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陆焱垚教授的临诊体会

2014-04-05 14:01金珠指导陆焱垚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陆氏经穴配穴

金珠,指导 陆焱垚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笔者非常有幸成为“陆瘦燕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传承学员,师从陆焱垚教授,跟随陆教授门诊,学习、继承和发扬陆氏针灸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一年来,在跟师侍诊过程中,我看到陆教授深厚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上博大精专,针术上刚柔并济。今将陆教授的临诊经验进行整理,以期对继承和发扬陆氏针灸的宝贵经验有所裨益。

1 病案须完整

病案是诊疗过程的实录,是体现前辈经验、临诊思路及学术思想的载体。一篇原汁原味的医案实录,能够充分反映医家知常达变、个体化诊疗的全貌,也是启迪后学、总结经验、促进发扬的原创资料。对我们来说,从大学实习到现在工作,写病案可是最家常便饭的事了。但在现今的门诊病案中,中医病案的书写有疏于重视的情况。在临诊中,陆教授非常重视病案的完整性。每遇初诊病患,必详细询问病史,翻阅相关检查报告,仔细的专科检查后,陆教授落笔一字一句详尽记录病案,理、法、穴、方、术,面面俱到。假设病患换领新卡,必将其原有病案情况抄于新卡。对于复诊患者,陆教授也是实事求是记录病情变化过程,随证增减腧穴。也正因为陆教授完整的病史,使我们能更好地总结病例,加深体会。同时陆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2 配穴有特点

2.1 喜用对穴

陆教授临诊喜用对穴。例如同名经配穴(上下对应配穴),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取手足三里,扶正以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

又如刚柔配穴,此是陆瘦燕先生将十二经和十天干相合应用的方法。古人认为十天干与五行配合的顺序是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天干中的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即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这样通过十天干的奇偶,就把五行分为阴阳两类,阳者为刚,阴者为柔。根据河图的古老哲学思想,把十天干分成五组,隔五相合,即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与之相配的脏腑经脉即胆与脾合、肝与大肠合、小肠与肺合、心与膀胱合、胃与肾合(心包为阴血之母,三焦为阳气之父,同属相火,所以三焦属丙,心包属丁),临床上胆经穴与脾经穴配、肝经穴与大肠经穴配、小肠经穴(三焦经穴)与肺经穴配、心经穴(心包经穴)与膀胱经穴配、胃经穴与肾经穴配,一经主阳,一经主阴,使之刚柔相济,阴阳自调,这就是夫妻刚柔配穴法。如对于肝脾不和患者,陆教授常取足太阴合穴阴陵泉配足少阳合穴阳陵泉,以健脾利气;对于需益水扶土患者,常取足阳明合穴足三里配足少阴原穴太溪。合谷、太冲是针灸配方中最佳组合的对穴之一,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合谷属大肠经,太冲属肝经,这就是己庚合用,也属此配穴法。

2.2 远道取穴

在治疗痛症上,陆教授继承朱汝功先生的医疗特点,常采用循经远道取穴。在治疗一例肩凝症的患者时,根据“病在上,取之下”的治疗法则,循经远道取上、下肢同名经相应足腕关节压痛强烈处,另取中渚,其乃手少阳之输,可治体重节痛,上述穴位施捻转泻法,以疏通其脉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一耳鸣患者,左耳耳鸣 1年余,时作时止,劳累后加剧,苔薄质淡,脉细,陆教授治拟培补肝肾,疏通经气。穴取耳周听宫、听会、翳风,手少阳之络外关,手少阳之输中渚,足少阳之输足临泣,手足少阳同用,以收“同气相求”之功;另针足三里而安中土,取太溪以益肾滋水。针后耳鸣即减。

