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文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课堂里,不仅是数学,多数科目的教师通常是将课本知识讲解出来,学生按部就班的接受、记录,没有机会独立思考了解,可是如果改变这种现状,尝试让学生自己思考,解放思想,却又往往会浪费学习时间,所以教师通常会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便丧失了独立解题思考的机会和能力,如果有学生对某一题的解题方式有不同意见,则会被看做浪费大家的时间,不会受到鼓励,因此并不是学生不善于自己探索,自己创新,而是各种条条框框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令学生无法创新。
关键词:高中数学;独立思考;探索创新
数学知识的领悟与运用,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的能力技巧之一。只有掌握了这种技巧,才能真正有意义地将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数学的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只有通过对现有知识的充分领悟和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解题方法,拓展解题思路。面对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应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积极淬炼,提升思维技巧,养成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教学知识。
一、培养兴趣环境
大部分高中生都认为,数学这一科目,枯燥乏味,单调无趣,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同样的概念公式,跟随着老师的讲解,将正确答案复制到课本、练习册、笔记上,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分析这样解答的原因,所以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掌握,也可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导致知识的堆砌不牢固,知识短暂的生硬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将课本的知识,公式,解题方法、技巧灌输到学生身上,加上课后的大量练习,这种带有强迫性的教学方式,使本就晦涩的数学学习色调更加沉重,在压抑的气氛下,学生不能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空间,也不能真正了解数学,爱上数学。
其实,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气氛、授课方式,重新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增强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提高专注力,使数学的学习不再没有乐趣,再加上任课教师在旁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不断质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未知领域,教师再指导帮助,纠正错误,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加深解题印象,也可以使解题思维技巧多样化,这样一定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二、接纳不同观点
在高中阶段的课堂里,不仅是数学,多数科目的教师的上课方式通常是将课本知识讲解出来,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记录,但是如果教师尝试改变,这时我们就会发现,课堂的进度就被延迟,往往会浪费学习时间,所以教师通常会将唯一或唯几种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便丧失了独立解题思考的机会和能力,如果有同学对某一题的解题方式有不同意见,则会被看做浪费大家的时间,往往不会受到鼓励,因此并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善于自己探索,自己创新,而是这样的条条框框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无法拥有独特的创新的机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想要真正解决这种情况,就一定要重新拥有一种科学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就要改革自身的授课方式,不再单一的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独立思维,使每一个平常的问题都变得不平常,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优势,打開思路,这样,在数学的学习上,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
三、分享出色方法
很多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都认为高中数学的难度相对较大,在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中涉及的都是已经既定的原理规律,没有深入探究的余地,而且也不需要对一个问题深究太久,所以在数学的学习方面上,只要让学生知道了解常规的解题思路方法就足够应对了,不需要就某些问题浪费时间,略显陈旧刻板的教学模式,师生间缺少明显的互动,没有太多的交流沟通,学生为了记住解题步骤方法,只能重复的背诵公式,定理,典型例题,没有其他时间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长此以往,由于习惯了机械性的思维,学生很难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思维途径。
要改变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分享彼此出色的解题方法,教师就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主动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使其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引起同学们想要深入了解的兴趣,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重新培养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摒弃部分疑难问题,而是应该通过有意的适当侧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从而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独立思考,构建班级同学建立发散性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剖析问题。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由于带有升学压力,显得格外沉重,高考数学于学生而言,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命运转折,因此,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学生更容易带上压力,也没有心情去摸索新的解题思路,这样的思维枷锁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能提升现有的思维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改变教学状态,重新创造出带有新特性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晓洁.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郭志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D].温州大学,2011.
编辑 王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