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礼与生育礼看维吾尔族女性社会角色的转换

2016-12-24 11:55果海尔妮萨·阿卜力克木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婚礼

果海尔妮萨·阿卜力克木

摘要:在男女社会性别分工极其明显的维吾尔族社会中,女性大多是婚礼与生育礼这一人生仪礼的组织者、操持者和传播者。在这些人生仪礼中,维吾尔族女性使得维吾尔民俗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实地调查获取资料的基础上,从社会角色视角出发,对喀什老城女性的生活世界、社会角色的转换及其精神生活的转变进行探究,总结出维吾尔族女性在婚礼与生育礼中以与其他民族女性不同的、独特的形式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婚礼;生育礼;维吾尔族女性;社会角色

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6)03-0115-05

人生仪礼是社会民俗的主要部分,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民俗学者范·热内普(Charles-Arnold Kurrvan Gennep,1873-1957)提出“过渡礼仪模式”,百年后,“过渡礼仪”已成为民俗学的重要理论之一。①①参见:Hartland.1909;F.Starr.1910;《皇家非洲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Royal African Society 9(33):108-110,Oct.,1909)中的一篇未著名书评;以及Hodson.1911;Geertz.1960;Leach.1960;Spencer.1961. 在我国民俗学研究“人生仪礼”这一概念时又跟“过渡礼仪”混用。钟敬文、陶立璠、乌丙安等学者都一致认为人生仪礼要以人为本,要在人生的特殊年龄阶段举办,要用特殊的仪式来表征[1]-[3]。人生中的诞生、成年、结婚、死亡等这四个阶段所代表的社会含义较重要与典型,对个人的影响较大,因此,民俗学者在关于人生礼仪的研究中将人生仪礼分为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四类。但是,民俗的地方性特点使得不同地区的人生礼仪有不同的形式。我们所选择的调查点——喀什老城人之间举行的人生仪礼在生理年龄、仪式内容、举办形式等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人生仪礼。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根据喀什老城女性的实际生活状况,从婚礼与生育礼来探讨她们社会角色的转换。

一、老城吾斯塘博依街道的人们

喀什老城吾斯塘博依街道位于喀什老城的中心,从500年前建立艾提尕尔清真寺开始,吾斯塘博依街道从艾提尕尔清真寺左侧向西直至解放后原友谊电影院巷口。在街的终端有一个当时号称喀什最大最深的涝坝,引来高山雪水,纳吐曼河,注入吾斯塘博依涝坝,而“吾斯塘博依”维吾尔语也就是河边的意思。因为它,吾斯塘博依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人丁兴旺,商业发达,素有手工艺品一条街的美誉。

这个街道的男性跟喀什老城其他街巷的男性一样从事各种职业。女性担任在家里做家务、教养子女等任务。男女分工极其明显。儿子结婚后一般不分家,跟男性的父母住在一起。儿媳照顾公婆,主要活动是限制在家室内。虽然这个街巷的女性一辈子过着这样生活,但她们仍然充满着满足之心。她们的这些充满幸福的愿望伴随着人生不同的阶段,通过人生仪礼,一起完成她们人生中的角色的转换。按照老城人的习俗,她们将会把自己改变成社会所需要的、该群体所认可的人。

二、婚礼与女性社会角色的转换

喀什老城个人的社会化除了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渠道来实现之外,主要是以婚礼来实现社会化。婚礼在个人从一个自然人转换为社会人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婚礼是婚姻关系的形式化过程,它预示着婚姻关系符合于社会的主要规章制度,男女双方的性结合与怀生孩子是合法的,即将要形成的新家庭也是合法的[4]224。

喀什老城区的婚礼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孩子们社会化的最终阶段,他们结婚后成为社区的正式成员。另一方面,婚姻所形成的新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细胞,它对社会来说具有某种意义。

