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慢性胆囊炎心得

2014-04-02 02:59:46赵效怀
河北中医 2014年2期
关键词:脾失利胆枳实

赵效怀

(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中医内科,山东 单县 274300)

慢性胆囊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迁延发作转化而来,也可隐性起病,原因不明。多数患者呈反复发作,具有上腹部隐痛、饱胀、不思饮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最常用的药物为抗生素、抗炎镇痛药,其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服药时间长,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高等局限。胆囊切除或腹腔镜切除是适当的治疗手段,但术后也有复发,还有胆囊炎的疼痛感和消化不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不佳[1]。中医对慢性胆囊炎治疗有独特优势,具有较好疗效、医疗费用低等优点,是中医临床优势病种之一[2]。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多从热盛胆郁、湿热蕴结、胆瘀气滞等辨证,笔者从脾胃治疗,以补气健脾和胃为主要治疗原则,收到很好疗效。

1 病因病机

慢性胆囊炎是现代医学病名,属中医学胁痛、胆胀、腹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弱为主,反映了慢性胆囊炎的特点,贯穿疾病整个过程;标实是指湿热、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是慢性胆囊炎加重或恶化的诱发因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如脾失健运,运化无权,百病皆生。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饮食所伤,脾失健运,运化无权,可见纳食不化,口淡无味;脾之升清作用减弱,影响胃的降浊,升清降浊失司,湿浊中阻,出现脘腹胀闷;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足,生化无源,周身乏力;肥甘油腻之品损伤脾胃,湿邪内生,湿蕴化热,热灼津液,津亏肠燥,燥屎内结,可见阳明腑实证。肝属木,脾属土,二者在生理病理上联系密切。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的运化功能键旺,若肝失疏泄,就会引起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即肝脾不和;若脾失健运,气滞于中,湿阻于内,亦能影响肝气的疏泄,而脾病及肝,土壅侮木。

2 辨证治疗

2.1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 多由脾失健运,湿热蕴结,气机不畅所致。主证: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病情较急,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疼痛,腹痛拒按,痛势较剧,可伴恶心,呕吐,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则:运脾化湿,清热利胆。予大柴胡汤合四君子汤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5 g,黄芩 15 g,枳实 10 g,大黄(后下)10 g,白芍药 15 g,半夏 10 g,党参 10 g,茯苓 15 g,白术 10 g,甘草 3 g。柴胡与黄芩合用能清热和解,退少阳之邪,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白芍药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半夏降逆止呕,党参、茯苓、白术健脾养胃渗湿,使脾胃之气健旺,运化复常,资生气血。若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5 g、郁金15 g;腹胀甚者,加厚朴10 g、大腹皮10 g;苔厚腻、纳差加苍术6 g、炒鸡内金15 g;呕吐重加生姜10 g、竹茹10 g。大黄既能通便,又能泻火,为治疗热积便秘的要药。入汤剂应后下,后入的时间很关键。笔者认为入汤后8~12 min为宜,超过12 min泻下作用明显减弱。根据后入时间的长短,来调节大便次数,每日大便保持在1~2次为宜。

典型病例:张某,女,57岁。2013-01-05,因右上腹痛2 d,发热1 d来诊。有胆囊炎病史3年,每年发作1~2次。2 d前因晚餐进食较多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痛,难以忍受,伴恶心呕吐,自服气滞胃痛冲剂、颠茄片后1 h逐渐缓解,但仍有持续性隐痛。第2 d进少量早餐后,再次出现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畏寒(未测体温)。自知胆囊炎又犯,来院。查体:体温38.5℃,神清,体型肥胖,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右上腹压痛明显,轻度反跳痛,墨菲征阳性。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0×109/L,中性粒细胞0.82,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正常;B超:胆囊体积增大,呈双边征。因多次发作,劝其手术,患者拒绝,要求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辨证为湿热蕴结于肝胆,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治宜清热利胆,健脾和胃,泻下通腑。予大柴胡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5 g,黄芩10 g,枳实10 g,大黄(后下)10 g,白芍药 10 g,半夏 10 g,党参 10 g,茯苓15 g,白术10 g,延胡索10 g,郁金10 g,蒲公英3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2次温服。同时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药后第2 d上午即解大便,体温降至正常,腹痛明显缓解。3剂后,B超复查胆囊双边征消失。

2.2 慢性缓解期 多由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所致。主证: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可伴有反射性恶心呕吐症状,发热、黄疸不常见。发作间歇期可有右上腹部饱胀不适,或胃部灼热,嗳气,泛酸,厌油腻,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治则:疏肝利胆,健脾益气。予柴芍四君汤子汤。药物组成:柴胡15 g,白芍药 12 g,党参 10 g,茯苓15 g,白术 10 g,甘草 3 g。腹胀甚,加枳实10 g、厚朴10 g;便秘者,加大黄10 g;不思饮食者,加砂仁6 g;嘈杂不适泛酸者,加吴茱萸3 g、黄连10 g;血瘀重,加延胡索15 g、郁金10 g。

典型病例:袁某,女,42岁。2011-10-20来诊,右上腹隐痛反复发作4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服用消炎利胆片、胆维他等药,有暂效,但每于情志不遂或饮食不慎发作。7 d前因生气后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胃脘部胀满,口苦纳差,入眠差,恶心不思饮食,进食油腻症状加重,大便干。查体:右上腹轻压痛,墨菲征阴性,舌质淡,苔薄黄略腻,脉弦细。B超示胆囊6.3 cm×4.4 cm,壁厚0.4 cm。予柴芍四君子汤加延胡索12 g、枳实10 g、炒莱菔子15 g、姜半夏9 g、首乌藤30 g、大黄(后下)6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2次温服。服药4周后,症状显著改善,B超及血生化均正常。继续服用原方6周,随访1年未复发。

3 小结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有独特优势,不但对缓解期的各种症状改善明显,对急性发作期的症状也能有效控制,可减少发作次数,延长发作周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以下3点:①深入认识慢性胆囊炎病因病机。慢性胆囊炎究其本是整体属虚、局部属实,为虚实夹杂的一类病证,治疗健脾益气应贯穿整个病程。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发作时,清热利胆、行气止痛治其标,缓解时,益气健脾治其本。②临床一旦出现腹痛、腹胀、大便秘结等阳明腑实证时,应及早使用攻下泻热法,使热毒之邪从下而去,临床能收到很好疗效。大黄用法十分重要,根据后入时间的长短,来调节大便次数。每日大便保持1~2次软稀便,泻下而不伤正,又能清除热邪利胆。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大黄通下利胆,能加强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使胆汁排出增加,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③中医临床治疗胆囊炎往往认为湿热为其致病因素,喜用苦寒伤胃之品,一味追求清热化湿,致使脾胃更虚、湿热更重,如此互为因果。慎用苦寒败胃之品,适可而止。清热利胆时不忘健脾和胃,适当加入益脾健胃、芳香醒胃之品。

[1]王冠梁,董志勇,凌昌全,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82-87.

[2]烟建华.中医优势病种专家调查及其理论探源[J].江苏中医,2001,22(9):1-4.

[3]金鑫,史宪杰.大黄利胆胶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1):2531-2534.

猜你喜欢
脾失利胆枳实
疏肝健脾化湿活血法治疗脂肪肝
家庭医学(2023年15期)2023-08-31 13:33:35
枳实的炮制研究进展
HPLC法测定和肝利胆颗粒中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34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金茵利胆复方制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21年5期)2021-07-21 08:38:46
自拟肾炎汤治疗脾失健运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评价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利胆退黄夸茵陈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12
破气消积的鹅枳实
运脾消食汤配合穴位推揉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