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玛歌》修辞手法初探

2014-03-28 17:03阮玉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叠音汉译押韵

阮玉明

(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一、前言

《梯玛歌》是一部以土家语为载体、世代口耳相传的土家族原始宗教歌曲,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在敬神祭祀活动中所演唱的敬神之歌。《梯玛歌》唱词固定,即兴演唱的内容较少。梯玛在唱诵 《梯玛歌》时还伴随着一定的仪式活动。这些仪式主要有祭祖先、赶鬼驱邪、还愿、求子、求雨、送亡人等。在法事活动中梯玛要使用各种法器,边唱边舞。最常见的法器有八宝铜铃、司刀、牛角等,亦可视为 《梯玛歌》的伴奏乐器。因此,《梯玛歌》也有能配合梯玛舞蹈的韵律结构。

《梯玛歌》之所以能够世代传承下来,夏海蕾认为 “信奉神灵和梯玛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梯玛神歌长期传承的根本原因。”[1]其实,我们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梯玛歌》唱词具备了民歌传承所需要的元素——适合演唱、记忆和传诵的形式特征。在 《梯玛歌》产生后的很长时间里,它都仅以口头传承,而无书面文本。如此庞大的架构,要通过口头语言流传下来,必定需要一定的技巧。这一技巧就是通过各种修辞方法将唱词进行加工,从而适于记忆演唱和朗诵。

本文以彭荣德、王承尧整理译释的 《梯玛歌》为文本,分别从语音、词语等方面对 《梯玛歌》中所使用的主要修辞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梯玛辞中,有土家语,也有汉语,有时两种语言混用。”[2]92因而我们所分析的修辞不仅体现在土家语唱词中,也体现在汉语唱词中。

二、语音修辞

(一)押韵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在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使用同 “韵”字。凡韵腹相同或者相近的 (若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 “韵”[3]68。押韵这一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使诗歌、戏曲、民歌等语言作品音调悦耳、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同时唱诵顺口,便于记忆。

在 《梯玛歌》中大量使用的押韵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以下举例,凡土家语唱词均先列国际音标注音,再列对应汉语字词。:

1.同字押韵,指用同一个字作韵脚的押韵方式。如:

tsan55ka55zau21ti55sa35liau55a21

张 家 算 手 掐 了 啊,

li55ka55zau21ti55ka21liau55wo21

李 家 算 手 掐 了 啊,

手 掐 了 碰 着 了 啊,

tshe21to35ka21mei55ze55to35wo21

大 官 小 员 啊。[4]3

汉语意思是:张先生来运神算,李先生来把手掐。都请掐算了,都说碰上了——那些大神鬼啊,那些小菩萨啊。

在这一例里,句末都通过语气衬词 “[a][wo]啊”押韵,这种情况在 《梯玛歌》唱词中非常普遍。 《梯玛歌》的大部分唱词都粘连了一个衬词在句末。这样的处理不仅是为了押韵,进而便于演唱,也是为了加强语气,烘托祭祀时肃穆、哀婉的气氛。同时,在该例中若去掉无实义的语气衬词“啊”,我们便发现在该例中句末还押一个 “[liau]了”字,这也属于同字押韵,只不过是以部分韵脚为同字。

当然,同字押韵也可看做是句末字词反复的修辞方式。

2.连行押韵,即一韵到底,也就是从第一句开始到末句都只使用一个韵,中间不能换韵。如:

①野葡萄藤,吊串串。

鸡屎藤啊,扯线线。

阎王藤子,起辫辫。

八月瓜藤,结面面。[5]268

②行亲要行两姑嫂,

行了姑姑又行嫂,

花儿谢了有苞苞,

妹妹去了有嫂嫂。[6]261

③你头上一戴飞云丝帕,

二戴金簪银簪啊,

金簪银簪满头插,

金花银花满头花。[7]239

④黄狗吠来汪汪汪,

擂钵擂来叮叮当,

油盐酱醋一锅汤,

杂古杂味尝一尝。[8]273

例①押一个[an]韵,四句分别以 “串”“线”“辫”“面”结尾,极具生活情趣和形象性,显得活泼可爱。例②押一个[ao]韵。三个 “嫂”字和一个“苞”字连起来一气呵成,极具韵律感。例③押了一个[a]韵。其中第二句利用同韵衬字 “啊”作韵脚以协韵。例④中的 “汪”“当”“汤”“尝”则同押一个[a]韵。

