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妊娠合并肌聚糖病1例的护理

2014-03-31 15:54张乐燕胡莉娜
护理与康复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聚糖本例二聚体

张乐燕,胡莉娜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是一组进行性加重腰带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萎缩的遗传性肌病。国外报道[1]肌聚糖病是LGMD的常见类型,但国内少见,肌聚糖病起病年龄为2~15岁,部分在成人期发病,其预后不同,发病早者症状重,多于15~16岁丧失行走能力,预后差;发病晚者症状轻,预后相对良好[2]。足月妊娠合并肌聚糖病非常罕见,因不能自行行走,不能耐受平产分娩,一般建议剖宫产手术,但手术风险较大,容易出现心肺疾患,甚至呼吸衰竭。2012年10月,本院产科收治1例足月妊娠合并肌聚糖病患者,经治疗与护理,病情好转后自动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30岁,孕1产0孕37+5周骶右前(RSA)活胎待产,妊娠合并肌聚糖病,患者患肌聚糖病10年。入院检查:意识清楚,体温36.7℃,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5/74 mmHg,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2级。产科检查:宫高35 cm,腹围102 cm,胎儿体重估计为3 700 g,胎心率140次/min,胎动存在。B超检查显示:单胎臀位存活,双顶径(BPD)9.0 cm, 股骨长(FL)6.7 cm,羊水指数(AFI)11 cm。肺功能检查显示:中度阻塞性通气障碍。心脏超声显示: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血液检查:血红蛋白93 g/L,心梗3项中心肌肌钙蛋白10.05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浓度(CKMB Mass)2.40 μg/L、肌红蛋白93.3 μg/L(正常值0~10 μg/L),B型尿钠肽(BNP)12.6 ng/L,心肌酶谱系列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7 μg/L、磷酸肌酸激酶(CK)219 μg/L,D-二聚体883.0 μg/L。入院后第5天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术后转入ICU,给予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头孢呋辛钠抗感染、缩宫素促宫缩及输液支持治疗,1 d后病情稳定,转入本科治疗。术后第5天出现咳嗽咽痒,咳痰不畅,复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78 g/L,D-二聚体2 941.00 μg/L,胸片检查显示两下肺感染伴双侧胸膜病变,经呼吸科会诊后给予莫西沙星氯化钠(0.4 g/250 ml,1 次/d)静脉滴注治疗、阿奇霉素口服及清肺饮口服治疗,并加用生血宁片口服补血。术后第7天胸部CT显示两下肺感染伴双侧胸腔积液,加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经治疗及护理后病情好转,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出院,签知情书后自动出院。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因妊娠合并肌聚糖病,轻度贫血,中度阻塞性通气障碍,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且四肢无力,不能自行行走,自然分娩危险较大,医生建议剖宫产手术,同时告知剖宫产术也存在风险,且不能排除胎儿有遗传该病的可能,加之患者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导致其出现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主动关心患者,以诚恳的态度与患者和家属交谈,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家人尤其是丈夫的理解和关心对患者的支持作用,重视患者的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心理上获得满足及安全感,增加治疗的自信心。本例患者经心理疏导和丈夫的共同关心,情绪稳定,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完善术前准备 术前除备皮、皮试、宣教等常规准备及手术相关检查外,准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肾上腺素、西地兰等急救药品,呼吸球囊、面罩、氧气装置、吸痰装置、吸痰管等急救物品;请新生儿科医生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协助医生通知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神经科医生会诊,以降低分娩风险。

2.3 加强母儿监护 患者入院后请呼吸科、麻醉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注意监测患者的自觉症状、生命体征、皮肤(有无压疮)、宫缩、阴道流血及流液等情况;教会患者自数胎动,加强胎心监护,1次/d,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本例患者精神好,自诉无头晕、胸闷,无腹痛,无阴道流血及流液,自觉胎动正常,宫缩无,胎心140次/min。

