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晴晶,刘名名,黄 洁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控制膀胱排尿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所引起的一种排尿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严重的并发症[1]。自我管理模式是用于管理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3],具有“低水平、覆盖广”的特点。良好的膀胱自我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脊柱科对22例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采用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纳入标准:本科住院患者;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经残余尿、尿道阻力测定及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均符合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1];住院时间>10 d;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自愿参加。符合纳入标准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0~78岁,平均(37.52±6.23)岁;文化程度:本科1例,大专及以下19例;脊髓损伤时间3~6月,平均(4.15±0.66)月;颈髓损伤2例,胸髓损伤6例,腰髓损伤9例,马尾神经损伤3例;神经源性膀胱类型:逼尿肌反射亢进。观察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20~78岁,平均(38.72±2.23)岁;文化程度:本科2例,大专及以下20例;脊髓损伤时间3~6月,平均(4.72±1.25)月;颈髓损伤3例,胸髓损伤6例,腰髓损伤10例,马尾神经损伤3例;神经源性膀胱类型:逼尿肌反射亢进。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脊髓损伤时间、损伤部位及神经源性膀胱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做好皮肤护理,加强营养的支持,给予心理护理,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0 d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
1.2.1 介绍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通过与患者全方位的交流,向患者讲解通过自身的行为、监控管理自身的疾病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1.2.2 饮水的管理 教会患者制定严格的饮水计划,要求患者晨起至20∶00每隔2 h饮水200~250 ml,若饮入流质、粥、汤等,需减去相应分量的饮水量;饮用时,要求在半小时内缓慢饮入,避免快速大量饮水;18∶00以后尽量不饮水,20∶00以后不再饮水;避免使用利尿饮品或食物,如茶、汽水、含乙醇饮品、西瓜等;正确记录饮水量、含水量多的食物量,每2~3 d检查记录1次,评价饮水计划的有效性,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尿量适当的调整[4]。
1.2.3 观察尿液的性状 尿液的性状主要包括尿量、颜色、气味和透亮度。教会患者正确记录24 h尿量的方法,告知正常人1 d尿量为1 000~2 000 ml,颜色呈淡黄色,透明状,无沉淀浑浊现象,有氨气味,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1.2.4 并发症的自我管理 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尿路损伤、出血、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告知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及时清洗会阴部分泌物,保持患者个人及居家卫生;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经常变换体位,限制饮食中的钙含量以防结石形成,在无禁忌的情况下,多饮水,勤排尿,保证每天尿量在1 500 ml以上[5]。
1.2.5 膀胱功能的训练 习惯训练:该训练是基于排尿规律安排患者如厕时间的方法,不仅能提醒患者定时排尿,还可保持患者会阴部的皮肤清洁。Grede按压法:此法需由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用手按摩膀胱区3~5 min,嘱其家属用拳头于脐下3 cm深按压,并向耻骨方向滚动,动作缓慢柔和,同时嘱患者增加腹压帮助排尿[6]。Valsalva屏气法:安置患者坐位,要求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排除尿液[6]。盆底肌锻炼:指导患者平卧于床上,做肛门收缩和放松动作,每次收缩≥3 s,然后放松,连续做15~20 min;还可以指导患者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的收缩盆底肌肉,使尿流中断,如此反复排尿、止尿,重复多次,使盆底肌得到锻炼[6]。
1.3 评价工具 治疗护理前及10 d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3]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和物质功能维度,每个维度包括4个因子,共30条目组成,每条目计1~5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输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QOL-C30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QOL-C30评分比 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10 d后QOL-C30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10 d后QOL-C30评分比较 分
由于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病程及恢复时间较长,在医院治疗时间有限,更多的需要回归家庭继续康复治疗,而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后,由于膀胱排空障碍,过度充盈膨胀,使黏膜充血、水肿,防御机制受损,易造成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当患者在家自我护理不当时,易加重病情,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在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入院后发健康教育资料及出院前居家护理指导,由于疾病影响、院内治疗和护理多、居家护理内容多等,患者较少能在院内认真研读健康教育资料,出现院内不能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病情治疗进度慢,也不愿与人交流,心理负担重;出院前护士讲解关于疾病的治疗及健康教育对患者来说,内容太多,时间太少,而且出院时办理手续多、患者回家急切,导致一知半解,居家护理效果不佳。针对上述原因,本科对住院患者进行为期10 d自我管理模式干预,从入院第1天就开始干预,在护士指导下,患者逐步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治疗,同时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患者真正做到对疾病了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与决策;在入院后10 d时间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使患者及其家属一步一个脚印的掌握居家护理内容,患者出院后,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非专业人士也可操作,使患者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进行自我管理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持之以恒的治疗自身疾病,同时由于自身疾病得到控制,使患者解除了因排尿障碍带来的生活、社交的困惑,减轻了其心理负担及抵触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本文资料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前躯体、心理、社会、物质功能维度的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和护理10 d后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维度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物质生活功能维度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两组患者的经济状况差不多。
参考文献:
[1] 时丽萍.系统健康教育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8):86-88.
[2] 刘鹏飞,汪涛,王宜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2(4):354-356.
[3] 李文利,许妍,赵卫红.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9,8(4):276-277.
[4] 艾艳.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59-660.
[5]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一)[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04-108.
[6] 邢晓红,杜莹,常淑娟.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1):77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