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0)
“双师型”教师于1998年由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指的是同时兼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传统的“双师型”简单的被理解为双证书或者双职称。现代化的“双师型”需要有普通高校教师的共性,即传授理论知识,也需要有能够进行技术应用与开发的特性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独立学院的教师(尤其英语教师)普遍年轻化,他们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就直接进入教师队伍,严重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这一点严重影响到了独立学院的师资发展和教学质量,也对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消极影响。学生就业率低,满足不了社会科技和知识发展需求,达不到国际竞争能力的水准,势必会被淘汰。以学生为生存之本的独立院校也将面临淘汰的格局。因此,努力在独立学院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包括“双师型”英语教师。
“双师型”这一说法在我国最早于1990年在《中国教育报》中由时任上海冶金专科学校仪电系主任王义澄先生提出,之后分别与1995年和1998年在正式文件中提及。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求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业界研究学者们意见不一。主要的说法概括起来有两种。一是“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层次”说,认为所谓高校教师就是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不是简单考试获得证书之后证书叠加,不论“双素质”说还是“双层次”说,其精髓都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具体分析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来说,“双师型”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内涵: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教师教育能力,即热爱教育职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有崇高的教育高德,具备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知识。其次,要具备英语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即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基本功,对专业前沿知识、创新思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第三,具备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英语教师分为英语专业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英语专业教师针对不同方向(例如英日方向,英法方向,商务英语方向和翻译方向等)需要该方向的实践技术及应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则是面对全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把基础英语和学生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的实践操作。第四,要具备科研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需要能把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因此“双师型”英语教师不仅要保持英语基础理论及教育的前沿化,也需要保持学生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开展创新性课题研究,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操作的效率。
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再一次强调了建设“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意见中指出:“各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以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以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日益重要,在独立学院中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也不可或缺。
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师资。独立学院教师普遍偏年轻化,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使之能在日常的教学中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发挥重大作用,完善教学口碑,提升学校社会形象。
随着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扩大,高等教育生源市场将被细分。生源是独立学院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独立学院的发展从现在开始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充分利用已获得的种种优势,就能真正与国际接轨最终发展成为高质量的一流私立大学。
理论型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高水准的科研能力。应用型人才在其生产、发明和创造过程中起着转化、应用和实践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减少了对自然的依赖,加大了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在全球化经济圈中,我国已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应用型人才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和开拓创业的基本素质,强调的是综合应用性能力。目前多数的教师属于理论型,传道授业解惑。为了实现培养综合应用性人才这个目标,在独立学院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教师需要在加强自身理论修为的同时,也要向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动手实践的“双师型”转变,只有教师的转变,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党的十六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就业之前的最后一步,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毕业生就业、就好业。社会对毕业生能力需求的提高,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都为毕业生就业之路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理论型大学毕业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缺乏动手能力,常常在就业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在大学期间大学生若能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能独立完成某种工作内容,在就业时就可以主动出击,就好业。这些工作,除了大学生平时自身刻意地去锻炼、积累之外,同样也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来助其完成。
独立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然而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师资问题,学校缺乏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因此培养出的学生也是重视理论型,而缺乏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英语教师整体年龄结构不太合理。独立学院教师偏年轻化,大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独立学院,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转化成教师,缺乏实践的工作经历。他们多数为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学历层次普遍有所提高,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但是这些教师不是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就是毕业于外语院校,亦或者从海外学成归国,他们所缺乏的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工作岗位的应用技能。大学英语教师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他们负责语言基本功的传授,教会学生掌握基础英语。而与学生专业相关联的英语应用技能课程和实用技能指导,则超出了现阶段英语教师的能力范畴。
第二,英语教师整体职称结构不太合理。年龄的结构不合理性直接导致了职称结构的不合理。在笔者所任教的独立学院,英语教师职称结构大体为五成初级职称,四成中级,以及一成中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双职称”,即至少具备中级职称以上,而“双师型”教师在专职教师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也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第三,英语教师缺乏培训的机会。独立学院英语教师学生多,工作量大,教学时间长,因而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实训。同时,此类培训需要学习一门专业技能和专业新知识,部分专业需要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参加此类培训的费用较高。独立学院没有国家经费的支持,很难大规模的承担高额培训费用。
第四,独立学院缺乏相应的教材。大学英语课程涉及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就业的方向不尽相同,但是目前选用的教材却是同一本。传统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用语,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传授学生知识,以考试为目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势必要求改变这一现象。然而涉及的专业众多,市面上没有配套的专业英语教材,参考资料也非常有限,教师在课堂进行实践应用环节的开展上常常无从下手。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实践应用型学生人才的关键。独立学院需要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才能在人才济济的高等院校中站稳脚跟,打造自己的品牌,树立更好社会形象。
充分研究和分析独立学院“双师型”英语教师的现状是制定计划的基础,包括分析教师的基本个人信息和是否有高校之外的工作经历,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个人科研和教学结合能力等。然后再以此为依据,遵循学校整体发展计划,结合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需求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
“双师型”英语教师的要求是同时兼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目前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训,实现“双师型”。
(1)鼓励英语教师到相关专业的工厂、企业和公司兼职锻炼,强化实践技能培训。独立学院英语教师在经过十几年英语知识的学习后并不缺乏理论知识,因此加强相关的实践技能是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师的关键。大学英语的特殊性在于它面对全校所有的专业,教师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每个专业之间又各有其特色,因此“相关专业”范围广泛,几乎可以涉及社会上任何类型的工作单位。学校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专业的公司和企业挂职锻炼,从生产到建设到管理各个层次进行实践强化,以弥补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的缺陷。
(2)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优秀英语教师出国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英语教师不存在语言难关,出国进修或培训能够开阔教师眼界,不仅能帮助他们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还能了解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教学技术。选择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带回先进的国际水准,有助于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双师型”英语教师。
(3)加强英语教师产学研的结合。产学研结合是一种教育模式,指的是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公司以及科研机构的工作环境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和企业、公司、科研机构的结合,就是把课堂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中不乏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本科或研究生毕业,有扎实的英语理论基础,同时具备丰富的操作技能,熟悉本专业的新技术或社会的新要求,完全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聘请此类技术人员作为兼职英语教师,专职英语教师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利用课余时间与之探讨、请教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他们也能定期对专职英语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此举一方面有助于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重,另一方面也能使高校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谓一举双得。
“双师型”教师同时兼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也是完成独立学院改革、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保障。湖北作为教育大省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独立学院占据了湖北高校的半壁江山,它的发展也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设将会日益重要。
[1]黄立营:“双师型”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目标设计[J].煤炭高等教育,2004(1).
[2]孙蓓雄:“双师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3]余正松、李化树:论教师教育的体系架构与政策取向[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2).
[4]张辉莹:实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人才,2011(7).
[5]张日恒:企业实践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