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4.1 肺炎与胸腔积液 肌聚糖病容易导致心肺疾患、呼吸肌无力,甚至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护理上,予含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选择低半卧位、半卧位;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注意保暖;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状况、面色、生命体征、脉搏氧饱和度、尿量等,注意其咳嗽、咳痰情况,并按医嘱予沐舒坦雾化治疗,扣背2次/d;遵医嘱使用莫西沙星氯化钠静脉滴注抗炎治疗,严格控制输液速度(50~70 gtt /min),防止心肺功能衰竭;如出现突发烦躁、心悸、呼吸困难等要警惕心力衰竭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并协作抢救。本例患者入院后第3天行肺功能检查为中度阻塞性通气障碍,再加上四肢肌无力、无法行走、术后卧床、麻醉等原因,术后第5天发生了肺炎,予对症处理后,肺炎症状逐趋好转,未发生心肺功能衰竭。

2.4.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正常妊娠时,胎盘附着面即为一局部发生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潜在场所,胎盘处有慢性局限性血管内凝血,血浆中纤维蛋白的转换率加快,则激活纤溶系统引起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升高,机体进入高凝状态,易迅速形成血栓,甚至是微小的血凝块亦能产生D-二聚体[3],容易导致栓塞、产后出血,甚至发生DIC,危及患者及胎儿的安全。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1 000~1 500 ml/d。关节功能锻炼可加速下肢静脉血流,尤其是趾关节和踝关节运动可促使腓肠肌有节律地收缩,可提高腓肠肌内血流的速度,减少静脉血流淤滞,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此,每2 h重复关节功能锻炼1次,每日晨8时开始,晚8时后休息。锻炼方法[4]:指导家属用手指握住患者足趾行足趾屈伸运动,连做20次;右手托住腓肠肌部位,左手将患者脚背跖屈、还原,连做20次;膝关节屈伸、髋关节内旋外展运动,各连做10次。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注意下肢有无疼痛、肿胀,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本例患者入院后检查D-二聚体883.0 μg/L,术后复查D-二聚体 2 941.00 μg/L,同时由于肌聚糖病,患者无法主动运动,经上述防治措施,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4.3 压疮 由于疾病、手术,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四肢无力,不能主动运动,易发生压疮。加强宣教,告知家属避免患者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的意义,协助患者每2 h床上翻身变换体位,按摩局部受压皮肤;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本病例未发生压疮。

2.5 产科护理 产褥期产妇身体虚弱、产后出汗较多,保持全身清洁、床单位整洁,帮助患者床上擦身,经常更换清洁衣裤;由于恶露污染,告知患者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温开水清洗会阴部2~3次,勤换一次性消毒会阴垫;术后早期协助患者床上翻身活动,给予腔镜气胀贴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贴敷[5],大黄苏打片口服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黏连。给予母乳喂养技术的指导,保持乳房清洁,告知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清洗乳头;因患者术后第5天出现肺炎,使用抗生素治疗,暂停母乳喂养,指导家属给予定时挤奶,6~8次/d,20~30 min/次,以促进乳汁的分泌。本例患者术后72 h肛门排气;出院后停用莫西沙星氯化钠后,继续母乳喂养。

2.6 出院指导 患者因多种原因,在肺炎未治愈即签字自动出院,出院后可能出现肺炎加重、败血症、肺栓塞、感染性休克、心肺功能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医护人员及时将情况汇报医务科、社区妇幼保健院,衔接好治疗及护理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继续口服莫西沙星氯化钠片,服用期间不能哺乳,服药7 d后到呼吸科门诊复查CT、产后42 d妇科门诊复查;若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加重、咯血、阴道流血量多等不适症状立即随诊;告知家属继续协助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本例患者出院后40 d电话回访,肺炎已治愈;产后42 d复查,精神好,无咳嗽、咳痰等自觉症状,子宫恢复正常大小,阴道恶露已干净,母乳喂养好,婴儿健康。

3 小 结

妊娠合并肌聚糖病有可能加重病情,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母儿监护,为顺利进行手术做好准备;术后加强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压疮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同时做好产科护理与出院指导,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Moore SA,Shilling CJ,Westra S,et al.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in the United States[J].Neuropathol Exp Neurol,2006,65(10):995-1003.

[2] 艾雪梅,陈琍,赵哲.肌聚糖病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8):565.

[3] 郭玉萍,金素芳.妇女妊娠期间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49-251.

[4] 徐敏,忻珊.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护理与康复,2008,7(11):837.

[5] 温远辉,朱蕊.中药穴位帖敷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63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24):142.

猜你喜欢
聚糖本例二聚体
相对分子质量对木聚糖结晶能力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1”的加减乘除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