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研究领域。通过调研发现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总量不足且各校发展不平衡、“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源呈现单一化、“双师型”教师管理及培养机制仍需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少配套政策等问题,并提出树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阶段性的“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双师型”教师认证及政策支持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82-03
一、前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教育的特色所在,创新所在,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所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学校教学改革、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在国家出台有力政策的支持下,在现有的软硬件基础上如何有效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而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在查阅“双师型”教师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编制“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问卷”,按照大连市教育局网站公布的2012年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目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大连市20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95%。调查问卷数据通过SPSS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总量不足且各校发展不平衡
抽样调查大连市19所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共483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36.1%,不足五分之二,与《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10年,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中持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的人数达到50%以上有较大差距,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的问题。
调查显示不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在19所学校中,有6所“双师型”教师比例大于40%,有4所小于20%,其余9所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介于20%-40%。过半数的学校间差距超过一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程上存在发展不平衡性。
“双师型”教师队伍总量是反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大连市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一直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但调查得到的总量数据并不乐观,问题出在学校层面可能性较大。不同职业教育学校对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本校教师获取“双师型”教师资格的积极性。如果职业学校没有针对“双师型”教师的相关激励政策,该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必然增长缓慢,一方面影响到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总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与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学校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大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源呈现单一化
调查数据显示,大连市19所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中学校毕业直接任教352人,占“双师型”教师总人数的72.9%;由企业调入41人,占“双师型”教师总人数的8.5%;由其他单位调入90人,占“双师型”教师总人数的18.6%。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出来源单一化的特点。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人数比例占到70%以上,而这部分教师群体的显著特征是专业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专业实践能力相对比较欠缺。
来源单一反映出另一个问题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调查显示由企业调入人数占“双师型”教师总人数比例不足10%。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最能体现“双师型”教师这一称谓的内涵,总体数量不足必将制约这一类型教师积极作用的发挥。
具体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源单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缺乏灵活的流动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属于事业型单位,事业型单位入职标准相对于企业而言更注重学历等硬件要求。这种事业型单位的用人机制更适合正规高校毕业生,却不利于那些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用人需求,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但学历等硬件不达标的求职者。
(三)“双师型”教师管理及培养机制仍需完善
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程序和聘任政策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调查显示有8所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程序和聘任政策比较完善;有10所学校相关规定仍在建设中;有1所学校尚无相应规定。另一组调查数据显示,6所学校有“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或培养计划,占31.6%;13所没有“双师型”教师相关培养制度或培养计划,占68.4%。这说明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和培养机制方面仍有待完善。
此外,有待完善的不仅是制度的建设,还包括制度的执行。调查数据显示,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有17所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建立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对口实践制度,占调查学校总数的89.5%,但实际上真正实施了相关制度的学校只有11所,不足总数的60%,因此各学校在制度执行上更有待加强。
造成目前部分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及培训机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真正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这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态度往往取决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文件等硬性规定。只要教育主管部门不将“双师型”教师比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的硬性指标,那些“双师型”教师管理及培训机制尚不完善的学校就可能会一直维持现状。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少配套政策
目前,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总体偏低。调查数据显示,具有中级及以下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为72.3%,“双师型”教师年龄40岁以下的比例为67.1%。横向比较这两个数据不难看出,40岁以下的大多数“双师型”教师仍然是中级职称。
调查显示,仅有3所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定上对“双师型”教师有加分或其他优先政策,占15.8%;其余16所学校没有加分或其他优先政策,占84.2%。职称评定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既是对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肯定,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如果大多数学校能从职称评定这一环节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政策扶持力度,既能有效调动现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干劲,也能促进非“双师型”教师尽早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
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少配套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职称评定政策上缺乏对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工作特性的考量,中等职业学校的职称评定标准往往参照普通中小学,但普通中小学教师群体间差异不明显,评职标准对同一学科的教师相对公平。而职业学校的教师群体间差异显著,与非“双师型”教师相比较,“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负担及自我提升知识技能占用的精力都要远大于其他教师,无形中削弱了竞聘高级职称的竞争力。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策略
(一)树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才资源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培养是学校与教师的双赢。针对目前大连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总量不足且各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应从普及与提高两方面入手。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的学校应侧重于“双师型”人才培养的普及。普及指的是针对学校全体专业教师的人才培养。学校创造条件让所有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如加强校企合作,安排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专业性实践。通过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对口实践制度,在提升专业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同时,也为非“双师型”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打下了良好基础。
“双师型”教师比例已经较高的学校应侧重于“双师型”人才培养的提高。提高指的是针对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培养。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不能只重视发展“双师型”教师的绝对数量,更要注重对“双师型”教师质量的培养。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双师型”教师档案库,鼓励“双师型”教师提升学历,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培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才引进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目前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源呈现单一化的问题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要求,应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以利于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政策,做好中长期人才引进规划,实现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一技之长。通过学校的悉心培养和自身的勤学苦练,个别在专业能力上特别突出且表现出一定教学天分的优秀毕业生具备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潜力。这类人才的最大特点是熟悉学校教学环境,培养周期短,年龄优势明显。
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引进目标之一。优秀的高职毕业生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的往往是综合教学能力。通过岗前培训和职后进修等形式有助于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较快融入到教学团队,实现自身价值。
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引进的主要群体。其优势在于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劣势在于生产实践经验相对较弱。在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中应设置考查生产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项目。避免一味追求学历达标,只重视专业理论教学能力而忽视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由企业调入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或工程技术人员任教可有效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实践能力。这类人员一般都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的仅仅是教育教学能力和经验,通过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同时也自然取得了“双师型”教师资格。
职业学校由于其人才培养的特点,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对用工人群的需求。随着社会职业分工的不断演变和分化,职业学校的专业也需要不时做出调整。这种教学特点需要由其他单位调入相应人才补充到学校现有专业教师队伍,而调入的教师既要考察其专业理论教学能力,也要考察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三)建立阶段性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及培养机制
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发展轨迹并不一致,各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处于不同阶段。整体看来,确实存在“双师型”教师管理及培养机制仍需完善的问题。在对国家及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文件统一学习贯彻的基础上,具体到中等职业学校层面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及培养机制的建立还是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对处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不同阶段的学校采取不同管理机制,发挥各校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正处于推进“双师型”教师制度初期的学校,可考虑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比如,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授课酬金。“双师型”教师福利待遇的提升一方面是对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的物质奖励,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尚未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专业教师积极努力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使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上得到快速增长。
对于推行“双师型”教师制度已初见成效的学校,“双师型”教师绝对数量的增长已经不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数量和质量的协同增长才是这一阶段的建设方针。因此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上应把各类培训及进修作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可考虑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进修基金,为有志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并给予经济补贴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质量,更便于针对性的培养学校急需的专业人才。
(四)教育主管部门“双师型”教师认证及评职政策支持
能否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是专业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关键,中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从政策上给予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必要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政策上应对申报相应专业的第二技术职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与其他人员区别对待,适当放宽对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年限等条件的要求。
目前的职称评定政策是以教师的学术能力为主要依据,职业教育学校教师与普通教育学校教师的要求基本一致。“双师型”教师总体特征是专业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理论科研能力相对较弱,使得“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处于劣势,在无形中会挫伤“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职称评定政策应多考虑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能力结构特点,对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专业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如把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作为晋升中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从政策导向上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增强,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徐哲:大连商业学校政工人事部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