值得注意的是,连行押韵的方式在 《梯玛歌》唱词中仅出现在汉语唱词中,带有汉族民歌的因素,而在土家语唱词中则难觅其踪迹,这可看做是土家语修辞手法与汉语修辞手法的一个不同之处。然而原始的 《梯玛歌》唱词是纯粹的土家语,汉语唱词融入 《梯玛歌》是从汉语为土家族人所接受时才开始的。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汉文化的强大渗透力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与影响。

3.交互押韵,即奇句押一韵,偶句押另外一韵,二者并行不悖。如:

a55sa21wuei55

岩 坎 陡 (悬崖陡),

mo55kho21thiau21

马 群 跑,

tshe21sa21wuei55

水 流 激 (水流急),

la55mei21tshau21

路 天 遥 (天路迢迢)。[9]33

第一句和第三句押[uei]韵,第二句和第四句押[au]韵。这种押韵方式在 《梯玛歌》中使用得相对较少。

4.偶句押韵,这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常见的押韵方式,通常是二四或二四六八句押韵,其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如:

①盘子盘子盘对盘,

渔网渔网互相缠,

猪和猪来互相咬,

人和人来抱一团。[10]259

②绿豆闷到鼎罐里,

咕噜咕噜骂老娘,

马豆气成红脸哩,

禾眉豆儿乖巧不开腔。[11]271

例①中一、二两句及最后一句押[an]韵。例②中则是第二句和第四句压[a]韵。

(二)叠音

叠音,又称叠字或重言。它是指在语言使用中将相同的字或音节重叠,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的方法。叠音是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之一。在 《梯玛歌》中,也大量地使用了这种修辞方式。

从叠音形式看主要有单声叠音和双声叠音。

1.单声叠音。

①pu35lu55la55pha21mi21za21

大 号喇叭 快 吹,

la21γei55wu55wu35wu21a21

走 路 呜 呜 呜 啊。[12]24

汉译:大号排排吹,喇叭呜呜叫。

②mo55kei21a21khuei55khuei55khuei55

马 骡 啊咴 咴 咴。[13]18

汉译:骡马阵阵咴咴叫。

③lu21ti51ta35ta21lai21

骨 脚 嘡 嘡 来。[14]130

汉译:腿骨硬邦邦啊。

④黄狗吠来汪汪汪,

擂钵擂来叮叮当。

油盐酱醋一锅汤,

杂古杂味尝一尝。[15]273

⑤有一个年轻的尚氏姑娘啊、

好容颜。

你手指尖尖,

眉毛啊弯弯,

你脸巴儿也,

圆圆啊。[16]302

这里的 “[khuei khuei khuei](咴咴咴)、 汪汪汪、叮叮、尖尖、弯弯、圆圆”都属于单声叠音。

2.双声叠音。

①绿豆闷到鼎罐里,咕噜咕噜骂老娘。[17]271

②ji35la55lu55ka21thai21a21

舌 头 骨 头 没有 啊,

lo55lo55li55li21

拉拉杂杂,

膝 头 骨 头 没 有 啊,

phi55pha21li55li55

软 软 多 多。[18]58

汉译:舌头无骨头,说话拉杂不老练。膝盖无骨头,软软磨来软软缠。

这里的 “咕噜咕噜”“拉拉杂杂”都是双声叠音。

如果从词的角度看叠音词,有如下形式:

