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生, 李书雅, 刘 娇, 刘昌云, 郝重耀△
(1.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 太原 030000;2.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太原 030000)
《针灸大成》[1]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是我国针灸医籍中内容丰富、资料全面、影响最大的一部针灸专著,其辑录的歌赋是较全面的。吕景山[2]教授首创的“对穴”是指2个穴位的配伍使用,其精简取穴、提高疗效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针灸工作者所重视。通过查阅《针灸大成》所论及有关对穴的歌赋较多,所以笔者对《针灸大成》中有关对穴的歌赋进行总结并探讨其配伍规律,希冀为临床提供依据及建议。
以《针灸大成》书中所载有关对穴处方的条文为研究对象,并以《针灸大成校释》[3]为校注,通过人工查阅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对穴的条文,构建“《针灸大成》对穴处方”数据库,包括符合标准的各篇歌赋、原文记载病证名称、各系统疾病、对穴处方、配穴方法、选穴方法、腧穴、经脉、穴性9个方面。
原文记载为2个腧穴治疗疾病、症状或体征的条文;原文记载为2个腧穴有具体穴位名称和部位,或仅有穴位名称或部位的条文;干预方式仅为针刺的条文。
原文记载为单个腧穴或2个以上腧穴治疗疾病、症状或体征的条文;原文记载2个腧穴但未列疾病的条文;针刺处方未有具体穴位名称或部位的条文;干预方式为火针、三棱针放血、艾灸等;仅论及针刺手法、脏腑、经络等理论基础的条文。
为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重视计算机检索技术与文献学研究方法的结合。将不同歌赋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对穴条文录入word文档,建立“《针灸大成》对穴处方”数据库,再从不同歌赋中总结同一系统的疾病进行不同系统疾病的归类总结,针对每一条条文中所用腧穴、穴性、经脉配伍等方面归纳,最后进行汇总总结,归纳总结过程中需进行以下规范。
录入数据时,对同名及别名的腧穴名称及通假字和繁体字均按《经络腧穴学》[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5]规范名称,如“绝骨”改为“悬钟”,“吕细”改为“太溪”,“顶门”改为“囟会”。
根据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6]结合石学敏、戴锡孟主编的《中医内科学》[7],将歌赋中所涉及的选穴方法归纳为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五大类。
根据《针灸治疗学》[6]《中医内科学》[7]及《经络腧穴学》[4],将歌赋中所涉及的配穴方法归纳为按部配穴、按经配穴、按穴性配穴三大类。
(1)按部配穴是结合身体一定部位进行配穴的一种方法,分为局部配穴、远近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5种;(2)按经配穴是以经脉和经脉相互联系为基础进行穴位配伍的一种方法,分为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5种;(3)按穴性配穴是将腧穴分为特定穴、非特定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四类为依据进行穴位配伍的一种方法,分为一般配穴(配伍的腧穴均为非特定经穴)、双特配穴(配伍的腧穴均为特定穴)、双奇配穴(配伍的腧穴均为经外奇穴)、双阿配穴(配伍的腧穴均为阿是穴)和其他配穴(除以上4种方法配穴外其他腧穴的配伍)5种。
录入原文记载病证名称后按《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8]进行规范,如将“风痹”“冷风湿痹”规范为“痹证”等,再根据病证定义进行分类,症状即原文仅描述临床表现,如“浑身站掉,胻酸”“面目赤”等,疾病即原文中具体描述疾病名称,如“霍乱”“消渴”等,体征即原文中具体描述体征,如“六脉沉细,一息二三至”“脉浮”等。
根据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6]结合石学敏、戴锡孟主编的《中医内科学》[7],将歌赋中所涉及的疾病、症状及体征分为13个系统,除此之外的复合病是指同一条文中的对穴治疗不止1个系统的疾病、症状及体征。
《针灸大成》中关于“三里”不知是“手三里”还是“足三里”,“临泣”不知是“头临泣”还是“足临泣”等特殊穴位的混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8]中关于各穴位的论述进行分类。
共纳入对穴条文299则,通过二次阅读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对穴处方28则,最终纳入对穴处方271则。
3.1.1 腧穴使用情况 表1示,《针灸大成》对穴处方共计185个腧穴,其中十四经穴179个,经外奇穴5个,阿是穴1个;使用对穴241个共271次;在14个系统疾病中,各系统所用腧穴总数、所用对穴总数、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使用频率最高的对穴各不相同。
表1 《针灸大成》各系统腧穴使用情况比较
图1、2示,经过统计对穴处方中单穴、对穴使用频率最高的前6情况比较。
图1 《针灸大成》对穴处方中使用频率前6的单穴及频次
图2 《针灸大成》对穴处方中使用频率前6的对穴及频次
