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飞 安徽省针灸医院 副主任医师
李 飞
安徽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全国疼痛康复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擅长中医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痛症,如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痴呆、运动损伤及劳损疼痛等。
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又主要聚集在委中穴,膀胱经和肾经互为表里,很多朋友很重视补肾养肾,在生活中经常拍打委中穴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补肾养肾方法。
在古代,拍打委中穴属于道家所推崇的“拍八虚”(八虚指的是“两肘”“两腋”“两髀”“两腘”)的养生术,其中的拍两腘与今天所要说的委中穴密切相关。
《针灸甲乙经》云:“(委中穴)在腘中央横纹中动脉。”《灵枢》谓“委而取之”,并阐明委中穴委曲而取之,故名“委中”。《经穴释义汇解》说:“在胞窝中央,横纹中腘动脉处。正当膝足委折之中。”
可见历代文献记载基本一致,即腘窝横纹中央,腿弯正中。目前,国际标准定位是在腘横纹中点处,股二头肌键与半健肌肌腱中间。
腘窝血管丰富,针刺委中穴时应避开血管部位,得气后局部有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此时不要反复提插,且在起针后,应用棉棒垂直按压30秒以上,以防止出血。艾灸该穴可选用隔物灸或悬起灸,以免引起烫伤。
委中穴治疗的病证较多,《四总穴歌》曰:“腰背委中求。”《百证赋》云:“背连腰痛,委中主之。”《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云:“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废肩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人即安康。”《治疗汇典》曰:“委中穴刺之不独疗疮有效,即如痈疽发背红肿疼痛及脚膝风湿而拄杖跛足者,针之亦效。若中风痰厥,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针之立醒。”
对于生活中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酸痛者,可用拇指按压两侧委中穴以通畅腰背气血、振奋膀胱经的活力。还可以“以指代针”按揉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按一松连续操作,一般可连续按揉30次左右,按压力度可逐渐加大,使患者有麻胀感向足底部放射为佳。或者两手握拳,有节律的叩击委中穴。通过这些操作可以明显减轻腰背酸痛。若在申时(15~17点之间)膀胱经当令时按揉委中穴,效果更为显著。
但有的人按揉这个穴位时,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的奥秘不是手上或者针下的功夫差,而是曲解了古人的那句话,有的人想当然的认为只要腰背疼痛就可取委中穴,这未免有点粗枝大叶了。
笔者认为,腰背病痛,要到委中穴那里去求。求什么呢?
一个健康的人,其委中的部位是凹陷的。如果这个部位有凸起、有条索状物、有结节、有青筋暴露、有明显压痛等,这才是我们所要“求”的东西。
在委中穴这里能“求”到凸起、迂曲的经脉、条索状物的,绝大多数腰椎都存在问题。用手指按揉它,让它自行消失,这样选取委中穴才能治疗腰背疼。
值得注意的是,因房劳过度、肾精亏损所致的腰痛绵绵,隐隐作痛等肾虚腰痛,不宜点刺本穴出血,应当补肾培元。正如《类经图翼》所说:“虚者不宜刺,慎之。”
每天坚持拍打两腘5分钟,不但能缓解腰背疼及坐骨神经痛,同时还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人需要不间断地清理血液里及血管壁上的垃圾,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垃圾也越积越多,必然给五脏六腑的运行带来负担。拍打两腘有散瘀活血的作用。如果能持之以恒,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若有针点状表示体内有热;
2.若有包块状表示有寒;
3.若见潮红表示身体正常;
4.若是红色则为风热,多为亚健康;
5.若是紫红色就表示瘀热,身体四肢容易酸痛;
6.若是青色则为痰湿,容易疲劳;
7.若为紫黑色提示体内毒素积滞,微循环障碍严重;
8.若为黑色,多是长期慢性病患者或长期服用药物者。
拍打后,身上的积滞物(包块、痧点)会自然消失,一般消失越快表示身体素质越好,抵抗能力越强。通常三天内消失为好,多见于年轻人;3~5天消失为一般,多见中年人;5~7天消失较差,多见老年人;而在1天内消失的多为儿童。
1.对疼痛过敏者;
2.昏迷、急性创伤、严重感染及重型心脏病者;
3.女性经期、妊娠期;
4.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
此外,在炎热的盛夏时节,也可以选择委中穴配伍人中穴、十宣穴点刺放血来治疗中暑。可以选用委中配合曲泽穴(合称“四弯穴”),配合使用具有清心安神、清热降火、利头窍、散表邪的功效,可神清气爽,防暑泻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