婚礼首先对结婚的男女双方给予“社会人”的角色。对喀什老城的姑娘们来说,结婚预示着她们告别了自由、没有任何责任的时光。从那以后,这些姑娘们不仅对父母负责,最重要的是她们要担当起对自己的新家庭的责任与其丈夫父母家庭的责任。此后,姑娘们告别自己的童年,得到亲朋好友和乡亲们的承认与接受,成为真正的“成人”。

婚礼当天早晨8点左右,喀什老城人请阿訇念尼卡,①①尼卡:维吾尔族办婚礼当天请阿訇念经文,并向新婚男女宣讲教义及有关事项。 念诵尼卡的现场可以看做是一对夫妻自由承诺毕生一起生活,参与者作为监视人的场地。念完尼卡,当男女在大家面前表示互相接受时,姑娘开始感觉到自己变成其一辈子的伴侣——丈夫的人,在“为人女”的社会角色上,又多了“为人妻”的社会角色。

婚礼正式开始,来客时,姑娘从头到尾穿着新鲜的衣服,打扮成花朵般出现。这是她以新姿势、新心态迎接自己人生新的阶段。客人们的祝福预示着婚礼给她带来新的社会角色。婚礼的最终阶段新娘的母亲给新娘的婆婆展示自己给她女儿所准备的彩礼。这些彩礼主要是男方在婚前举办恰依②②恰依:送彩礼时的大型聚会。 时所带来的礼物的基础上准备的。这种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女方用彩礼的形式把新娘的财物交给男方,这是婚礼给新娘的初次的社会意义。

这个阶段一完成,男方搬新娘的队伍弹唱着乐器来临,这时,给新娘穿着新的婚鞋上车。新娘从离开自己家到婆婆家的路上一直哭泣流泪。这些仪式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一种告别,它预示着新娘告别自己父母家,告别姑娘身份,进入一生的另一个阶段。

新娘来到婆婆家下车时,婆婆在地上铺着地毯或者白色的几米布料,新娘踩在上面走进新家。这白色的布料是清白的象征,与维吾尔族人的白色观念有关。这个还可以看作是一种进入仪式。从此,新娘的角色会变换。新娘进入新家坐在提前准备好的褥子之前,一个手脚轻快的妇女将一个石头夹在新娘的褥子的下处,这表示着新娘扎根在这个家庭的愿望。

婚礼过程中的另一个阶段是“开脸仪式”。一般情况下,这种仪式于婚礼的第二天,在男方家举行。新娘的母亲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参加,这天“嫂子们”将新娘打扮成花朵一样,脸上盖着红色的丝绸上场,这表示着新娘是处女。新娘的小姑跳着舞过来给新娘开脸,现场的所有的妇女热烈欢迎新娘。这表示新娘告别了“姑娘”时代,成为“媳妇”。新娘欢送母亲带来的亲朋好友时,她深深感觉到自己角色的转换。被欢送的亲戚都是新娘最亲近的人,自己留在没有亲父母家人的另一个家庭中与自己回不去母亲家是新娘深刻意识到这种角色转换的时刻,又是新娘最难过的时刻。新娘因为社会所给婚礼的意义回不去娘家。

民俗的力量此刻最能显示出来。揭露仪礼的深层的价值正是人们在仪式中显示出来的,自己最感动的部分。因显示出来的是传统的与形式上的东西,仪式所揭露的实际上是一个群体的价值[5]。新娘在此刻如果不遵守习俗,不仅是给父母丢脸,还是违反整个社区的群体的意志。

婚礼要遵守的仪式是传统的,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年轻人一般不太重视,但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们仍然自觉地遵守。这不是简单的一个过程,它的深层原因是社区原本的地方文化的价值、习俗、态度、情感以及关系等一切方面的集体体现。随着具体仪式的不同,还有着某些差距,仪式所表示的是传统拥有的整体权威[4]224。很明显,人生仪礼的延续时间较短,但是,它是人生意义的对准点,人生价值观的体现。

女性从姑娘转换为媳妇除了婚礼当天的表现之外,还有一些此后的表现。媳妇于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前夕那天必须在婆婆家为节日做准备,不然被认为是对婆婆的不尊重,并引起婆婆家成员的厌恶。调查过程中,遇到因节日前夕不回到婆婆家使婆媳之间产生矛盾,甚至正因为此事夫妻离婚的案例。这跟当姑娘时的不能随时出门,待在家里之间形成明显的区别。

