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

2014-03-26 17:45张美湘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精心设计培养能力家庭作业

张美湘

【摘 要】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信息通道。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对课外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周密考虑,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喜欢做作业,让作业变得生机盎然,从而实现布置作业的目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关键词】精心设计 家庭作业 生机盎然 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需求结合其他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家庭作业。可实际上,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做作业的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出在老师身上:作业的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单一,评价单一,抄抄写写的多,机械重复的多。这样的作业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繁重机械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不再厌倦,让家庭作业生机盎然呢?

一、发挥个性,增强趣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语文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实践,设计作业内容。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设计许多趣味性的作业练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如:跳一跳、演一演、做一做等。学了《荷花》的第五段,学生情不自禁地展开想象成自己好像是一朵雪白的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学习《狮子和鹿》一课,则让他们排演成课本剧;学习《风筝》之后,让他们回家做风筝、放风筝,体会到做风筝时的快乐,放风筝时的兴奋……这富有趣味而又活的作业,虽然难度大了点,但他们以作业为乐,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不觉得是一种负担。

二、形式多样,提高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不能“越俎代庖”。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业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读写结合,还要联系生活,考虑类型的多样性,更要注重创新、实践、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后布置这样几项作业:(1)把这篇童话故事讲给家人听。(2)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3)想象写作:许多年过去了,假如铁罐还完好无缺,当人们把陶罐和铁罐掘出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选做其中的一到二题)这种有弹性、可选择的家庭作业,学生会兴致盎然地完成。通过这一练习,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鼓励评价,培养特长

有效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是保持学生对作业持久兴趣地有效途径。既然作业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那么教师就是欣赏的观众。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其作业进行鼓励和评价,有时还要和其共享。如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有些学生写游览小兴安岭的导游词写得好,要让他们把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介绍给全班同学;有些学生把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风景画得好的,让他在图中写一段富有宣传性的注释,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如可以这样介绍小兴安岭的春天:春天的小兴安岭美在嫩绿的枝叶,美在淙淙的小溪,美在可爱的小鹿。学生花了心思画出来的漂亮的画,再加上这些生动的语言,真是美不胜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时,教师再把学生的画在学习园地中展示,让全班同学课后好好欣赏,并仿照语文园地的画也写写广告语。教师充分地把学生的作业展现在大家面前,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作业的亮点,能使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特长,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感到很有兴趣,对做好作业充满了期待。

四、走进生活,参与实践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走进生活,才会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花钟》这一课的家庭作业上就有所不同,作业内容为:(1)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花,搜集院子里、花坛里的花开放的时间,并记录下来再讲给其他同学和老师听。(2)当当小设计师,回家设计一幅“花钟”的时间表,然后在家长的参与下按设计的“花钟”时间表,在自家的院子里用花种植真正的“花钟”,并拍摄几张照片。鼓励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是增加阅历、开阔视野的好途径。这样,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印象十分深刻,同时培养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五、自由选择,尝试成功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如我在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三道有层次性的作业:①抄写或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词句。②请你当一名导游,向大家介绍西沙群岛风景和物产。③模仿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绘一处美景。这样阶梯似的作业由易到难,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既给一部分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尝到“跳起来摘苹果”的快乐。

六、结合内容,拓展延伸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应用家庭作业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共同愿望。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设计绘画、实验、续写、观察、查阅等练笔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endprint

(1)绘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如在学习完《荷花》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荷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荷花记录下来。结果,孩子们兴致高昂,有的画成水彩画,有的画成油画,有的摄影,还有的写成了简单的散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最后,在班级中搞了作业展评,学生们很高兴。通过这次作业,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2)实验。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如学了《一次成功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做做:当危险来临时,大家争着往外拉铅锤出现的情况以及按小女孩的吩咐,‘你第一,你第二,我第三时出现不同的情形,真正体会到小女孩临危不惧,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

(3)续写。在学完课文后,为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续写。学生通过用心想象和体会,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何设计家庭作业以达到这一目的呢?我在《小摄影师》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小男孩跳上电车走了以后,还会再来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继写这个小故事。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心思维,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观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掌握观察方法,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如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去观察另外一些古老的有名桥梁,同时也可让学生观察现代城市的立交桥,再比较它们与赵州桥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这样的作业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5)查阅。让学生课前或学习课文后查文中的资料,不但能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还能主动获取知识。如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可要求学生收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或介绍资料,把收集的图片、地图、资料张贴出来,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欣赏到西沙群岛的美丽的风光。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精心设计家庭作业,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要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这样语文家庭作业才能变得生机盎然,学生才会真正地爱上课堂、爱上语文,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心设计培养能力家庭作业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精心 激趣 提问 评价
有效探究源于精心的设计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