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巧玉
摘 要:线条是绘画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切实可行的绘画方式。在长期的中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地意识到了线条对中学生的重要作用。针对学生对线条认识的不足和缺乏对线条的练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线条作用;美术教学;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
多年的美术教学工作,我深刻地感受到在美术教学中,线条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下面是我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线条以其简便的特点,活泼的属性,让学生乐于接受
线条又称为线,绘画工具比较简单:一支笔一张纸足矣,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又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的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又可以作为艺术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会让学生有一种体验,一种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情感的自由。
通过对陈洪绶、门采尔、丢勒等众多用线条创作的大师们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线条虽然简单,但又是如此美妙。
在《手绘线条图像》课上,我引导学生运用线条来表现,从简单的日常用品开始,到复杂的风景、设计。不要求他们画的准确和完美,只要求他们表达出对物体的感受。
二、线条的形式韵味浓厚,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具有较强的造型功能;东方绘画中的线则注重情感,富有韵律感和装饰美。正是这种律动感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线条的特别之处,符合了他们灵活多动的年龄和性格
特征。
比如,马蒂斯《红色的和声》,严谨的构图,流畅柔和的线条、抽象且富于装饰意味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一首用色彩当音乐、线条做旋律只能用视觉去倾听的心灵之声。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听音乐画线条。《春之声圆舞曲》曲调欢快、愉悦,让学生制作一幅有规律的、节奏感强的线绘;《高山流水》以其流畅、顿挫的旋律让学生画出一幅疏密有致、舒展顺畅的画面。不要求有具体内容,只要将画面表现的美好、和谐
即可。
三、线条的使用涵盖面广阔宏大,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全面提高文化素养
中国的书法就是线条的艺术,线条的力度就是书法的生命,
线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书法的质量。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那一气呵成的线条,那种追求从容徐缓而又缠绵悱恻不见其规律的线条美,使学生赞叹不已,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他们的心灵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中国岩画构图中最普遍的也是线条,交揉着浮雕与绘画两种刻画效果。凭借线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将线条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生动而有趣,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中窥探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工具材料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自身能力
中学生记忆力强,喜欢模仿,富于想象,思维天马行空。线条因为使用工具的不同,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也不同,这种多样性最适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如,线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复色的,在线与线之间或者线的上面可以添加其他的色线,造成一种丰富的色彩变化。此外,在材料上可以选用不同色彩和质地的纸张,来丰富线条的表现力。材料和工具的不同,效果也随之产生变化,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艺术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笔和纸进行尝试,用粗细、刚柔、韵律对比来表现画面。用一条线引出万条线,万条线归于一条线,将绘画线条的构成运用得熟练、称手。
由于线条工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适应中学生的需要,
他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材料,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也使他们的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线条有利于中学生表达自身情感,激发绘画潜质,保护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绘画的自信心
中学生喜欢按照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代替视觉感受,他们内心世界的情感十分丰富,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情感世界似乎是一种天性和需要,而线条恰恰能够让他们抒发感情。
用线理论是中国画的精髓,通过对线条的组织,表现对象的形神和质感。在这个过程中,不受透视规律的束缚,传达的是画家心灵的律动、情感的真实,不再是简单的描绘日常生活万象,而是应该追索那个未知的世界。
国画如此,西方绘画中也是如此:法国的梵高对线条所蕴含的情感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这在他的素描作品里随处可见,他把印象派的色点扩展成色线,由此超越印象派而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通过长期的练习,学生学会用线条表现自己心中的情绪:快
乐—滑;忧伤—涩;激动—跃;愤怒—沉……
这也正是中学生所渴望表达的一种心灵体验和自身情感,当他们随手画出一幅作品,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无论是与生活相关还是表达深邃的思想的,都会让他们有一种满足,有一种乐趣,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不但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爱,又增强他们学习绘画的自信心。
总之,在美术教学这个领域中,线条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线条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李文浩.手绘设计再认识[J].昌吉学院学报,2005(02).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