经过从婚礼当天至满一个月的最热烈的阶段之后新娘渐渐适应于婚后的生活,适应于自己的“媳妇”角色。婚礼和婚后的一系列活动之后,新娘正式变成社会成员,无论是现实生活中,或者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接受与承认自己的新角色。婚礼对喀什老城的女性的意义是双层的,即:它既有新娘承认自己从自由自在的姑娘阶段转换为有责任有义务的媳妇角色,又有社会承认与迎接她的新角色。

三、婴儿的诞生礼与女性社会角色的转换

民俗学者将婴儿的诞生礼分为求子、怀孕、庆贺婴儿等三个阶段。婴儿还没有生下来时各种习俗的结合形成求子阶段,女性承担与分享这些习俗,虽然这些习俗在婴儿的名义下完成,但是实际上主角仍然是女性群体。

喀什老城人的求子习俗在婚礼之前就要开始。按习俗,新郎的母亲婚前选择一个好日子,邀请社区的邻居为新郎和新娘做成新被子褥子。来帮助的女性大都是有多子的家庭幸福的中老年女性,一般不邀请寡妇和无子的女性。做被子褥子一般婚前一个月左右,从中可以看出,新郎的母亲在婚礼之前就祝愿即将形成的新家庭拥有一对儿女。

新娘刚刚进入婆家,以及她的媳妇角色刚刚开始,邻居们用传统方式让新娘感觉到她们正等待着新娘的另一种角色的转换。如果婚礼中的求子习俗是较合乎人道,那么婚后的求子习俗是比较直接。正式的求子阶段,一般媳妇感到惭愧,这些习俗是由其婆婆来完成的,绝大多数是除了做功课向安拉祈求之外,还到附近的麻扎①①麻扎:维吾尔语,坟墓的意思。 和大汗②②大汗:维吾尔语,宗教人士的称谓。 的家向他们祈求子女。伴随着婚礼的求子习俗的绝大多数是以求儿子为主。

如果说求子习俗对女性只能带来心理方面的变化,那么怀孕习俗在当地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实际的影响。怀孕期间,孕妇担心生下来的婴儿是天生的兔嘴,不能吃兔肉。避免各种仪式活动中的杂音使胎儿受伤,孕妇一般不那么去参加婚礼。这些是跟禁忌中的信仰有关,老城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生下健康的婴儿。另一个方面,这些禁忌的确是对婴儿的健康成长起到实际作用。因为,无论是婚礼或者葬礼,一般人多聚集,杂音也多,这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带来消极的影响。这种禁忌能够有效地保护好孕妇。孕期的各种禁忌限制孕妇的正常生活,当地的女性在经历这些不便时,在心理上渐渐承认自己“为人母”的角色。

喀什老城的庆贺婴儿的主要表现是“布需克托依”,③③布需克托依:婴儿满四十天时举办的庆贺活动。 一般又称谓生育恰依,在婴儿出生满四十天时举行。该仪式的参与者都是女性,人数不多。这些客人的每一位用几个馕准备达斯汗④④达斯汗:维吾尔语,相当于包装的饮食。 来参加。为儿童客人准备“克尔克图卡其”,⑤⑤克尔克图卡其:维吾尔语,相当于40个小馕。 做糖糊糊,给每位客人送两个馕,不送布料。这是男女两方的广泛接触,她们一般自在的聊天,不邀请乐器弹唱,不送“乌热麦”。⑥⑥乌热麦:维吾尔语,送钱的意思。 男方给媳妇送彩礼,女方给女婿送一套衣服,给婴儿准备摇篮。这些仪式看上去跟女性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些仪式大都是用某些礼物来显示,甚至礼物的多少决定着今后的安排,产妇的母亲与婆婆,婆婆与产妇之间的关系。礼物都会被登记,因此,产妇的母亲的礼物的多少仿佛彩礼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产妇在婆婆家里的地位的直接定位。这些礼物是属于婆婆还是属于媳妇这个问题是由被今后分家还是跟婆婆住在一起来决定的。如果礼物是属于婆婆,那么今后的亲戚朋友之间的各种仪礼活动是由婆婆来承担,媳妇还是跟婆婆住在一起。如果这些礼物是属于媳妇,那么今后的各种为人来往是由媳妇自己承担的。这种情况虽然不是很绝对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这个家庭今后要分家还是跟老人住在一起的重要因素。

