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海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基于中师升格的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问题的分析
李 海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由中师升格的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办学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明的问题。而办学定位是学校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对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不同选择的分析表明,无论办学定位如何确定,学校都应做好教师和院校的“转型升级”,以特色促进内涵建设,提高院校办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中师;职业教育
有些原来是中师层次的师范学校,在升格为职业院校而不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后,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办学定位争议的问题,即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哪个为主的问题。学校不同群体对办学定位的理解是不同的,出现这种现象,有的认为是对高职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有的认为是对办学方向定位不明;有的认为是学校领导解释不清等。无论是哪种原因,当教师对本校办学定位认识不清楚的时候,可能会引起教师对学校该往何处走、如何走等认识上的模糊,影响教师对学校前景和未来发展的忧虑,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进程。
办学定位是基于对学校现有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根据国家、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高教部门发展规划,以及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学校自身确定的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它涉及到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类型、办学特色、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面向等方面,是综合性的、多角度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具体概念,是在具体考察基础上进行充分理性思考后的自我确定。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定什么”“怎么定”“定成什么样”。“定什么”是指办学定位的具体内容;“怎么定”是指办学定位的根据;“定成什么样”是指高校办学要达到的水平或目标。办学定位是学校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
从办学定位的内涵可以看出,一所高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积淀、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规模等都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定位。如当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发生变化的时候,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面向、办学形式等都可能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内在动因是高校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如果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会影响到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因此,办学定位准确与否既是一所高校特色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办学定位一旦确定,办学的思路基本应围绕办学定位来进行。但在理解办学定位时,很多人往往会拘泥于办学定位的某一方面,根据某一方面的理解来思考本校的办学定位。有人把校名与办学定位等同起来,认为校名既代表了学校的特色,也代表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如认为“农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一定是要为社会培养农业人才,“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师资。校名代表的往往是高校办学初期的定位,是该所高校办学历史、办学积淀的象征。办学定位是相对稳定、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办学定位,相应的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名与办学定位之间并不是完全吻合的,随着学校的发展,校名的内涵也会发展变化,如一些工科院校正在朝着综合性大学发展,一些专业院校正在淡化专业特色,很多高校改校名也是基于此目的。因此,办学积淀也可能代表的是办学特色,校名反映的可能是特色,也可能是定位,还可能与办学定位、办学特色联系不大,但不论办学定位如何确定,它一定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的。高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按社会所需确定办学定位,而不会固守校名一以贯之。
从办学定位的内涵看,它具有稳定性、前瞻性、目标性、地域性等特点,是现实与可能、前瞻与动态、优势与特色、稳定与发展、开放与平衡的统一。在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时,应该考虑到现实可能、特色优势、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情况,是高校根据本校实际和社会需要经过综合分析、理性思考后确定下来的。
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它的办学思路。对于一所有着多年师范教育积淀的高职院校来说,该如何发展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这个问题不清楚的时候,往往会影响到学校的决策与发展目标。通过对中师升格的高职院校走职业教育还是师范教育之路进行分析,以期对办学定位有更深入的理解。
2.1 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
