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时代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2014-03-20 21:53:15陈嘉发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机房德育工作

陈嘉发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0)

浅谈网络时代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陈嘉发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0)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共享资源和多样的求知方式,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滑,使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运用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对网络有效利用,使其成为服务于学校德育的工具,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网络;德育;法规

在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网络成为第四大媒体[1]。网络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全球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获取资讯和知识的平台。虽然网络弥补了传统课堂受时间限制、知识更新慢的不足,但也存在弊端,如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便利,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强烈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1 德育工作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1.1 网络黑色文化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网络黑色文化的泛滥容易造成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观念、价值标准等的混乱[2]。网络加快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给学生学习、传播和综合运用各种优秀文化创造了条件,但也为一些西方国家提供了大肆宣扬资本主义享乐观和拜金主义的土壤,它们惯用“先进西方思潮”包装自己的文化,对辨识能力不强的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1.2 网络信息泛滥的不良影响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叛逆、自控能力差,又富有好奇心,网络汇聚了丰富的资讯,对他们极具诱惑力。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乏拜金主义,也不乏黄色、暴力文化,这些不良信息都极易对学生产生误导,而学生一旦对诱惑丧失抵抗力,就可能产生拜金主义倾向,或让色情、猎奇、暴力、腐化占据思想,或为了一己之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3 学生沉溺网络迷失自我

网络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事;网络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具有隐蔽性,可以使人无限制地宣泄对现实的不满,肆无忌惮地对他人进行评论甚至漫骂,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却能免受现实社会法规的约束,让学生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快感。长此以往,学生会沉迷网络,上网时心情愉悦,下网时情绪低落。这种情绪落差容易让学生形成双重人格,使他们只愿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寻找满足感,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

1.4 网络法规不健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发展,网络为人的行为、思维注入新内容[3],但是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却不完善,造成网络违法行为难以界定,处罚实施难度大。诸如钓鱼网站、黑客攻击、木马程序盗取账号密码等危胁个人信息安全的网络犯罪不绝于耳。正因如此,学生便容易产生“网络上做任何事都不需承担责任”的错误观念。

2 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网络化时代的脚步无法阻止,教育的全面改革也要依靠网络,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所以,学生德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吸引力,趋利避害,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2.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

在网络时代,学校要实施德育,就必须控制学生上网的环境。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网络阵地。目前,90%以上的中职生每天都会通过移动客户端上网,要实现网络环境的可控可管,就必须从改善校园网络环境着手。解决上网端口少、带宽输出不够等问题,合理利用学校机房,减少学生校外上网的机会,既保障了学生上网环境,又减少了其接触社会不良分子的机会,保证学生身心安全。

其次,对校园网进行安全控制。比如借助“防火墙”、安装过滤软件等方法对访问网站进行限制,达到控制和过滤不良信息的目的,减少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安心地在校园内使用网络资源。

再次,为学生在课堂外接受德育创造更多机会。计算机专业教师作为机房管理者,可在学生上网时普及一些网络知识,提高学生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适当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挖掘有潜能的学生,使其参与机房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2.2 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等特点,借助校园网、电子显示屏和公告宣传栏等平台,将图像、动画、声音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发布和传递一些积极的、有价值的、正能量的新闻或信息,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形成阅读或关注社会时事的习惯,也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此外,通过开设主题班会,开展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宣传。

2.3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计算机专业教师除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外,还应加强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受学校机房条件限制,班级数量远超机房数量,因此学生必须共用机房上课。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自觉遵守机房管理规定,爱护机房设备,如不随意更换鼠标键盘、更改计算机设置等,养成良好习惯,进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教学中利用学生对网络的热衷和喜爱,结合社会热点对网上行为进行分析、引导。比如通过对“网络造谣者发布煽动性言论危害公共安全被抓”这一事件的探讨,告诫学生造谣是不道德的行为,公安部门可以通过IP地址追根溯源,揪出造谣者,网络违法犯罪都是有迹可查、有踪可寻的,不要以为网络具有隐匿性,可无限度地隐藏自己,更不要在自己掌握一些网络技巧后去扮演“黑客”盗窃他人资料。

2.4 构建网络交互平台,发挥学生能动性

中职生都是“90后”,QQ、微信、微博等通信工具是他们最喜爱的沟通方式。因此,因势利导,在校园内搭建一个本校师生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便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校园内网建立BBS讨论区,以学号进行注册认证,使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热点新闻或校园生活的讨论。讨论区内规定必须文明用语,骂人者轻则禁止发贴数小时,重则冻结账号,教师也参与进来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保持基本的行为准则,提高道德修养。BBS讨论区既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交互性,同时也让德育以更深入的方式在学生中渗透。

2.5 建立家校联系网

除校园德育外,家校联系网也是一个能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途径,其能加强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使德育全方位实施。

2.6 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网络绝非不法之地,但网络违法犯罪很多时候并不像现实法治社会一样,任何事情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界定,所以必须加强网络法制建设,逐步形成网络专门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结合、涵盖不同法律层级、覆盖互联网主要领域的网络法律制度。

3 结语

总之,网络时代给传统课堂德育工作带来挑战。要想为学校德育开辟一个新天地,就必须适应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改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管理,搭建沟通平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也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使德育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1]刘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网络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高职教育,2012(11):162.

[2]盛海云.合理利用网络加强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3(11):51.

[3]李亚.中职学校网络德育教育思考[J].新校园学习,2012(5):22.

G416

A

1671-1246(2014)15-0151-02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机房德育工作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5:47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49:58
N通信公司机房节能技改实践
新型有线电视机房UPS系统的配置
大功率发射机房冷却送风改造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网络时代
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38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