2.3 腑病取合

秉承“陆氏针灸”的取穴特色,陆教授临诊常用合穴。有一胆囊结石患者,胁肋部疼痛不堪,胃脘胀满作呕。陆教授遂取足少阳胆经之合穴阳陵泉,胃之合穴足三里,经外奇穴胆囊穴,再配以肝之募穴期门,共奏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之功。留针30min后患者顿感痛减。

3 补泻与行气

陆教授在针治之时,继承陆氏针灸的特色,在治疗内科病证时,对一些主要穴位进行手法操作。经常用的是捻转和提插补泻法,在使用捻转补泻时,捻转幅度小,频率快;在使用提插补泻时,手腕带动肘部,动作颇大,完全是传承了陆瘦燕先生的模式。对一些心烦胸闷、胃脘不舒的患者,陆教授亦是承继了陆瘦燕先生的行气手法,针刺内关,得气后针尖向上,用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以行经气,行气时患者诉有针感慢慢循向肘部、至上臂的感觉。有时做手法时感觉不明显,但做好手法后留针一段时间,循经感即显,还会继续往肩部腋下循行,针后患者感觉轻松很多。

4 针药总相宜

中医治病之法,有针有灸有药饵,先贤曾有“一针二灸三服药”之说。陆教授非常重视针灸和中药的综合运用,她善针善药,针、灸、药三法有时单独使用,但常常相互配合应用。她根据病症的轻重缓急,因人、因病制宜,选择针刺、艾灸、火罐、叩刺、中药内服、以茶代药、汤药外洗等多种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例如在治疗皮肤湿疹的患者中,陆教授针药并用,刺罐结合,同时将内服的中药再次利用,嘱患者多煎一次,取其药汁外洗患处,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腰腿痛是临床患者常有的主诉,当然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是各有不同。临诊中有这样一位患者给我印象深刻,此患者初诊来时,是坐轮椅进来的,主诉腰痛,不能行走,自诉有腰椎间盘突出,脑膜瘤手术病史,苔白,脉细。陆教授循经按诊,腰腿部膀胱经有明显压痛。故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手法用捻转补泻,辅以温针调经行气。针后患者痛势大减,三诊时,已脱离轮椅,步入诊室,五诊即愈。

另一例产后身痛患者,产后20余日,恶露未尽,形寒肢冷,四肢关节疼痛,伴肩背部牵板不舒,神疲乏力,纳谷不馨,夜寐欠安,苔薄,脉沉细。陆教授治以扶正祛邪,益气养血,肝脾肾同调。针药合治,外用温针,取合谷、太冲、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关元、归来等穴;结合药饼灸,取大椎、身柱、脾俞、肾俞;内服汤药。针、灸、药三管齐下,疗效显著。

5 饼灸因人异

隔药饼灸是艾灸与中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它能发挥药物和灸法治疗的双重作用,达到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陆教授在临诊中,常用药饼灸,但她不是使用千篇一律的药饼方,而是因人而异,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开出不同的中药处方,研粉后制作成药饼。例如,在治疗一左心房黏液瘤术后,前胸手术区疼痛已4年余的患者时,陆教授按证论治,用隔药饼灸的方法,饼灸方用补气养血之黄芪、当归,配红花、桃仁、路路通以活血化瘀,加干姜、附子等温热之品,研粉制饼。再根据灸法“先阳后阴”的原则,首次治疗选择背部穴位大椎、身柱、膏肓;第二次选用腹部穴位膻中、关元、气海;三诊再选用脾俞、肾俞之背俞穴,如此交替使用。另外配合体针,三管齐下,培补正气,五诊痛即止。

陆教授为“陆氏针灸”鞠躬尽瘁。跟师学习,不仅仅是学老师的学术思想,临诊经验,更是学为人处事,为医之道。陆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无论做人、做医生、做学问都值得我敬重和学习的老师。

猜你喜欢
陆氏经穴配穴
日本汉方医学对陆渊雷学术思想的影响研究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浅析《陆氏三世医验》痰证论治*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上海书隐楼史略
“陆氏”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