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2014-11-08 09:06孔素平王文琴肖宁谭奇纹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差值黏液西药

孔素平,王文琴,肖宁,谭奇纹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2.单秋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济南市干部休养所门诊部,济南 2500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且难愈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是该病最常见的亚型,症状常反复发生,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运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 D-IBS,并与针刺、西药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和消化内科门诊。按就诊先后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灸组,每组30例。其中针刺组脱落1例,西药组脱落2例。脱落病例不纳入统计分析。3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罗马Ⅲ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药监局 2002年公布实施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病程超过6个月。③年龄在18~65岁。④鉴定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①具有肠道器质性病变但符合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的患者。②符合诊断标准但为便秘型或便秘腹泻交替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③同时应用思密达、西沙必利、奥得泰龙或其他中药等可能影响结果判断的药物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器质性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组

口服匹维溴胺(得舒特,法国苏威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H20040759),每日3次,每次50 mg,进餐时用水吞服。4星期为1个疗程。

2.2 针刺组

取百会、中脘及双侧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下巨虚、太冲。常规消毒,用华佗牌0.30 mm×40 mm毫针,百会向后平刺0.5~0.8寸,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下巨虚直刺0.8~1.2寸,太冲穴向涌泉穴方向透刺0.5~0.8寸。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以上穴位均留针 30 min,中间行针2次。每日1次,4星期为1个疗程。

2.3 针灸组

采用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针刺方法同针刺组。

隔姜灸取双侧天枢、关元穴。将大块新鲜生姜切成厚0.5 cm的薄片,中心处用针刺数孔,放置穴位上,于姜片和穴位间放薄薄的一层干棉花。姜片上置一炷底直径约1 cm,炷高约1.5 cm艾炷,点燃艾炷施灸,连续施灸3壮,约60 min。每日1次,4星期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临床症状评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3]制定的 IBS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对各组患者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胃纳减少、大便不尽感、大便性状、大便次数、黏液便进行评分。按症状及体征正常、轻、中、重分别计分。无症状(正常)计0分;轻(症状轻微,可以忍受,不影响工作、生活)计 2分;中(症状较重,已影响工作、生活,尚可忍受)计4分;重(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不能忍受)计6分。其中黏液便按照有无分别计为2分和0分。

3.1.2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Patrick等[4]编制的IBS-QOL专用量表,由反映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念、挑食、健康忧虑、社会反应、性行为、人际关系8个维度的34个条目组成,每一维度得分通过转换使其值在 0~100范围内,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记录。

3.2 疗效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

T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TI ≥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TI为70%~94%。有效:症状、体征均减轻,TI为30%~69%。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TI<3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连续型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西药组、针刺组、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89.7%和 93.3%,针灸组总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与针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4.2 3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西药组腹痛、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积分显著降低(P<0.05,P<0.01);针刺组腹痛、腹胀或不适、黏液便、胃纳减少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针灸组腹痛、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黏液便、胃纳减少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黏液便、胃纳减少的积分差值比较,针刺组和针灸组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P<0.01)。而针灸组治疗前后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黏液便的积分差值显著高于针刺组(P<0.05,P<0.01)。详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s,分)

表3 3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西药组比较3)P<0.05,4)P<0.01;与针刺组比较5)P<0.05,6)P<0.01

组别 时间 腹痛 腹胀或不适 大便性状 大便次数 黏液便 胃纳减少 大便不尽感西药组(n=28)疗前 2.80±1.03 2.40±0.84 2.20±0.63 2.00±0.00 2.00±0.00 1.80±0.63 2.00±0.00疗后 1.20±1.402) 1.40±0.971) 0.80±1.032) 1.00±1.051) 1.60±0.84 1.60±0.84 1.40±0.97差值 1.60±0.84 1.00±1.05 1.40±0.97 1.00±1.05 0.40±0.84 0.20±0.63 0.60±0.97针刺组(n=29)疗前 3.20±1.01 2.27±0.70 2.40±0.83 2.00±0.00 2.40±0.00 1.20±1.01 2.20±0.21疗后 1.33±0.982) 0.67±0.702) 2.20±1.01 1.60±1.01 1.68±1.011) 0.20±0.002) 1.42±0.64差值 1.87±1.19 1.60±0.924) 0.20±0.944) 0.40±0.82 0.72±0.804) 1.00±1.124) 0.78±0.62针灸组(n=30)疗前 3.30±0.98 2.10±0.45 2.10±0.45 2.20±0.62 2.00±0.00 1.30±0.98 2.36±0.32疗后 1.40±1.142) 0.30±0.732) 1.10±1.022) 1.30±0.982) 0.90±1.022) 0.20±0.622) 1.68±1.04差值 1.90±0.45 1.80±0.624)5) 1.00±1.023)6) 0.90±1.026) 1.10±1.024)6) 1.10±1.024) 0.68±0.74

3.4.3 3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西药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及针灸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及针灸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而针灸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显著高于针刺组(P<0.01)。详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4 3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西药组比较3)P<0.01;与针刺组比较4)P<0.01

组别 n 疗前 疗后 差值西药组 28 542.24±15.28 615.26±21.441) 73.02±18.604)针刺组 29 594.11±26.22 723.56±46.752) 129.45±19.423)针灸组 30 567.16±19.82 749.59±32.182) 182.43±27.643)4)

