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艳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资源质量的路径探索
闫 艳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资源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存在的师资数量缺乏、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科研水平不高、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匮乏、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情绪严重等问题,深究原因,并提出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教师的地位及作用,加强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强化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师资管理等可行性建议。
高职教育管理;高职教师资源;人才引进;专业化培养
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服务生产一线、面向基层管理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出现了不适应的“症状”,尤其是在高职教师数量、结构、比例、能力等方面呈现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师资数量缺乏、学历层次偏低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仍存在非常大的缺口。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2013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合计413 961人,其中高职专任教师267 443人,占我国高职院校教职工总数的64.6%,全国高职学生合计5 263 103人,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有些高职院校师生比例超过1:30,与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师生比1:14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据调查高职教师为本科学历的占78%,仍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不能达到教育部关于高职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为30%以上的要求。
1.2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
高职教师的职称结构是反映高职教育以及师资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2013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共有专任教师267 443人,其中正高职称7 658人,占总数的2.8%,副高职称69 763人,占总数的26.1%,中级职称91 081人,占总数的34.1%,初级职称71 386人,占总数的26.7%,无职称的人数为27 555人,占总数的10.3%。从统计数据来看,仍存在着高职教师职称分布不均衡,高级职称人数偏少的现象,甚至有很多高职院校高级职称比例低于20%的合格标准,而且专业课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1.3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普遍不高,学术研究成果不多。高职教师缺少相关的科研实践经验与科研理论知识,大多数高职教师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学案例总结和教学实践分析层面。然而,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求高职教师应教学与科研并重,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扎实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促进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履行高职教师的使命。
1.4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匮乏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骨干力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脊梁。但是从高职院校目前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来看,其数量还远远不足。而且由于各个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认知有差异,造成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但是实际的专业素质和操作实践技能不强,所谓的“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较低。
1.5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情绪严重
虽然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能够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教书育人方面做到全心全力、尽职尽责,但是也不排除少数高职教师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岗位责任心,产生职业倦怠感,导致教育教学方法陈旧、保守,不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甚至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量而开展教学。
2.1 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重视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的现象,因此人们在思想中仍然存在轻视高等职业教育的陈旧观念,并且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层次较低的大学教师。这种传统思想在导致高中毕业生不愿意选择高职院校继续就读,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及本科院校的同时,又导致高职院校教师资源的缺乏与流失,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2.2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超标
我国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规定,高职高专院校50%的专任教师周工作量不多于12课时,但是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周工作量超过12课时。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负担过重,从而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产生工作倦怠感,不但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3 高职院校教师引进渠道有偏差
据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数为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的大学生,他们大多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缺少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表现出实践动手能力差、重理论轻实践等不足。在高职院校引进人才时,大多数高职院校将高学历作为引进人才的标准,而从高职院校发展来看,高学历不一定就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高职教师实训教学、实践动手操作等方面能力欠缺的现象。
2.4 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相关理论的学习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始终处于教育研究领域的探索阶段,而且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这类学校的教师缺乏高职教育相关理论背景知识,致使他们对高职教育的意义及特点认识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5 高职教育领域职称评定制度不合理
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建设的目标应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高职教师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职称评审时仍采用本科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标准,重点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这显然与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相称。从而影响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的进取心与积极性,阻碍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师作为特殊的教师群体,国家教育部门应为其制订独立的职称评审与考核办法。
2.6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存在认识与实践上的误区
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是彰显高职教师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但是从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内容来看,现阶段高职教师的培训与进修不够重视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而是着重提高教师的学历。从接受培训的人员来看,多数为高级职称、年度考核优秀的教师,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和专业业务水平亟待提高的教师没有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教师培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对教师培训与进修的正确认识亟待提高。
3.1 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教师的地位及作用
教师资源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政治素养高而且人员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首先,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教师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其次,高职院校教师是服务社会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智力帮扶、技术转让等方式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再次,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主人,高职院校应采取民主管理等形式,让高职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参与学校管理。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一支团结进取的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激发高职教师参与院校管理的积极性。
3.2 引进优秀人才充实高职教师队伍
“人才强校”应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战略。高职院校应加大力度吸引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娴熟的优秀人才到校任教,从而充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引进优秀人才,并制订相关工作制度和优惠政策,加大优秀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一方面,拓宽高职教师人才引进渠道,积极鼓励紧缺专业的有着较高操作实践能力与深厚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人才到校任教;另一方面,打破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管理模式,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稳定并重的原则,既要做好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又要使优秀人才稳定而安心的工作。同时建立高职院校人才资源库,实现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共享。
3.3 加强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
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一线高精尖技术人才的摇篮。只有加大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力度,才能使他们更好地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首先,高职院校应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让有着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新任教师进行半年或一年的“帮、传、带”。让新入职教师在观摩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自己也尝试进行教学辅导或课题研究等,并根据新入职教师不同的业务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新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其次,创新新教师的培养模式。采取校内培养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组织培养与个人提高相结合,专题学习与普适学习相结合等形式进行培养。此外,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保障制度,使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这也是加强高职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必然要求。
3.4 强化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师资管理
高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高职教师资源整合的重要保障和关键因素。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编制都由国家政府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制定,但是政府部门在制定编制时主要从财政方面来考虑,而不站在高等职业教育对高职教师资源的需求这个角度来考虑。从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高职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所具有的终身制和缺乏流动性等特点严重地阻碍了高职教师资源整合与优化。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办学特色、发展规划、专业设置等方面出发,根据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需求,制订高职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逐步出台高职院校教师岗位管理制度、高职教师全员聘任制度等,并逐步深化高职院校教师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等,从制度上全面地保障高职院校教师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实施。
3.5 夯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基础
强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与互补,为高职教师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提供平台,从而培养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实践技能娴熟的高素质“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首先,高职院校应明确“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其次,通过统一培训、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开展“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增进“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最后,高职院校应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验收工作,总结经验为进一步培养高职教师队伍提供实践依据。
[1]王冠.试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10(6):73-76.
[2]闫艳.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探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17-21.
[3]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董仁忠.“大职教观”视野中的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宋艳华]
Exploration on the Promotion Path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 Resources' Quality
YAN Yan
(Liaoning Finance Vocational College,Shenyang 110122,China)
How to improve teacher resources'quality is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in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field.In view of teacher resources'quantity deficiency,low educational level, unreasonable professional title structure,low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lacking of high-quality"doubleprofessional teacher",teachers'emotional burnout,etc,the author delves further into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s the feasible suggestions of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status and role, strengthening their specialized training,enhancing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and teacher resources managem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nagement;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 resources;talent introduction;specialized training
G715
A
2095-5928(2014)05-22-04
2014-07-25
闫艳(1982-),女,辽宁抚顺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