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伟萍
【摘 要】在农村中学,历史与社会成为一门边缘的学科,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课程地位,从而与社会形势相结合,在历史与社会课中体现轻负,向课堂要效率,要从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语言魅力,提问的实效性,作业的针对性等方面,从而提升质量。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轻负高质;课堂
轻负高质现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个焦点词汇,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农村中学,历史与社会成为一门边缘的学科,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课程地位,与社会形势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与社会课中体现轻负,向课堂要效率,实现高质。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得开心,过得舒心,玩得畅心,要让师生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快乐,这是我们在共同努力追寻的美好境界。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中如何去体现轻负,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就是我们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进行一些尝试。
一、兴趣是课堂的原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现在初中生大多不重视、不喜欢历史与社会学科,在他们眼里学历史与社会是枯燥无味的。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他的学习就十分困难,无心学习,就存在一种逃避的心态,我们对他的教育也就显得有气无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弄清楚不爱学习的原因,有的放矢,才能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丧失兴趣的原因大致有:①在学习外迷恋太久,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②基础薄弱,课程内容不识,游离于学习之外;③凭自己的喜好选择教师,导致课程学习的不均衡性;④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佳,使学生的学习支离破碎。针对这些原因,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对学生予以转变,否则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是教师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内在需求。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渗透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加入学生相关、共鸣的话题,这样可以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主动性。在八年级的教学中,通过热播的电视剧,如《大唐双龙传》、《天龙八部》等纪录片,充分利用故事的原生态,内容的补充性,讲解的穿插性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其中,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新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开卷考试而失去原动力,从内心体验课程的快乐。
二、语言是课堂的润滑剂
在学校举办的感恩教育演讲、中考励志演讲等,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因而也希望我们教师也是语言大师。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渊博性,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从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营造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的心情、精神饱满,富于激情,成为课堂的湿润剂。
学生喜欢幽默诙谐的老师。实际上,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与缺点,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全才,可我们只是普通的一名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学习,那就是要积累使自己变得幽默的材料。我们在各种培训时,听专家或名人讲座是非常多的,有很多人在讲座时,为了吸引人听众,使讲座妙趣横生,往往会穿插一些比较经典的故事,幽默和笑话。这些经典的故事、幽默和笑话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妨借鉴一下。阅读有关幽默和笑话的书籍,把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的,记下来。另外,多看优秀的小品、相声演员的表演。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一些幽默的语言和方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现实情景也可以生成许多幽默。如在我们讲课中,把学生熟悉的相声语言也可以运用到教学中,会产生强烈的效果。缓和一下学生学习的紧张气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清除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三、提问是课堂的强心剂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课堂提问时要做到这一点,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常用手法,通过提问,使学生在回答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主动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教学的环节不同,所产生的任务也不相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关注点。要解决不同的问题,根据其确定的任务、目的的不同而提问。根据这些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增强提问的有效性,为课堂的活跃注入一道强心剂。同时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尽量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认知要求。
巧设问题要有坡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问时可以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不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了他们攀登的勇气和探究的欲望。如在历史与社会中离不开历史事件的六要素,要知道事件的原因、地点、时间、事件经过、结果、意义。在上课时,一般围绕着这六方面展开,根据特定的历史事件与所包涵的内涵。原因、地点、时间相对较简单,由一般的学生回答,而结果与意义这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归纳,整理而得出结论,这就要求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回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作业是课堂的落脚石
课堂作业是作为巩固新知识,落实基础,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1.作业要精选适量,让学生轻松作业
设计课堂作业,教师必须在选题、编题、审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命题技能;要依照教学进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要求,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施分层作业,让学生喜欢作业
设计课堂作业,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布置,有针对性的调控作业难度,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优越,促进学生差异发展。一要由易到难,注意知识层次。二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只有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适应各自最近发展区的课堂作业,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才能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如设立A、B、C三级制,基础好的学生选择做C档为主,如果感觉较难,则改为B档;基础尚可的学生则选择B档,兼带部分A档题;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以A档为主,B、C两档不作要求,这样避免学生课堂作业较多,完不成任务,老师则提供答案,讲解典型,从而达到分层要求,各得所需,使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兴趣增加。
3.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快乐作业
新课程倡导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要求课堂作业设计的时候要体现个体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作业的主人。课堂作业应是丰富多彩,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这样,我们的作业才能高效,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升。
我相信,“轻负高质”才是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才能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感受到了“轻负高质”的辛酸与喜悦,我们会一如继往地努力,将“轻负高质”进行到底,永远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3]科林·罗斯.《快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