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亚林
摘要:社会角色,直接相关个体在社会的身份、职责和行动举措,既可促进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又可抑制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其中,个体在扮演社会角色中主动与被动、支配与被支配的状态在该过程中起了影响性作用。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正向影响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知水平,因而可从个人、环境及文化三个层面提高社会角色对亲社会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个体道德发展。
关键词:社会角色;亲社会行为;道德发展
一、社会角色、亲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
个体道德判断的形成除了需要个体逻辑相对发展外,还需有一定的角色充当。角色发展能为其道德判断、道德水平的发展提供更加直接的条件。社会角色是一套对个体施加的社会性规范,适用于扮演着可识别、易辨认的角色行动者。由此可见社会角色的体现与社会角色的扮演一方面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即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另一方面直接影响个体道德判断,即影响个人道德发展水平。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有利、符合主流社会期许的重要行为。它既能通过互助、分享、关心、谦让等方式增进协调个体与个体间的人际关系;又能通过相助、合作等手段带给他人益处,促进个体社会性的成长、发展和适应,从而影响个体道德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社会角色、亲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三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社会角色通过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从而影响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个体道德素养的高低也会反作用于社会角色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本文将对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于正反两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并提出提升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促进作用,从而探求提升道德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促进或抑制
角色可分为两类: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二者拥有不同的作用,前者往往对后者进行支配,前者比后者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角色是人占据着社会中一定的地位和位置,人在中承担一定职责,受到角色的规定,进而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实施。
与此同时,不同的社会角色具备个体差异,其认知状况不同,受到文化影响也大不同,进而发生不同的亲社会行为。因而社会角色能力的强弱、认知的不同、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会影响亲社会行为,一方面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抑制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一)社会角色促进亲社会行为发生
1.社会角色往往伴随群体性活动,增强共情
群体内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受共情的影响,群体成员的归属感较强,群体外的个体归属感较弱。由此可见,社会角色的聚集、角色间的群体活动有助于增强个体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将大大增强个体间共情的发生,促进正能量的传递,进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地位较高的社会角色积极性较强,促进利他
一般而言,地位较低帮助需求较强。在低帮助需求的条件下对被试实施的帮助行为,非但得不到被试的认同,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个体的积极情绪和自我价值感。可见,地位较低,社会角色的积极性减弱,其亲社会行为的主动性也相应降低;相反,地位较高,社会角色的积极性相应较强,亲社会行为的主动性大大提升,从而促进利他。
(二)社会角色抑制亲社会行为产生
1.支配角色往往具备较高的社会权力,增加自利
拥有较高权力的社会角色往往更在乎个体的利益与价值,更重视个人的得失与功过。例如,在面对外界诱惑、外界利益(如高额奖金、地位提升空间)时,拥有较高权力的个体便会更倾向于自利,倾向于封锁信息,不与他人分享,选择利于自身的行为。
2.社会角色不同产生反作用,缺乏移情
不同的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尽相同,各居其位,各司其职,正如网络管理人员与媒体人员由于职业性质不同、利益高低等因素影响,往往会在社会事件的看法与探讨上缺乏移情,发生冲突,从而无法互相分享喜怒哀乐,无法达成共识,更无法互相离她、互惠共赢。
综上,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比较复杂,既能起到促进作用,也能起到抑制作用。具体来说,社会角色一方面会增强群体性活动与行为、增强共情、增强重要社会地位个人的幸福感促进利他,这些都会增强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另一方面,社会角色的表现、反应同样受到心理状况、权力的影响,从而抑制其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因此可从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人手,寻求个体道德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个体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个体直接影响社会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与此同时,个体内在因素直接作用于亲社会行为,影响个体道德的发展水平。亲社会行为不仅受到个人内在体验的影响,还受到情境因素的驱动,因而可以从个人、环境以及文化层面人手,通过增强社会角色的影响来促使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提高个体的道德发展。
(一)个人层面
1.注重个体差异,加强社会角色中个体亲社会行为自主性的培养
实验发现,自我他人重叠程度越高,助人行为越明显。由此可见个人的想法与他人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助人行为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注重个人差异,增强角色中自我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增强个体的自主性,从而加强对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2.加强角色道德规范,提升个人素养
先有角色扮演而后才有明确的角色规范,这是角色规范发展的规律。丁水木认为,角色规范在社会角色中起到重要作用,角色规范是对角色扮演者的行为规定,人们往往经由角色规范来认识、理解、深化角色义务和角色权利‘”。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社会角色的道德规范,例如增强学生角色道德学习,提升全民个人素养,增强亲社会行为的实施。
(二)环境层面
1.营造良好责任环境,增添角色舆论制约
社会舆论对个体的行为及价值判断具有重大的引导、约束和规范作用。可见引导社会舆论合理导向、促进社会环境制约社会行为至关重要。因而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责任环境,媒体从业人员与个体自觉增添角色的舆论制约,提倡利他从我做起、树立亲社会行为榜样,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增强亲社会行为的道德制约,加强角色的利他主义教育
每个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因而,增强社会角色的职业道德规范在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中意义非凡。众所周知,亲社会行为的利他性、帮助性、付出性,与道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逐步道德制约,增强角色的利他主义教育,最终提升个体道德发展水平。
(三)文化层面
1.建立网络文化引导机制,媒体传播正能量
网络文化影响日渐增强,媒体影响个体行为。虽说网络给予媒体更多传播的自由,但极大的自由背后并非文化的极大丰富,而是文化的极大缺失。过于追求点击率的传播现状,使得以段子为代表的黑色文化占据上风。因此,要建立网络文化引导机制,趋利避害,对内容过滤筛选,利用媒体传播正能量。
2.加强角色职责和角色道德建设
每个社会角色各有分工又互惠合作,因此应加强角色职责,引导角色提升道德水平。志愿者活动是一种长期的亲社会行为,可号召更多个体增强志愿意识,提升志愿精神,在原有职责上加强志愿角色道德建设,使个体潜在的奉献与需要两者趋于整合。
综上,从个人、环境、文化出发,来促使不同社会角色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从广义互惠的角度来看,这不仅助于提升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也助于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传递,更助于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