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针灸学——七论针灸学的开放性

2014-04-05 14:01陈汉平肖达杨永清王宇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针灸学针灸经验

陈汉平,肖达,杨永清,王宇



如何建设针灸学——七论针灸学的开放性

陈汉平,肖达,杨永清,王宇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针灸学;发展趋势;针灸研究

此前本文姐妹篇《试谈“什么是针灸”》[1]和《什么是针灸学》[2]已发表。本命题笔者的见解就是一个词“转变”,转型研究和转化应用。

远古先人对针灸消减病痛现象反复观察和追问:这是为什么,催生了针灸疗法,随后演变为传统针灸学。这是针灸学史上最重要的学术转型。但历史条件滞留它在这个层面很长时间。传统针灸学构建基于临床实践的诊疗体系,虽然以经验为临床思维依据的知识系统尚欠完备,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仍是无可替代的。

今天,历史为“传统针灸学上升为科学针灸学”[3]提供了基本条件。鉴于“针灸学携带着生命科学的密码”[4]的特性及世界医学科学界对转化医学(From Basic Discovery to Improved Patient Care)理念的倡导,针灸学界逐步形成了不应继续停留在以防治疾病为目标的临床医学分支的地位,要努力向科学针灸学过渡的共识。由于对“科学”概念有不同的见解,故拟以“现代针灸学”称谓传统针灸学将过渡成的未来针灸学。当然称谓并非最重要的,关键是未来针灸学的实质内容。至于“科学”概念和规范与传统辨证论治的关系,将另外讨论。

转化医学,着眼于实验室与临床间双向的知识转化[5]。针灸学研究成果转化是以诊疗经验为前提,把经验与实验有机地串联起来,即临床-实验-临床。这有别于由基础医学支撑的西医学之转化,它把实验室的发现转化为临床技术,又通过实验研究回答临床中提出的新问题,发现的新现象,即实验-临床-实验。传统针灸学向现代针灸学,而非向实验医学转型,目标在于以中医学和生命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有效的针灸干预为中心,应用传统的和现代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按实验概念和规范,运用设计、测量、统计分析、解释和报告之程序,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探究针灸对病理生理状态的干预效果及其受相关因素制约的规律,再反哺临床,把反复验证提炼的诊治方案,如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治疗急迫性尿失禁、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向社会推荐[6],充分体现立足于临床经验,努力为患者服务的中医特色。

1 为什么传统针灸学要转型发展为现代针灸学

1.1 有利于提高疗效

古典理论指导,依赖经验积累,被证明是一条提高诊疗水平成功之路,但走这途径让从刺灸疗法问世到针麻下手术成功的历史跨度十分漫长。因此,积累经验,注意发现临床新现象,提炼新经验并自觉地将它向理性认识转化之路,应加速开拓。把古人应用青蒿的经验转变为被世界广泛接受的抗疟药所提示的,正是发展现代针灸学所要借鉴的。同理,刺灸疗法的改善,也必须突破以经验为临床思维基础的治疗格局,才能实现。

1.2 有利于确切“翻译”传统理论和诊疗方法

这个重任是传统针灸学难以承担的。中医针灸学乃世上仅存的具有理念、理论指导的传统医学体系,脏腑经络学说经典地阐释刺灸效应之所以然,但科技界对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传统说理难以接受。加之古朴深奥的古典理论、经验式表达的刺灸效应以及因医者而异的穴位处方、手法操作等的某种随意性,令江湖术士和“科学卫士”有隙可乘滥售其奸,无辜的经络针灸屡背黑锅。针灸故事鲜活精彩,要讲好它,要努力对针灸学理论精髓进行现代诠释,赋予时代特征,构筑可与现代医学科学主流知识系统在同等层面交流的话语体系。杨永清博士主持的针刺抗哮喘实验显示,针刺抗哮喘作用涉及T细胞受体等多种信号传递通路调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钙调蛋白S100A9是针刺抗哮喘特异性表达基因之一,其重组蛋白,在体内外模型中具有良好的剂量依赖的气道舒张作用。表达该研究成果的论文被美国《生化和生物物理学研究通讯》[3]刊载。这是用“世界语”与国内外医学科学同行成功交流的实践。近年来此种交流逐步增多。

上述的针灸学转型发展如能实现,将是针灸学术更重要的升级发展。与时俱进的针灸学术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和公众的期盼。

2 如何认识实验研究的作用

尽管传统针灸学并非向实验医学转化,但实验研究却是针灸学术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把临床与实验科研有机地组合起来,互补而协调地为阐明刺灸作用,提高疗效,是建设现代针灸学科艰巨的任务。