AA式:嘡嘡、莽莽 (方言 “饭”)、辫辫、面面、咚咚、叮叮等。

AAA式:呜呜呜、咴咴咴[khuei]、嘟嘟嘟[tu]、汪汪汪、昂昂昂等。

ABAB式:咕噜咕噜等。

AABB式:拉拉杂杂[lo lo li li]、光光亮亮、昏昏癫癫、光光耀耀等。

ABB式:当啷啷、肉砣砣、轮筒筒、铜盆盆等

AAB式:哒哒嘀、哩哩啦等。

叠音的作用在于它具有强烈的 “音响”效果。它不仅能够增强唱词的节奏感,使曲词音韵生动和谐,极富音乐美,还能调整唱词结构,韵散结合,便于吟唱者吟诵、记忆。除此以外,叠音词还有其他的修辞作用,如拟声摹状、表义、表情等。

但我们发现在 《梯玛歌》中的叠音词多为拟声词和摹状词,其中又以拟声词为主,如呜呜呜、咴咴咴、咕噜咕噜、嘡嘡、嘟嘟嘟、哒哒嘀、哩哩啦等。

三、词语修辞

词语,按照语言学的术语解释,包括词和语,其中词就是普通的词汇,而语的结构要大一些,可以是短语,可以是句子,亦可以是语段、语篇。因此,以下要讨论的对象不仅有词,还可能有句子和段落。从 《梯玛歌》文本看,梯玛唱词的词语修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衬词

衬词,又称为衬字,它不表示实际的意义,多出现在词头或结尾,起着押韵、调整结构、表达感情、增强语气、烘托氛围等作用。

在 《梯玛歌》中用了不少语气衬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叹词: 啊[a][wo]、 哟[jo][jau]、 咧[lei]、 呃[ai][ei]、 啦[la]、 哩[li][lei]、 欧[ou]、 噢[au]等 。 叹 词 在《梯玛歌》唱词中随处可见,其作用在于增强语气、协调韵律、表达情感、烘托氛围。

象声词:咴咴咴[khuei]、嘟嘟嘟、汪汪汪、昂昂昂、当啷啷、哒哒嘀、哩哩啦、嘡嘡、咚咚、嘶啦等。这些词都是对一些动物及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模仿,可增强唱词的音乐性。

腔调词:收欧欧尼[sou ou ou ni]、收欧迷[sou rou mi]、 呃埋[ei mai]、咒揉[tshou zou]、 啊受[a sou]、 呃蒙[ei mu]、 那埋[la mai]、 嗨是[xai si]、 衣来、衣欧、翁罗[u lo]、呜歇、哄尼、伊嗬嗬等。这些词都是 《梯玛歌》所特有的,多用在开头或结尾。用在开头 “起兴”有生发感情的作用,无实际意义;用在结尾则起着调整唱词结构的作用,表示一段唱词的结束。

(二)反复

反复,是指 “重叠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段”[19]301。它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的连续反复;其二是中间有其他成分间隔的反复。反复这一修辞方法在 《梯玛歌》中颇为常见。

2.间隔反复:

手 掐 了 不 要 了 我 背 了,

tsi55tsha35za21tsha35lo21tsha35tsha35

猪 好 鸡 好 人 好 好,

ka21tsha35liau21a21

都 好 了 啊。[23]80

汉译:不要掐手了,一切我背了。猪好!鸡好!人好!全都好!

②富贵荣华,莫收它。

金银财宝,莫收它。

前仓得满啊,莫收它。

后仓得满啊,莫收它。

养牛成对的,莫收它。[24]198

③讨得肉来大家嚼,

讨得酒来大家干,

讨得粑粑大家扯,

讨得蜂糖大家甜,

讨得风来大家凉,

讨得火来大家暖![25]289

例①重复使用一个 “了”字和 “好”字,有押韵的作用。例②重复使用 “莫收它”这个短语和例③中对 “讨得××大家×”的反复使用都使得唱词结构匀整,层次分明,音韵优美,唱起来朗朗上

1.连续反复:

①ze55ze55ze21a21

酒 酒 好 啊。

汉译:美酒,美酒啊。[20]2

这是强调酒的味道之美。

②sei21thai21mai21sei55tshai21mai21

屁没 有 屁 没 有。

汉译:只有屁难寻。[21]62

这是个比喻句,有强调的意思,是说除屁抓不住之外,当摆的全摆上了,因为前面说鸭子肥胖胖,柑子黄橙橙,样样都摆全,只有屁难寻。

③三手四手口中收,

手手手手手欧,

收收收收收![22]200

例①重复使用 “酒[ze]”这个字,强调了酒之美味。例②连续使用 “屁没有”这个短语,就是为了强调 “屁”是例外,从而反衬祭品之全。例③中“手”和 “收”的反复使用增强了唱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口,同时地利于忆诵。