3.1.2 特定穴 图3~5示,对穴处方中使用特定穴共计133个,共使用445次,使用频次最多的是五输穴和交会穴,分别为185、117次;在含特定穴的251则对穴处方中,单穴使用频次最高的是交会穴共计28次,五输穴次之共26次;对穴使用频次最高的是五输穴相配最多共41次,其次是五输穴和交会穴相配共计36次。
图4 《针灸大成》对穴处方中五腧穴使用情况
图5 《针灸大成》使用特定穴相配的频率前6的对穴
3.1.3 经脉 表2示,《针灸大成》对穴处方中使用14条经脉共534次,其中膀胱经使用频率最高共93次,其次是胃经共59次,以膀胱经+膀胱经的使用频次最高共19次,其次是大肠经+大肠经共18次。
表2 《针灸大成》各系统经脉使用情况比较
图6示,对穴处方中的经脉使用情况;图7示,对穴处方中经脉相配频次前6的情况。
图6 《针灸大成》对穴处方中经脉使用情况
图7 《针灸大成》对穴处方中频次前6的相配经脉
3.1.4 选穴方法 对穴处方中多选用远端取穴共使用211次,其次是局部取穴共136次。
以远端+远端的取穴方法最多见共74次(26.71%),对症+对症的取穴方法使用了45次(16.25%),局部+局部的取穴方法出现了40次(14.44%)。
3.1.5 配穴方法 表3示,配穴方法中,记载了本经配穴、上下配穴、局部配穴及多种配穴方法同时使用,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配穴方法是双特配穴、上下配穴、本经配穴,分别使用了173、94、92次。在多种配穴方法同时使用的条文共270条,其中85条条文使用了2种配穴方法,122条条文使用了3种配穴方法,54条条文使用了4种配穴方法,9条条文使用了5种配穴方法。其中本经配穴+双特配穴的配穴方法使用频次最多共25次,其次是上下配穴+子母配穴+双特配穴共使用14次。
表3 《针灸大成》对穴处方中配穴方法使用情况比较
表4示,根据疾病系统进行分类,《针灸大成》对穴处方共271则,各系统使用对穴处方数目及每一系统中利用对穴治疗使用频率最高的疾病、症状或体征及其频次。
表4 《针灸大成》各系统病证对穴使用情况比较
图8示,对穴治疗疾病使用频率前6的情况。表5、6示,由于同一疾病存在不同证型,可使用不同对穴。本文仅对使用频率最高的头痛之症做归纳。经统计及总结,同一对穴用于治疗不同疾病的情况较多见。
图8 《针灸大成》使用对穴治疗疾病频次前6位
表5 头痛不同证使用对穴归纳总结
表6 《针灸大成》同一对穴治疗不同疾病使用情况比较
在本次统计及总结中发现,《针灸大成》中涉及对穴处方的歌赋较多,且以五输穴+五输穴的相配方式居多达41则,且17对五输穴的配伍符合母子关系,其中8条为本经母子关系的配伍,17对五输穴的配伍为相克关系,2对五输穴符合阴井母阳井金相配。由此可见,《针灸大成》对穴处方中十分重视五输穴的应用,在不同疾病的应用、选穴方法、配穴方法等方面均有体现。
五输穴[10]在362个输穴中占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多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五输穴被首次提到,井穴为阴阳经的交汇处,感觉最为敏感的四肢末端,可以有泻热、开窍醒神的作用,在心系疾病如梦魇、痫病及热性病证如舌下肿痛等应用广泛;荥、输、经为气血所流行之处,类比四肢多为气血运行之通路,因此荥、输、经多用于治疗四肢病。如手臂红肿、脚膝疼痛、气在于肺,取之荥、输;合穴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入脏腑的部位,此处肌束肥厚,感受器分布丰富且容易得气。因此,合穴可用于治疗脏腑病,其疗效显著。《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理论[11],在《针灸大成》的对穴处方中,五输穴根据母子补泻配穴应用也比较广泛,即母虚子实的病证中,如咽干选择鱼际、太渊泻其子;脚膝经年痛不休,选择昆仑及太溪,本病病程较长,疼痛由实转虚补其母。按照阴阳相合、阴阳相济的关系,将阴井木阳井金的五行关系配伍起来,使阴阳之气相顺接,在治疗梦魇不宁、瘛惊等疾病中应用广泛。
选穴方法中以远端选穴及局部选穴的方法多见,五输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其位于根本,可治疗气街四海即头胸腹的疾病。从位置上来讲,符合远端选穴;且根据“经脉所在,主治所及”,肢体经络的疾病使用五输穴恰好符合局部及邻近取穴的方法。有文献表明[10],四肢末端神经血管分布丰富,通过刺激五输穴,对于神经通路的传导、大脑皮质的调节等均有重要作用。
配穴方法中,以上下配穴、本经配穴、双特配穴使用广泛,上下配穴的方法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相结合的理论。通过调节局部及远端气血,使得全身之气均疏通;本经配穴则用于疏通本经气血,遵循“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原则,在本经配穴及上下配穴中,五腧穴使用较为广泛,双特配穴中以2个五输穴相配较多,且五输穴是古人以气血运行盛衰作比喻,通过两两相配调节气血,恰符合吕景山[2]对穴中的相辅相成、相反相成。
在本次统计及总结中,通过对《针灸大成》对穴处方的潜在应用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针灸大成》的对穴处方以远端选穴为主,特定穴以五腧穴为主,且合穴的使用频次最高,配穴以五腧穴+五腧穴为主,且合穴+合穴的使用频次最高;经脉以膀胱经为主,且膀胱经+膀胱经的配穴方法最多见;配穴方法以本经配穴+双特配穴方法出现的频次最高,合谷的使用频率最高。通过此次研究找到了不同系统疾病常用的穴位、经脉、配穴等,提炼出最常用的针灸用穴及对穴,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精简选穴依据,同时提高了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