如果走职业教育之路,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出口”问题。由于专科层次教育类学生就业受限,很多一线城市的社会需求降低。一方面,大城市对小学教师的门槛设定在本科以上,中小城市能接受专科层次师范生的也相当有限;另一方面,毕业生不愿意到偏远、落后的农村工作,大中小城市又难以进去,造成学生就业无法专业对口。由于学历层次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就业上受到限制,就业的对口率正逐年下降。在招生方面,高职院校必然应逐年减少师范生的比例,增加职业类学生数量,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相适应,由于师范生招生数量减少,高校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数量也必将减少,教育类教师必然面临的是“转型升级”的问题,不转型,教育类教师就会“剩余”。也就是说,要办好职业教育,必须逐渐调整学校的定位,坚持走“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办学定位。这种定位就是基于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受限、招生人数逐渐减少,非教育类专业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而确定的。教育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在总体上比例逐年减少,有的专业甚至不再招生。这种定位就是要把教育类专业办成精品,办不成精品,淘汰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2.2 师范教育的办学定位
如果走师范教育之路,学校面临的问题依然和走职业教育之路是相同的,即也必须逐渐减少师范生的招生数量,扩大职业教育类学生的招生比重,其原因与上面分析的情况相同。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师范院校的办学情况得到印证,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很多已经下降到一半以下。由于多年师范教育的积淀,师范教育依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是办学的特色和亮点。也就是说,无论走哪条路,在专科的办学层次上,都必须减少师范生的招生数量,扩大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因此,走师范教育之路也并不意味着以办师范教育为主,其办学定位也应确定在“以职业教育为主”上,师范教育也是要办成精品。当然,办精品与减少招生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精品追求的是质量,不是学生的数量。
经过调查,对于一些有中师情结的教师来说,特别想把校名更改成“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这样可以做到校名和学校定位名实相符,有适当的机会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这样做是否就会更好呢?学校更名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确可以突出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能凸显学校多年的办学积淀。和原来普通的“职业院校”的校名相比,学校的类别、类型、特色更明确了。更改后的校名突出了学校的历史渊源、人文历史,这是更名后的优势。但如果更名后看不到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看不到学校实力的整体提升,看不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的实质变化,看不到经费投入的变化,甚至导致考生因“师范”的校名而选择报考其他学校,更改校名就是一种策略上的错误,更名成为一种功利。因此,更名是否适合还要看学校更名后“内核”是否发生变化、质量是否有所提升、招生是否更加顺畅、师资队伍是否更加合理、教科研水平是否有所突破、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否有所上升。只有扎扎实实推进高职院校的改革,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在特色上下“本钱”,才能破解学校办学定位是否准确的问题。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对于中师升格的高职院校来说,在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的选择中,无论是选择走职业教育之路,还是走师范教育之路,这两条路都是一回事,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即在结构上都是职业教育的比例要大于师范教育的比例,办学的方向、定位并没有不同。打个比方,对一个鸡蛋来说,蛋黄与蛋白的比例不管如何变化(一般都是蛋白的比例要大于蛋黄的比例),都是鸡蛋,不管你给鸡蛋取什么名字,比例的变化并不能改变鸡蛋的性质。学校要升值,就必须做成精品,打造“农家蛋、生态蛋”。无论我们是否拘泥于校名的选择、定位的明确,其实结果都是一样的,即师范教育将逐渐萎缩,职业教育将逐渐增大。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很多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总体比例已经很小了,但这并不妨碍它仍然叫师范院校。有些非师范类院校,也正逐渐开设教育类专业,开始了教育类专业的招生,这同样不会影响学校的定位。校名的更改可能会对招生有利,如把校名改成“师范专科学校”,对一些教育类专业来说,与一些同层次的学校对比,竞争力会强一些。但校名总体上只能反映学校的办学历史,并不能完全代表学校的定位,我们应从学校的历史积淀中找到自身的长处和特色,把长处“拉长”,把特色做强,即在师范教育上做强、做优、做好,在职业教育上做特、做大、做实。
选择走一条路,并不意味着放弃走另一条路。如果这种“一条腿走路”的选择表示只走职业教育之路或只走师范教育之路,我相信,任何学校都不会立即做出二选一的选择。也就是说,对于中师升格的高职院校来说,“一条腿走路”其实就是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并存之路。也就是说,学校应逐渐从“二条腿走路”慢慢过渡到“一条腿走路”。因此,如果拘泥于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到选择走职业教育还是走师范教育之路,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无论定位什么、选择什么,其性质、本质、方向、甚至办学的特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名称而已。如果校名会影响办学定位,就应该根据办学定位重新确定校名,如“武汉纺织工学院”在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由于校名更名后影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2010年又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如果明确了办学层次,又没有升本的冲动和驱动,那么在“定什么位、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只能选择走职业教育之路。否则,很可能会被边缘化;如果急需在办学层次上努力去改变,就应该按照《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进行努力。无论选择走哪一条路,最重要的是把内涵建设做好,按照社会需求,以特色办学求生存,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中师升格的高职院校来说,目前的办学定位应确立在“师范教育办精品,职业教育办特色(品牌)”上。既不可能突然放弃职业教育,也不可能突然放弃师范教育,要为教师的出路、转型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种办学定位既是“一条腿走路”,也是“二条腿走路”。在目前,只能先明确现阶段的办学定位,没有必要把以后的发展道路(即办学方向) 预算出来,甚至完全确定下来,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它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
4.1 教师必须“转型升级”
