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亲社会行为行动力的策略

2014-04-08 09:10林鸿雁曹鹤爽
考试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品德教育家庭教育

林鸿雁 曹鹤爽

摘 要: 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小学生亲社会行为最直接的教育手段,调查发现小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力虽然很强,但是行动力不强。课堂德育教育应当联合家庭教育,使得对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

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如合作、分享、助人、自律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基础,对人的一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谓“教书育人”,教师应把“使成人”定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1世纪,道德面临来自经济高速膨胀、享乐主义等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在学校教育中,应当把德育置于首要地位,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小学生的品德课遇到困难

小学品德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人求真、导人向善、促人自信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①但是现在品德课发展遇到了以下困难。

1.家长不懂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教育意义,甚至不是那么的 重视这门课,至少重视程度不敌语数外这三门“主科”。很多家长考试之前给品德老师打电话,一上来就问考试考什么内容,家长们更多地在乎孩子的考试成绩。

2.一些孩子有一些坏习惯,比如说他们的课桌特别乱且脏,就算老师几乎每天都督促他们整理课桌,过了一两年,这些孩子还是没有改过来这个坏习惯。

3.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本性都是好的,他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但是他们在行动上常常做不到。

二、应对小学生品德课存在的困难的策略

首先,家长最注重成绩,思想品德课渐渐被迫成为“副科”,不受家长重视。其次,现在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力较强,但是行动力相对较弱。再次,学校老师单方面督促,学生不易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最后,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及与父母交往,与同学老师的交往等中。除学校之外,家庭是小学生接触最多、对其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所以,培养小学生亲社会行为需要联合学校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

家庭(父母)对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与他们的交往而发生作用的。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如分享、谦让、协商、帮助、友爱、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就是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在父母的要求和指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②

由此可见,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们进行的指引和教育为孩子们今后亲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所以,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小学生亲社会行为行动力的提高,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学习,与人交往,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学校的课堂德育教育应和家庭的父母教育有效联合在一起。

1.从课堂德育教育角度出发,学校课程应增加思想品德课的数量,配更多的思想品德课老师,让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得到老师充分及时的了解。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应局限于理论教育,但现实情况是,小学生更缺乏行动力。所以,品德课应采取更生动、更直接的方式。

(1)角色扮演。准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个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在实践中更直接地了解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2)观看视频。准备几段思想品德教育小视频,观看之后,让大家说说、评评视频里做法的对与错,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亲社会行为理念。

(3)改变评分机制。思想品德课的评分不应该像语数外一样看重书面成绩。思想品德的学习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单纯依靠书面考试是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所以,需要有更多的思想品德老师平时多观察学生的行为,还要有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比如说与同学交往是不是友善,有没有打架;做作业,有没有抄他人作业,等等。从平时成绩方面入手,督促他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成良好习惯。

2.从家庭教育方面入手。每个父母的性格都有很大差异,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有的父母没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学校老师,而有的父母从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意识地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性格清冷,不善与孩子交流,而有的父母可与孩子打成一片。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却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方面。

3.因此,就更需要学校主动联合父母对孩子进行亲社会行为培养。家校联系方面有家校通、家长会等方式。对于教育意识不是那么强烈的家长,可以通过老师引导提高他们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的意识。一些老师会在“三八节”、“母亲节”这些节日布置给学生特殊的家庭作业,如回家帮妈妈做家务。其实,老师可以把这种特殊的家庭作业一般化,就是把完成语数外等书面作业时间拨出一部分给这类作业,比如帮妈妈洗碗,帮爸爸按摩等。老师与父母通过家校通等联系方式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完成情况。由此,不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孩子们的行动力,还让家长们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的意识有所增强。

家长会是一个家长与家长交流、家长与老师交流、学校与家庭交流的平台。但是,家长会的现状就是一群家长围着老师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要不就是抱怨孩子在家不爱写作业等。学校应好好利用家长会这个契机,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的经验,增强他们这方面的教育意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单单受到学校或者家庭某个方面影响,有的孩子受家庭影响更大,而有的孩子受学校老师的影响更大。学校应积极改革思想品德课,把课堂德育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适应新的教育思潮,同时积极联合学生家长,结合家庭教育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更好地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正面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注释:

①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管理 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小學生品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②浅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以及影响因素.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琳.

参考文献:

[1]陆娜.家庭文化资本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06-14.

[2]邬钟灵,纪林芹,张文新.童年晚期儿童亲社会行为与母亲教养行为的关系研究.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11-30.

[3]朱止丰,白丽华.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4]张铭迪.青少年初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第27卷总第137期,2012年第8期.

[5]任海丹.德育缺失的家庭教育及儿童的社会化[J].华章,2013(07).

[6]小学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0).

[7]浅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1(10).

[8]陈忠川,陈佳良.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管理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9]李琳.浅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以及影响因素.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亲社会行为品德教育家庭教育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个体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入手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