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涛
摘 要: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阅读修养的习作,就像是井底之蛙——视野狭窄;没有习作欲望的阅读,人的潜在创造能力就会受到抑制。在教学中,应该把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两者比翼双飞。
关键词:阅读;选材;交流;小练笔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习作、学会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界研讨的热门话题,之所以常议常新,皆因这一话题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在阅读教学中插上习作的翅膀,让学生乐于表达,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语文教学方显无限魅力。
一、在阅读中学会选材,让习作言之有物
阅读与习作的第一个结合点是学会积累材料。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是习作之源。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与习作选材联系起来,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来引路。从纷繁多彩的生活中有所感悟,撷取素材,积累材料,写出的习作才会言之有物。
习作教学中,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从丰富的素材库中选择材料,运用素材。鼓励学生拓展思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宝匣,搜索最恰当的素材,可以进行回忆性搜索、比较性搜索、归类搜索,最后选定自己印象最深的材料。“拓展—搜索—选定”这种思维训练将大大提高习作的有效性。学生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基本能力,就能较好地克服畏难心理,迈好习作第一步。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交流,让习作言之有情
阅读与习作的第二个结合点是学会表达交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是对学生思维有条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的培养。为什么交流?交流什么?如何交流?都可以通过阅读给学生示范,让学生习作言之有情。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体会作者如何与读者的交流会花时间,费力气,还不知道实效如何,不如省去这个环节。教师会采用问答或者小组讨论来代替学习表达交流这一训练,是得不偿失的。其实,阅读教学就有很清晰的要求,特别是课后就有明确的阅读与习作结合的训练,能为学生习作具体示范。如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就是非常好的语言交流表达范例:
学习古文《世说新语》之《杨氏之子》,课后训练是有“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让学生体会到精练得当的语言,能有效和别人沟通,摆脱尴尬局面,学生从中学习运用准确的语言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阅读根据《晏子春秋》改编的《晏子使楚》让我们看到晏子能言善辩,体会到晏子用机智巧妙语言,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课后训练有“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话妙在哪里。”学生再次学习语言描写。还有一项训练“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是非常明确的读写结合,学生从中体会到首尾呼应的写法,体会习作结构要严谨。
剧本《半截蜡烛》,能入情入境地体会到伯诺德夫人及两个孩子在应对德国军官的危急时刻,无比机智的语言魅力。课后有注意“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训练提示。
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幽默风趣的相声语言,让人在会心的笑聲中,受到启迪教育。课后有对“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特点”训练提示。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清晰的读写结合意识,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语言的巧妙、智慧之处,学习语言描写的方法,充分体会语言描写及表情达意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练笔,让习作言之有序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小练笔,能让学生学会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感悟,乐于动笔的习惯。教师应把握练笔时机,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提高学生习作言之有序的能力。
写,自己在习作中就能举一反三,借鉴迁移了。
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从教材上很多阅读与习作结合的课后小练笔,就是一个个习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有语段专项训练(如描写美丽风光,描写景物特点,描写事物特点,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内心活动,描写动作……);有句式专项训练(如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课后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有短文训练(如将古诗词改写成短文)……课后小练笔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实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这些小练笔落实,学生从读中学学生认知世界的规律出发,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多悟多写的习惯。学生乐写会写,习作能力将会不断提高,受益无穷。
编辑 李艳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