4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包括有排便习惯的改变(腹泻或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或硬便),腹痛及腹部不适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IBS是全球范围的多发病,流行病学统计,西方发病率为 8%~23%,亚洲国家为5%~10%[5-7]。IBS虽未发现能导致严重疾患,但会显著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越来越高。

近年来认为,其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内脏敏感、饮食不耐受等有关,而精神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8]。有研究认为某些疾病存在特定的个性特征,而胃肠功能性疾病也有着一定的个性特征[9]。研究表明 IBS患者具有某些个性的缺陷,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以内向者为多[10]。由于其发病涉及精神、饮食、神经等诸多因素,西药的临床作用局限,尚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11]。而中医针灸由于其着眼于整体,疗效肯定,副反应小,故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根据其临床表现,D-IBS属中医学“泄泻”、“腹痛”等范畴。由于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劳累、脾胃虚弱等导致气机不利,肝失调达,横逆侮脾,脾失健运,导致大肠传导失职,通降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而情志失调又是诸多病因中的主要病因。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变化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从而引起结肠运动功能和内分泌失调。这也符合中医学理论中“脾藏意”、“肝主疏泄”、“思虑伤脾”、“木克土”等观点。脾胃的腐熟与运输,又依赖肾阳之温煦,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故脾失健运。所以脾肾阳虚、肝失疏泄是本病的根本病机。《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景岳全书·泄泻》:“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胆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肝气受伤而然。”故治疗上应以疏肝健脾、温阳止泻为主。

百会穴具有升阳益气的作用。中脘和天枢穴分别为胃及大肠之募穴,有健脾和胃、理气行滞、调升降、消胀满之功。足三里和下巨虚分别为胃及小肠的下合穴,“合治内腑”,与中脘、天枢相配具有健脾和胃、调腑止泻之功。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具有健脾祛湿之功。太冲为肝之原穴,可疏肝理气,解痉止痛。关元为小肠募穴,乃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具有培补元气之功效,与天枢、足三里等穴相配可健脾补肾。艾灸具有温补温通的功效,通过艾灸天枢穴、关元穴可起到温阳补脾止泻的作用。

目前针灸治疗IBS具有较好的疗效[12-19],对胃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敏感等异常有着较显著的治疗优势,但普遍存在研究质量偏低的不足。由于D-IBS缺乏特异的临床理化检查及疗效评定标准,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否成为主要的疗效判定标准。

我们通过研究,肯定了针灸治疗D-IBS的疗效。其中针刺加艾灸的总有效率 93.3%。从单项症状疗效分析,针灸能够有效改善各症状,主要体现在对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黏液便的调节。与西药组比较,针灸更能明显缓解患者腹痛、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黏液便、胃纳减少等症状。在生活质量评价方面,针刺组及针灸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针灸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值显著高于针刺组。

针刺加艾灸对 D-IBS的治疗着眼于中医整体观,其优势更多体现在对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心神的整体调节,而不是单一症状的控制。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避免服食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大部分解痉止痛药对消化道蠕动的抑制,避免因胃肠疾病对药物吸收所造成的影响,减少消化道的负担[20]。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 D-IBS,疏肝温肾健脾直中病机,是集针、灸于一体的一种综合疗法,有全面兼治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1]刘新光.肠易激综合征与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36-73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2.

[3]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0-94.

[4]Patrick DL, Drossman DA, Frederick IO, et al. Quality of life in person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measure[J]. Dig Dis Sci, 1998,43(2):400-411.

[5]Ghoshal UC, Abraham P, Bhatt C,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fil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India: report of the Indian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Task Force[J]. Indian J Gastroenterol,2008, 27(1):22-28.

[6]Khoshkrood-Mansoori B, Pourhoseingholi MA, Safaee A, et al.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 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 2009,18(4):413-418.

[7]Usai P, Manca R, Lai MA, et al. Prevalenc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Italian rural and urban areas[J]. Eur J Intern Med,2010,21(4):324-326.

[8]刘小彦,李培凯,王敏,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述情障碍及人格特征调查[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3):197-200.

[9]Greed F, Guthrie E.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Gut,1987,(28):1307-1318.

[10]Lydiard RB.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hat are the links[J]. J Clin Psychiatry,2001,62(suppl 8):38-45.

[11]施茵,张凌凌,吴焕淦,等.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概要[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8):46-48.

[12]辛琦,杜冬青,马玉侠,等.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8):517-519.

[13]王祖红,王苏娜,李绍荣,等.针灸从心神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9):52-53.

[14]Takahashi T. Acupuncture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 J Gastroenterol,2006,41(5):408-417.

[15]赵成飞,丁昀,刘晓安,等.温针足三里配合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601.

[16]杨继君,佟恒博.中药灌肠配合温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远期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74-76.

[17]黄应杰,陈加云.耳穴贴压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916-918.

[18]金曼,叶开升,陈明显,等.经皮穴位电刺激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174-175.

[19]何川,孙年怡,何宇,等.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376-378.

[20]储浩然,黄学勇,李学军,等.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6):33-36.

猜你喜欢
差值黏液西药
差值法巧求刚体转动惯量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数值推理的扩展研究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基于区域最大值与平均值差值的动态背光调整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