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伟
穴位注射黄体酮治疗肾绞痛38例
杜伟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邳州 221300)
水针;黄体酮;肾绞痛
笔者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以穴位注射黄体酮治疗肾绞痛38例,现报告如下。
38例患者均为输尿管结石所致,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1岁;首次发病者28例,既往有发病史者10例。所有患者体检患侧肾区有叩击痛或同侧输尿管径路有压痛;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及隐血;彩超检查患侧输尿管径路有大小不等结石,输尿管上段扩张及肾盂积水。
取患侧肾俞、中极、三阴交,以腰痛为主者加委中,以腹痛为主者加足三里。常规消毒后用5 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黄体酮20 mg(2 mL),快速进针刺入穴位后行强刺激,待患者有明显酸、麻、胀、沉重感后,回抽无血,随即推注药液,每穴0.5 mL,术毕用输液贴或创可贴敷针眼。
显效:绞痛及主要伴随症状30 min内完全消失,短时间内无发作。
好转:绞痛及主要伴随症状30 min内明显减轻。
无效:30 min后绞痛依然存在,伴随症状未缓解。
38例患者中,显效25例(65.8%),好转9例(23.7%),无效4例(10.5%),总有效率为89.5%。
肾绞痛常由于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移动,引发局部尿路痉挛性收缩、梗阻所致,绞痛剧烈,常突然发生于一侧腰腹,可向会阴放射,常伴恶心、呕吐、血尿和肾区叩击痛等症状,属中医学“石淋”、“血淋”、“腰痛”等范畴。一般认为本病多由于过食辛热肥甘之品,以致湿热内生,下注膀胱,煎熬津液,使尿中之浊凝聚成石。本病起病隐匿,平时无明显症状,常因某种诱因至结石梗阻或崁顿,导致剧烈疼痛才被发现。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明确诊断后,当予止痛治疗,使患者先平静下来,以便更好接受进一步治疗。
穴位注射疗法是现代医学所常用的药物注射法与中医学针刺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疗法。它是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选用相应的经穴及药物的药理作用,将适量的药液注入穴位,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激发经络穴位功能,充分发挥经穴和药物对疾病与人体的综合效应,进而调整和改善机体机能与疾病组织的病理状态,使体内的气血畅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2]。
黄体酮能使泌尿系统平滑肌普遍松弛扩张,从而使输尿管口径扩大(作用类似阿托品),而且其能对抗醛固酮而产生排钠利尿作用,均有利于结石的排出,且缓解输尿管痉挛性绞痛[3]。其不良反应少见,对女性月经周期有影响,应告知女性患者。在肾绞痛时患侧肾俞、中极均有压痛,取穴肾俞、中极、三阴交,前后远近配穴以疏通足三阴经气血,疏利膀胱气机,清利湿热,增加尿量以排石。“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委中和足三里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合穴,针之可清利湿热,行气止痛。以上药物穴位刺激并用,使输尿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或消失,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肾绞痛缓解或消失。
[1] 吴皓,刘茂祥.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3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9):568.
[2] 闫怀士.穴位注射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81.
[3] 容健材.新编实用临床用药指南[M].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97.
2014-02-20
杜伟(1971 - ),男,副主任医师
1005-0957(2014)10-0944-01
R246.1
B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1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