刚坐完月子的产妇是最深刻感觉到婴儿对她带来的这种变化的人。这种变化从两个方面给产妇起到影响。一是,在“如果不孝顺父母,到时候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孝顺自己”这个漫长的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下,每个人的心目中深入渗透了“传宗接代”观。女性的出嫁简直是一个开始, 她的任务是生育孩子、培育子女、传宗接代。在田野调查中发现,虽然在喀什老城因不孕不育的原因丈夫离婚的女性不占多数,但是,不孕不育对她们的生活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不生育的女性在丈夫的家里没有任何发言权。总之,用邱泽奇的话来说现代社会家庭的最重要的社会意义还是生育孩子[5]。

婚姻形成一个新家庭。女性如果没能完成生育孩子的任务,在当地人的心里这样的婚姻没有真正的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女性角色失败的一种表现。只有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媳妇在婆婆家挺着心胸自信地生活。二是,除了生育,还要养育孩子。“男重女轻”的传统思想,再加上男主外女主内的实际情况导致女性单独承担养育孩子的任务。家庭是子女成长的起点,因此,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女性还要负责管理孩子,使子女健康成长无疑是女性的责任。民间流传“有一个好媳妇,三代子女有兴旺”。从中可以看出,喀什老成的女性非常重视自己生育孩子、养育孩子的责任。如果说媳妇还有一点自由和想念童年的机会,那为人母的媳妇拥有这样自由的空间会很少。除了干家务,女性把所有的经历花在孩子的身上。生孩子之前邻居们都叫这个女性是“某家的媳妇”,生孩子之后被称谓“某个孩子的母亲”。女性总是自己生孩子之后才真正感觉到父母的情爱,与此同时,更加深入的理解自己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并意识到自己的作用。

婴儿的出生将两户家庭改成三户的核心家庭。家庭的功能逐日完善的同时,女性的作用也逐渐变完美,并且她要承担的任务也渐渐繁多。“正如一个人一般不用只有一个社会地位受到限制,社会上的每一位人的社会角色也不是用一种角色限制”[4]224。媳妇的角色不是单一的,经过社会的定义,母亲的角色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稳定,并且随着母亲角色的建构,姑娘角色渐渐变成姑娘心中的模糊的回忆。姑娘为了自己新角色的成功而付出全部力量。

四、结论

生活世界是民俗学的主要领域。民俗学者高丙中先生指出:“生活世界是民俗的世界。”[6]民间的活动组成民俗的基础。民俗的存在随时随地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中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人们总是生活在民俗的氛围中。人生仪礼是以人为本形成的、人生最重要的阶段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人生仪礼中的角色跟社会中的个体——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女性以半边天的身份在人生仪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印象。与此同时,以作为社会人的身份女性受到这些仪式活动的限制与影响。在不同的生理年龄阶段,人生仪礼给予女性人生、社会的意义,引导与限制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人生仪礼给喀什老城女性带来在民俗压力下的发愁与犹豫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给她们带来作为社会人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 陶立璠.民俗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3]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22.

[4] 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4.

[5] Victor Turner:“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AldineTransaction; Reprint ,1995.

[6]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33.

[责任编辑:刘兴禄]

猜你喜欢
婚礼
《你的婚礼》新瓶装旧酒,达咩
那些婚礼取消背后的秘密
Country Driving
有趣的羌寨婚礼
空中婚礼
铺满鲜花的婚礼通道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趣婚礼
毛南族婚礼
狗熊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