目前,医师们对疗效“靠老鼠点头”的不当评价做法极端反感。对实验研究助推疗效提升的动议不少人不屑一顾,这归咎于初级阶段针灸学实验研究的不成熟。实践让临床医师信奉“疗效是硬道理”此一永不过时的医学圭臬,但这不应成为排斥实验研究介入的理由。实验与诊疗若结合得好,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下二者互相分离的“两张皮”状态,令针灸学术发展失去了另一引擎的推动。

以下两点应当讲清楚,首先,并非动物实验涵盖了所有实验研究,临床试验更难但更接近实际,更有助于知其所以然,对催生诊疗新思维新技术,更具有前瞻性引导作用。其次,不论临床或动物实验均有规范,要按特定目标进行实验设计,控制观察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利用相关设施,在合适条件下探索刺灸干预病理生理状态的规律。要防止片面追逐高精设备却忽略实验的理念和规范的偏向。随着转型研究的深化,必将提供越来越多被医师们接受、让诊疗受益的实验研究成果。能协同针刺镇痛效应的镇痛镇静药的筛选,显著提高针刺复合麻醉的效果,是实验研究促进临床诊疗的成功例子之一[7]。

3 为什么建设现代针灸学是一项艰辛的实践

使科研成果与诊治实践深度融合,把基于经验之上对重大疾病施治规律的新认识,尽快转化为临床新方法,为患者提供较先前更优的刺灸医疗服务,涉及治学文化理念、管理和人力资源等问题,情况错综,影响广泛而深刻。医师们须在熟悉的医疗老本行“规定动作”之外,了解乃至掌握陌生的原先与临床脱节的实验研究,有机地融合二者,造就一种崭新的临床格局。不难看出,临床和基础医学水平皆优,但有所侧重的人才难得,储备如此的“两栖人才”既是转型升级的保证,也是最大的难点,难期一蹴而就。显然,在足够投资之外应营造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用人用钱机制。针灸学术转型发展必须实施开放战略,与国内外医学中心合作,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开展联合转化医学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本所对此已有初步运作,经验待总结。

针灸学术进一步发展,不是孤立的学术事件,离不开与中西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沟通、嫁接,要纳入“大针灸学”建设的框架。为此就要冲破经验医学桎梏下传统针灸学缺乏自我革故鼎新自觉之藩篱。

针灸学转型发展依赖于相当数量研究型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内研究型针灸科的建设,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实践,成功的历史经验很少。不同层次的专业研究所也要向真正的研究中心转变,不能满足于阐述疗效原理或机理的研究,或处于临床与基础研究“拼盘”的状态。

近几年,政府相关投资大增,不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大奖,令人鼓舞。同时也应了解一系列成绩背后真实的情况,清醒看到大量科研成果只是“橱窗里的蛋糕”的现实,防止被各种令人炫目的数据屏蔽下易忽视的问题,避免被获奖中标左右了对针灸学科发展应有的紧迫感,放松了对浮躁虚夸之风的警惕和防范。

以上与现代针灸学建设相关的文化理念、人才储备、战略视角、基地建设以及前进中的退思等均是有颇高难度的问题,必须努力逐步解决。

本文稿草就于2012年。在时间许可时,第一作者习惯于把初稿先搁下,若干时日后再捡起审读,一般均能找出需修改之内容或文字。2013年本稿又修改数次。在刚过去的年末,珠算被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消息传来,喜悲参半。喜因珠算的历史功绩被世界认可,悲由珠算被电子计算器完全替代了!而打算盘背珠算口诀是我童年私塾启蒙的必修课,感情冲击在所难免。更重要的是这淘汰浪潮会殃及针灸吗?当然,这无疑是杞人之忧。但笔者以为留一丝危机感,对针灸学术发展百利而无一害。针灸,未来不因医学科学发展而遭替代的关键,是自身具有不可替代性,即“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兵法·九变篇》)。这全赖针灸疗法持续完善,学术不断进步,现代针灸学建设的顺利实现。可见,本命题之讨论是重要的,期待更多的学人积极参与,共同探索。

[1] 陈汉平.试谈“什么是针灸”[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5):2-3.

[2] 陈汉平.什么是针灸学:六论针灸学的开放性[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0):881-882.

[3] Yin LM, Li HY, Zhang QH,. Effects of S100A9 in a rat model of asthma and in isolated tracheal spiral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398(3):547-552.

[4] 中国针灸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针灸学学科发展报告(2011-2012)[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 崔志文,夏烨,孙小娟,等.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历程与展望[J].生命科学,2012,24(4):316-320.

[6] 吴耀持.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 许绍芬,曹小定,莫浣英,等.针药结合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A].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1987:2.

2014-01-20

陈汉平(1937 - ),男,教授

1005-0957(2014)10-0961-02

R245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10.0961

猜你喜欢
针灸学针灸经验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高职高专针灸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