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振芬 苏 美 王云梅 景桂芳 康明杰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理疗科,河北 玉田 064100)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5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若治疗不当,可遗留面部肌肉瘫痪、痉挛或联带运动等后遗症。2012—2013年,我们在常规分期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药物治疗、面部康复及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并与常规分期针刺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河北省玉田县医院理疗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6~70岁,平均(45.0 ±1.1)岁;病程 28 ~54 d,平均(40.5±0.6)d。对照组60 例,男32 例,女28 例;年龄15~75 岁,平均(47.2 ±0.4)岁;病程 31 ~72 d,平均(39.5±1.0)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分期针刺治疗。①病程1~7 d属急性期,病邪在表,以祛邪通络为主。取患侧阳白、太阳、下关、颧髎、地仓、颊车、迎香、承浆,耳后痠胀疼痛者加翳风穴,同时配合强刺激双侧合谷穴,留针15 min。针刺时取穴宜少,手法宜轻,浅纳,疾出,用1寸毫针,进针2~3分,尤其是翳风穴不可针刺过深,以免损伤水肿的面神经。②病程8~20 d属静止期,以扶正祛邪为主。在急性期取穴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加患侧印堂、四白、牵正、大迎、水沟,平补平泻,远端加双侧足三里。③病程21~90 d属恢复期,以补虚通络为主。此期可加用透刺法,使气致病所,应用“合谷刺法”[2]:阳白分别透刺攒竹、鱼腰、丝竹空;颧髎分别透刺地仓、大迎、颊车;地仓分别透刺水沟、迎香、承浆。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加用SDZ-Ⅱ型电子针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电针刺激,选用连续波,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药物治疗、面部康复及理疗治疗。
1.3.2.1 梅花针叩刺 予梅花针循面部大肠经和胃经叩刺5 min,急性期叩刺力度宜轻,以皮肤微红为度,恢复期叩刺力度可适当加大,可致局部皮肤微微出血。
1.3.2.2 药物治疗 急性期予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23)30 mg,每日1次口服,连用5 d后停药;腺苷钴胺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3021027)1.5 mg,每日3次口服,连用14 d。
1.3.2.3 面部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面部各肌肉瘫痪情况,教患者做相应面肌功能训练,即皱眉、抬眉、闭眼、耸鼻、露齿、咀嚼及鼓腮等动作,肌力0级的患者用手指辅助,每个动作连续做10次为1组,每日2组,每组训练结束后,予面部按摩放松。
1.3.2.4 理疗 应用DL-CⅡ(五官)超短波电疗机(汕头市医用设备厂有限公司)予超短波微热量治疗,剂量为50~55 mA,每次20 min,每日2次;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四川恒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照射高度30~40 cm,每次20 min,每日1次;花椒水(花椒50 g,沸水1 000 mL)热敷患侧,每次10 min,每日2次。
1.3.3 疗程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治疗3个疗程。
1.4 评价方法 应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1],得分在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面神经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组治疗前后多伦多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多伦多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多伦多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治疗组(n=60)对照组(n=60)治疗前 治疗后多伦多评分 34.18 ±6.90 93.40 ±6.52*△ 32.70 ±7.91 86.27 ±9.09治疗前 治疗后*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多伦多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1),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0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中医学口眼㖞斜范畴。《诸病源候论》指出“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㖞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其病因为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趁虚侵袭局部经脉,致气机不畅,气血痹阻,经脉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由病毒感染、受凉、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病因是茎乳突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面神经水肿为其早期主要的病理改变,同时可有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神经髓鞘或轴突变性[3],尽早介入针刺治疗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针刺的分期辨证[4]。急性期针刺宜浅,取穴要少,刺激宜轻,在恢复期刺激量可适当加大,对于恢复后期,可尝试深刺和透刺。梅花针叩刺以调节经络,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刺激纤维收缩,加速恢复面部肌肉神经功能。急性期早期应用醋酸泼尼松片,对减轻面神经炎症及水肿有积极意义,应用腺苷钴胺片以营养面神经[5]。在分期针刺及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超短波和红外线,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和水肿的吸收,促使炎症消散,恢复神经功能。
在常规分期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药物治疗、面部康复及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降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余绍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06.
[2]王启才,王伟佳.启才针灸治疗心悟[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41.
[3]陈清清.影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若干因素的临床对比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16-17.
[4]牟文哲.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258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1):25.
[5]杨怡,张伟,朱俊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同针灸方法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6):45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