一旦明晰了办学定位,就应根据办学定位进行“转型升级”。教师尤其是文科教育类专业的教师,必须尽快转变到职业教育中来。年轻教师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往交叉专业、应用技术方面发展,在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转型和提高,这样才能不被淘汰,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公共英语教师必须转变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必须转变为职业道德发展(培训) 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和培训。教师转型必须是自觉、自主进行的,这样才能不被淘汰,才有更多发展空间。
4.2 学校必须“转型升级”
4.2.1 办学性质的转型
办学性质要向多学科、职业性院校转型。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招生数量等方面逐渐转型,创造条件尽力发展工科类专业,为学校的发展创造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如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可开设汽车设计、汽车广告、汽车整形技术、汽车改装技术等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转到汽车销售方向;教育类专业可以转到汽车培训方向,先开设与文科方面有关的以汽车为方向的,如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路政管理等专业,之后通过引进人才,发展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通过渐进式的转型升级,最终过渡到应用型、技术型的职业院校。
4.2.2 服务面向的转型
服务面向要由基础教育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师范教育要实行“订单”培养,与落后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签订培养合同,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当地教育局负责接收、安排毕业生,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师范教育主要定位于为基础教育做培训服务,在培训方面做出特色。一些无法转型或不愿意转型的教师,应定位于培训师的角色,专做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拓展培训途径,打造培训品牌,形成培训特色。
4.2.3 办学层次的升级
教育类专业学生就业学历受限,“出口”要畅通必须提升办学的层次。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提升办学层次:通过与其他院校合作的方式提升办学层次。这种方式要有一定的条件和机遇;可以通过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如合作办自考班、函授班等)的形式,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本科文凭;还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提升办学层次。与国外大学合作,双方通过共同制订培养方案,采取引进国外课程、原版教材和外籍教师全英讲授核心专业课的方式,获得国外学历和学位。或者招收外国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通过不同的合作办学模式,搭建“立交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办学的专业实力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4.3 以特色促进内涵建设
坚持特色内涵发展。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科研引领教学,积极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形成一批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带动专业交叉整合建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把学校建成“样本”,把专业建成“精品”,把课程建成“产品”。
实施“特色人才强校”战略。重视高层次人才和行业人才引进,努力加强特色人才培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培养、引进和稳定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的素质和结构。
办学规模不宜大。根据现有学校状况,长远规划招生计划,不搞外延式、扩招为主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走适度规模发展之路。
[1]和飞.对我校办学定位的若干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1 (4):83-88.
[2]王新华,程从柱.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9):45-47.
[3]安心,崔永红.大学办学定位的缺失与成因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6(3):47-49.
[4]蒋承勇.对我校办学定位的再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006 (2):5-8+18.
[责任编辑:陆丽娜]
Analysis of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pgrading From Secondary Normal School
LI Hai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 510640,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fuzzy orientation of running school and unclear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pgrading from secondary normal school.Whil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school is the guarantee for a school to have a sustained,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along the right direction.The analyzing on the different choic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normal education shows the schools and teachers should be"upgrading"and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well regardless the determination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that the society ne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secondary normal school;vocational education
G718.5
A
2095-5928(2014)05-06-05
2014-07-25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2012JK106)
李海(1969-),男,江西瑞金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原理、职业教育管理、大学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