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焕铎
摘 要:地理是七年级新开设的科目。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明确主题、熟悉三要素,是地图教学入门的第一步。通过圈注、描图、填图、绘图练习和老师板图、板画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用图的习惯。还要注意运用图转文、问题情境法、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地图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地图教学;入门策略
一、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背景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语言的表达式。它把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有机地连接了起来,以独特新颖画面呈现了出来。因此,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具重要的意义。地图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地理素养有重要作用。
新课程改革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地图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问题的提出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弱。而地图教学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于地图接触很少、知识面狭窄的农村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不会看图、读图。因此,我对农村七年级学生地图教学入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地图教学入门的策略
1.明主题,知“要素”,初识图
在拿到一幅地图后,先要求学生看清标题,明确地图的名称、类型,清楚这幅地图所要表达主要内容。还要加强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利用地理事物空间位置,让学生辨别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反映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对比关系。教师设置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感知,理解这两种距离的差别。
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1)学生圈描初读图
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事物,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地理事物加以圈注,以示强调。对重要地理事物的圈注,可以突出重点内容,淡化或忽略非重点内容,减轻了学生读图压力。再让在地图上学生描出地理事物的轮廓范围等。学生通过描图,可以进一步了解区域的轮廓特征、海陆位置等地理要素,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等值线的变化情况和分布情况。学生在查找、圈描的过程中,就会注意观察地理事物位置特点等要素,就会逐步养成将所学知识对应到相应地图上的习惯。
(2)教师板图、板画,引导学生“入”图
板图、板画具有很高的针对性,排除了无关信息的干扰,能够引起学生高度注意。老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学生边听边绘。这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很好地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板图、板画的设计原则:“简化原图,突出要点;展示过程,变静为动;启发诱导,发展智力”。
(3)学生填图绘图反复练,做到“心中有图”
在积累一定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再做一些反馈“心中地图”印象的练习。一是填图练习。学生要根据图例、注记和地图轮廓等所学内容,来判断所填内容。在完成填注之后,学生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对错误的内容进行修正,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准确的地图形象。二是绘图练习。从仿绘开始,然后,可让学生尝试补绘、改绘。学生亲手绘图,“既能增强记忆的准确性,又使头脑中地图辨析能力加强,从而形成更进一步准确的地图形象”。
3.多种教学方式并用,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1)图转文,容易记
地理事物之间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七年级学生常因此感到地理难学,以致产生畏难、退缩的心理。“用文字使地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图转文的方式要灵活,要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记忆。
(2)巧设问,创情境,促探究
用地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他们就会开动脑筋,思考、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成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学生认识了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亚马孙河之后,教师设问: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建在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上,而没有建在亚马孙河上?学生可能理所当然地认为伊泰普水电站就应该建在亚马孙河上,但是实事却相反。这就使他们产生了认知上的需求驱动他们去探究。一旦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就会获得成功的快感,对以后的学习更充满兴趣和自信。
(3)适当使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网络在农村开始普及。学生对互联网兴趣浓厚。互联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教师给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互联网上去完成。学生“通过人机对话学习有关读图,识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点击链接获取有关地图资料。”经常长期反复地使用,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融为一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多媒体技术弥补了传统地图教学的不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地图的能力。
编辑 李艳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