(三)对偶与对比

对偶,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句子排在一起的修辞手段。对比,又叫对照,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手法。如:

①kei21tsei21so21lu21xu35je55thai35

他 们 的 神香 敬 到 没有,

kei21i35tshei55kei21xu35a21thai35

他 们 的 纸钱 敬 到 没有。[26]3

汉译:欠了他们的纸钱,没有烧到堂;欠了他们的香烛,没有敬到家。

清 水 到 堂,

wuan21suei55tau35thian21

黄 水 到 殿。[27]112

汉译:清水到了堂,黄水到了殿。

③khe21wu55la55khe21ti55ja55

哪 里 躲 在 哪里追,

khe21wu55la55khe21phai21lai21

哪里 藏 在 哪 里 耙。[28]119

汉译:你躲得再远啊,紧紧追你你难逃;你藏得再深啊,刨开地皮,也要把你找。

④日里走路路不清,夜里照亮亮不明。[29]184

⑤脑壳昏昏的,我五钉手!

肚皮疼疼的,我五钉手!

日里瞌睡多多的,我五钉手!

夜头做梦乱乱的,我五钉手![30]200

⑥三代祖公我不知,四代祖婆我不明。[31]230

例①是个对偶句,“纸钱”对 “香烛”,“堂”对 “家”。例②把清水和黄水作比较,既是对偶句,也是对比句。例③是对偶句,“躲”对 “藏”,“追” 对 “耙”。 例④ “日” 对 “夜”, “走路” 对“照亮”,“路不清”对 “亮不明”,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属于对偶句,也属于对比句。例⑤实际上有两个对偶句,前一句 “脑壳”对 “肚皮”,“昏昏”对 “疼疼”; 后一句 “日里” 对 “夜头”, “瞌睡”对 “做梦”, “多多” 对 “乱乱”。 例⑥则是 “三代”对 “四代”, “祖公” 对 “祖婆”, “我不知” 对 “我不明”。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对偶与对比常常相伴出现,但对比句一定是对偶句,但对偶句不一定是对比句。然而不论是对偶句,还是对比句,其结构之严整,形式之匀称,均使 《梯玛歌》的唱词更具节奏感。

(四)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列起来,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在 《梯玛歌》中也有排比句。如:

①喊的喊,叫的叫,打的打,闹的闹,这一回是有是无?[32]230

②讨得肉来大家嚼,

讨得酒来大家干,

讨得粑粑大家扯,

讨得蜂糖大家甜,

讨得风来大家凉,

讨得火来大家暖![33]289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梯玛歌》中排比的运用仅限于汉语唱词,而在土家语唱词中,难以见到三句及其以上的结构完全相似、语气一致并连在一起的词组或句子。这与土家族其他祭祀歌如 《摆手歌》有所不同。

(五)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而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如:

①酒水啦[ze35tshe21la21]。[34]16

意为:美酒像水一样流淌。这句是说敬神的美酒准备得非常充足,多得可以如河水一样流淌了。

②仙鹤的长脚啊,一步能跨两三丈。[35]46

仙鹤的脚再长也不可能一下子跨两三丈,这属于夸张。

③我日行个三千,夜行他个八万。搞上过千千万万啊,地上连地心,狮子扎地盘——。[36]116这也是明显的夸张手法,用来吓唬魂魄。

(六)设问

设问,是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设问有强调问题、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的作用。如:

①正月龙门开的是什么花?正月开的是,梦秋啊花。……二月开的是什么花?二月里开的是,桃花啊。……[37]262

②硬的硬的是什么树?唏吼唏吼什么肉?硬的硬的是青树,唏吼唏吼野猪肉。[38]265

(七)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来喻彼物。汉语的比喻常包括本体、喻体以及喻词,但在土家语中可以没有喻词。如:

