸生活中得到一些新的东西,写作就“有米可炊”了。

总之,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是五彩斑斓的,有取之不尽的教学素材,我们只要合理恰当地把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就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趣味,同样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莉.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现代阅读,2013.2.

[2]茹爱萍.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活味.学周刊,2013.8.

[3]孙殿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2.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素质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