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水平
摘 要:小学生是孩子们接受正式教育的开始,教师需从孩子们学习兴趣出发,制定一套完整的语文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更好地认识语文知识学习乐趣。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点文化课程,学习语文知识对小学生未来文化水平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分析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总结了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基本原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一切教育活动应当从兴趣开始。”其充分肯定了兴趣对当代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要求教师延续学生们的个人兴趣,拟定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语文是义务教育体系的主要课程内容,也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知识的有效方法,从兴趣培养开始引导小学生参与文化知识学习,是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二、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原则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仅激发了学生个人内在的学习潜能,也大大降低了教师课堂教学活动难度,创建了更加和谐有序的语文课堂。鉴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从多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具有原则性要求,应注重以下原则:
1.价值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以先进的价值观念为基础,注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工作,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改革,这是现代教育观念提出的新思想。
2.文化观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性文化对小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也是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不可缺少的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融合传统文化,丰富语文知识学习范畴。
3.情感观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师生之间形成情感互动,不仅从心理上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疏导,更是在实践行为中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趣味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4.创新观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创新思维”是当代小学生最為缺乏的学习精神,与主客观学习条件存在着密切观念,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必须走创新之路。例如,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科学方法
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坚持以兴趣培养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不仅是新课标准则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个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结合语文教材从多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识结构
知识单元组合采用板块结构,每个板块自成体系,相互关联,螺旋上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既是语文自身的综合,又是语文向课外、向其他学科的拓展性综合,教师应注重知识结构的优化设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教授不同层次的知识。例如,湘教版一年级上册中,“汉语拼音”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从小学生理解能力出发,对口语交际活动进行合理设计,从“ɑ、o、e、i、u、ü”等基本拼音展开教学,逐渐深入知识结构。
2.教材设计
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识字”教学为例,第五单元是小学生识字课程的开始,所用教材内容要精心筛选、详细设计,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汉字拼音,既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也及时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书写顺序有了新的认识。
3.语言交流
根据学龄前儿童已掌握大量的词语,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教材在低年级实行口语先行,充分发挥儿童学习母语的优势。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教师与小学生的语言交流,应从拼音、识字等阶段开始,授课过程中用语言表达出新词的声音、字义等,通过语言交流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此外,安排适当的语文识字活动,也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在《丁丁写字》教学中,通过文字书写、朗读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也帮助教师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4.创新方式
课后练习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意在启发求知欲,打好基础,培养创新意识。而在单元后的“语文活动”中,则主要是在知识的联系中力求深化,在能力的综合中力求迁移,在综合运用中学习探究和创造。传统教学方法限制了小学生个人思维拓宽,阻碍了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而创新是语文教学改革之根本。可通过“故事法”优化教学模式,建立更加创新型的教学方案,例如,《妈妈》《眼睛》《小狗敲门》《小熊过桥》等课文,都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故事形式教授语文知识,比较容易被小学生接受。
5.融入情感
重视加强工具性的同时,强调渗透人文精神,增加教材的文化内涵。通过形象感染、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挥语文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例如,《如果我是小雪花》一课中,一首儿童诗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流露了对大自然的美好追求。教师可以从小学生情感角度出发,利用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激发小学生的内在心灵,从情感上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且在现实学习中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这种情感元素是现代语文教学最为欠缺的。
小学生是当代教育的“希望之星”,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培养小学文化知识人才的核心准则。“兴趣”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始,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学习思维,也减轻了教师的课堂教学难度。因此,教师需先从价值观、文化观、情感观、创新观等原则开始,通过知识结构调整、教材优化设计、创新教学意识等措施,为学生创造更加有趣的语文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关于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思考:从《开明国语课本》受追捧说起[J].语文教学通讯,2011(27).
[2]刘艳琳.小学语文教材改选编应遵循怎样的价值:从教育学视角看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选编行为[J].出版发行研究,2011(06).
[3]罗德红,尹筱莉.儿童中心论:一种教育学与心理学关系的视角[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4]张康桥.儿童是什么:反思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儿童观[J].人民教育,2007(17).
[5]李德显,于立娜.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的对比分析:以课改前后人教社两版教材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编辑 乔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