意思是:脚杆又瘦又小,像干豇豆那样。这里把瘦小的脚比喻成了干豇豆。

是把稀疏的星星比成了癞子头上的头发。但这里出现了一个喻词 “一样”。

③tho21ku55si21

铜 鼓 送,

si35ti21a21si35lo21

打 猎 围 猎,

pu35lu55la21pha21si21

大 号 喇 叭 送。[41]76

大意是:铜鼓咚咚咚,大号吹啊,喇叭响,热热闹闹,犹如围山赶肉嬉嚷嚷。这是用围猎时的喧闹场景以比喻祭祀的热闹场面。

(八)起兴

起兴,是先用无关的事物引起感情,再说要说的事物。一般用在诗文歌词的开头,起着引发情感、协调音韵、调整结构等作用。

如:在做请神法事和祭祖先时会先唱上这样一句。

①ze55ze55lai55ai21

酒 好 得 很。[42]13

大意是:好啊!美酒举得高高。

颂神法事部分的唱词开头则都必唱这样一句。

②a55sa21wuei55

岩 坎 陡 (悬崖陡),

mo55kho21thiau21

马 群 跑,

tshe21sa21wuei55

水 流 激 (水流急),

la55mei21tshau21

路 天 遥 (天路迢迢)。[43]33

以上两例唱词的反复运用在辞格上都是间隔反复的手法,但在表现手段上却是沿用了 “起兴”之法。

四、 《梯玛歌》的美学价值探究

《梯玛歌》是一部集歌、乐、舞为一体的民间祭祀歌曲,在土家族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土家语使用者的减少和梯玛地位的降低,主要用土家语演唱的 《梯玛歌》的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状况。2008年4月,《梯玛神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疑为 《梯玛歌》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转机。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 《梯玛歌》这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事项。这里,我们主要研究了 《梯玛歌》的修辞手段,然而在研究修辞手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梯玛歌》不仅是一部祭祀歌,它还具有不同于一般民间歌谣的美学价值。

第一,《梯玛歌》主要是用土家语进行演唱的,演唱形式多样,时唱时吟,既有对唱,也有合唱。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时而深沉,时而忧郁,时而轻松,时而欢快,使听者跟随着梯玛的演唱体验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同时,它还有部分汉语唱词,大量地融入了汉族民歌因素,使不懂土家语的土家人也能感受到祖先的英勇无畏与勤劳善良。

第二,《梯玛歌》在用词方面也很有特色。它运用了不少枯燥晦涩的祭祀术语,在吟唱时给人一种庄严和崇高感,营造出了神秘宏大和激动人心的气氛,使人感受到土家族人民对祖先的尊敬和信仰。它还用了许多明了易懂的生活用语,幽默而风趣,以最简洁、质朴的口语式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听众在感受土家民歌朴实优美的同时,体会到土家族人的文化观念和生命意识。

第三,梯玛在吟唱 《梯玛歌》时,伴随着一定的舞蹈。在舞蹈时会有一些 “伴奏乐器”,如八宝铜铃、司刀、牛角等法器。因此,梯玛所跳之舞又被称为 “八宝铜铃舞”。边唱边跳,同时还有伴奏,不仅增强了吟唱的节奏感,也增强了仪式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使听众融合到这种边唱边跳、时而庄严肃穆时而轻松有趣的仪式之中。

第四,《梯玛歌》在唱词中大量运用押韵、衬词和反复等修辞手法,并使整句和散句穿插套用。这种韵散结合的艺术手段,使梯玛在演唱 《梯玛歌》时生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音韵美,使听者在祭祀活动中感受到土家族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产生一种崇高的情感体验。从而,也增加了 《梯玛歌》的美学价值。

[1]夏海蕾.湘西土家族“梯玛歌”研究[J].中国音乐,2012(3).

[2][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彭荣德,王承尧.梯玛歌[M].长沙:岳麓书社,198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9]张伟权.土家语探微[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叠音汉译押韵
押韵押出韵味儿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我也会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我给小鸡起名字
杜甫诗中叠音词的词汇和语法研究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