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从“被教”到“我学”的转变

2014-04-10 22:34覃月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高中数学

覃月仙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下,学生与教师的传统角色受到剧烈冲击,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需要转变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一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本,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从课标的要求出发,还需要进行积极的创新,要用于打破常规观念的束缚,真正的完成角色转变,要积极的从“教师教学,学生被教”到“学生自主学,教师辅助学”进行转变,只有这样才将更加有助于学生活动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数学;主体意识;角色转化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何对基础知识进行消化掌握,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些都不是仅仅依靠教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的,更加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的学,逐步的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从“被教”到“我学”转变进行探讨。

一、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高中的教学中,要有效的从“被教”到“我学”进行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就必须要进行重视,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长期的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会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产生对教师的畏惧,因此很容易就导致教师说什么就做什么的情况,容易形成教师的“一言堂”。虽然现在的学生个性较为张扬,但是在课堂之上也容易变得沉默。因此,要有效的实现“被教”到“我学”的转变,需要教师先转变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只注重对时间的科学分配,注重对学生兴趣与情绪的调动。从教师的活动量来讲,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多于教师讲授的时间。例如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知A(x0,y0)是抛物线y2=2px上的一个定点,过点A作抛物线的两弦AB与AC,如果两弦的斜率满足条件KABKac=m(m≠0),那么直线BC是否恒过定点。第一种情况,很多学生积极的去求直线AB的方程,但是其过程非常复杂,很多学生都坚持不下去。另一种情况是组织学生得到几种特殊的处理情况:

(1)将问题中条件A(x0,y0)变为A(0,0),其他的条件不变。

(2)A保持不变,弦AB与弦AC取相互锤子的情况进行讨论,也就是m=-1。

(3)同时取A(0,0)与m=-1进行讨论,这样会更加的简单

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需要表示出对学生想法的肯定,并引导学生先对第三种情况进行解决,此时可以得到直线BC过 (2P,0)这一定点,并从第三种情况获得启发对地一种情况与第二种情况进行求解,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于学生巩固知识非常重要。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要完成转变,在教师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产生“我学”的动力。兴趣则是让学生积极主动“我学”的重要动力。只有在让学生产生出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课堂上将组织教学转变为动机激发,才能够将讲授知识转变为主动求知。这样就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时间利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要求,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框架;(2)准确把握学省认知结构现状,能更好的进行激趣;(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认同,让教师的激趣措施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注重双基教学,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治理与创造力;不仅仅是哟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学设备的变化来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立体几何相关内容的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在传统的讲授法中穿插演示法,将几何模型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或者是通过演示唉对几何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产生出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利用铁丝做出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然后对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各条棱和正方体对角线之间的关系、各个侧面与对角线之间的角度关系等进行观察。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观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空间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直观的说明,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通过谈话、读书指导、讨论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一趟课堂之上,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更好的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切都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改善,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才会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变,从“被教”变为“我学”。

三、利用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占用的课堂时间减少,学生产生了兴趣,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的转变为“我学”,还要让学生去进行积极的思考,而问题则是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利用问题来创设出情景,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问题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空间中三个平面能够将空间分为几个部分”时,可以这样来对问题进行转化“有一块蛋糕,用刀切三下,最多可以切成几块?”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很多学生都产生出了兴趣,并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之中。在学生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拿出蛋糕让学生们现场切蛋糕来进行操作表演。此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会去积极的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当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之时,会让学生的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下,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激活自己的思维。同时在对问题情景进行设置之时,应该多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是数学,进而可以在平时课下时候主动的利用数学思维去看这个世界,去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析,从生活中主动感受、学习数学。例如对于导数之中的变化率,就可以与气球膨胀率、高台跳水等问题进行结合来创造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参考文献:

[1]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周春梅.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主体参与意识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高中数学
联姻网络,让语文课堂精彩飞扬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