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政,余光云,姜云武
(1.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021;2.云南玉溪中医院,玉溪 65310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类风湿因子阴性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患病率在我国约为 0.3%~0.4%,是造成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其病因尚无认识,尚缺乏根治办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们采用温针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合并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30例,并与西药治疗,温针配合云南白药酊合并药物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90例患者均符合1996年纽约标准[1]及1988年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昆明会议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2],患者来源于云南省中医院风湿科病房和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7~43岁;病程1.6~15.7年。对照1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7~44岁;病程1.7~12.7年。对照2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7~40岁;病程1.9~13.7年。3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1 温针
取穴分两组,一组以督脉与膀胱经穴位为主,包括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膈俞、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肾俞、气海俞、秩边、华佗夹脊穴;另一组为肾俞、命门、足三里、太溪、膏肓、三阴交,每日选1组。肾督虚寒者肾俞、太溪采用温针;郁而化热者加用太冲、大椎、曲池;疼痛重者加阿是穴;湿热者加用丰隆、阴陵泉、太冲;血瘀者加血海、膈俞。每次选取10~15穴,交替使用,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后选2~4穴行温针灸,期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 d。并嘱患者功能锻练。4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
2.1.2 云南白药气雾剂
在针刺后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背部痛处及周围喷1次。
2.1.3 常规药物治疗
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从每次0.25 g,每日3次开始,每星期每次增加0.25 g至1.0 g维持;非甾体抗炎药,具体选择何种非甾体抗炎药由个体差异决定,选择对患者副反应最小,并且有效的抗炎止痛药。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温针配合云南白药酊治疗,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及非甾体抗炎药,具体服药剂量及方法同治疗组。服药期间嘱患者功能锻练。用药4个月后判定疗效。
依据1988年昆明第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标准。由专职医生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评定。
显效:治疗后受累部位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改善,X线显示骨质改变有改善或无发展,恢复日常活动。
好转: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大。
无效:经治1~3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
3.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2组。详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2.2 3组治疗前后ESR和CRP比较
治疗组、对照1组治疗后ESR和CRP明显下降(P<0.05),对照2组治疗后ESR和CRP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SR和CRP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SR和CRP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炎性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2组。详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ESR和CRP比较 (±s)
表2 3组治疗前后ESR和CRP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2组比较2)P<0.05
组别 时间 ESR(mm/h)CRP(mg/L)治疗组 治疗前 69.38±21.12 67.71±11.45(n=30)治疗后 47.64±56.181)2) 40.53±23.591)2)对照1组 治疗前 68.76±54.17 65.48±21.08(n=30)治疗后 53.44±43.211) 56.63±12.561)对照2组 治疗前 67.38±63.17 69.78±10.08(n=30)治疗后 58.14±17.11 61.63±21.06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学“顽痹”、“骨痹”范畴。其发生与脑、肾和督脉有关。病在脊柱属督脉,督脉起于胞中,行于脊里,上通于脑,并与肾相络,与六阳经相会,统帅一身阳气。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位在肌腱与骨膜附着点,累及筋骨。肾主骨,肝主筋,筋骨之病乃肝肾之病。肾主精,肝主血,肾与肝,即乙癸同源,精血互化,两者是互为补充不可分割的关系。本病的发病机理,笔者认为是肾与督脉阳气衰弱不能温煦腰脊,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肾虚督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直中伏脊之脉,邪恋经脉,气血凝滞,筋骨关节不利,而致关节疼痛,脊柱强直。故治当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治其标,补肝肾、壮筋骨、强督脉治其本。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外邪侵袭所致,阳气不得开阖,寒气从之因而患病[3-5]。早期患者偏于痛痹,中晚期偏于着痹。痛者寒也,着者湿也。治疗上以温经通络、散寒祛湿利关节为原则。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温针灸对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通过辨证论治,一组选督脉与膀胱经穴位,以通经脉止疼痛,另一组为肾俞、命门、足三里、太溪、膏肓、三阴交,以整体调节,增强免疫,加温针灸以加强温通效果,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利关节的目的。在治疗中发现,显效的患者均为症状轻、年龄偏小者,治疗后肢体活动可不受限,但X线摄片治疗前后无改变,此说明该疗法对骨性已损坏者不能逆转。脊柱关节已变形的患者,虽然疼痛可减轻,但无法改变活动受限的状况。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应尽早进行,早期治疗既可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取得满意效果,并且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从而可提高临床疗效。因此,本研究采用温针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无论是止痛效果,还是各关节功能恢复与单纯的药物治疗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与常规药物治疗(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非甾体抗炎药)的基础上加温针配合云南白药酊疗效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温针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取的方法。
[1]陈灏珠.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10.
[2]王兆铭,白人骁.“风湿四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9(1):52.
[3]张旸,吕福全.“伏九贴”配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6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13,32(2):137-138.
[4]赫军,陈小燕,李丽华,等.柳豆叶合肾着汤辨治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4):462-463.
[5]周子朋.督灸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僵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10):1603-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