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方竹,黄 波,李 乐,唐 艳,何淑雅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放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肖方竹,黄 波,李 乐,唐 艳,何淑雅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巧妙布局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就放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探索。
放射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而实验教学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构建有利于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对于实现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放射医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谈谈体会。
放射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其实验课尤为重要。实验教学是放射医学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为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吃透教材,明确实验重点,突破难点;认真备教案、备方法、备操作、备板书、备实例、备语言等;有不明确的地方及时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要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充分进行预实验,将实验操作演练得非常娴熟,达到融会贯通。预讲是正式上课前的情景模拟,是对教师课前工作总的检查和考核,预讲的好坏直接影响正式授课是否顺利,因此,教师要通过反复预讲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和授课水平,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教师上课时的语言也非常重要,如果讲课时语言平淡无味会令学生厌倦,无法耐心听完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好语言艺术(如谈吐自如、妙趣横生),就一定会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可准备一些有悬念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就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1 调整讲解顺序,高效利用时间
传统实验课通常是先对实验目的、原理进行讲解,再动手操作。这种授课方式的好处是:学生一听就懂,可以对一些成形的理论进行实践,且实验报告写得比较理想。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另外,实验课是在实验室进行,对学生来说是个新环境,在前15分钟无法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此时讲解,学生会漏听部分注意事项,导致实验中不必要的反复。为此,我们先给学生几分钟自学时间,让学生自我调整进入最佳状态,并对该次实验课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在讲解过程中,我们针对难点和重点采取设问、提问、反问等教学方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2.2 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2]。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实验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全面提升实验课教学质量。根据学生求知、求趣和求新等心理特点,巧妙布局课堂内容。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不能高度集中。这时一段恰到好处的导语,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引领学生步入实验课的情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导语将实验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上射线外照射防护实验课时,可以列举日常实例(如家庭装修、家用电器、首饰、核医学等一些常见而又涉及放射性安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使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奇妙现象。也可以举一些大家熟悉的例子,如放射科医生可以通过增加屏蔽物和距离、穿防护服(铅衣)等来防护,又如孕妇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会造成胎儿畸形、早产、流产等宫内胎儿辐射效应。可恰当地引用国际上一些有关辐射的大事件,如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其放射污染几百年才能消除。2011年3月,日本福岛因海啸造成核电站泄漏,其放射性污染的影响是深远的,波及全球,尤其是周边国家,一度让我国成为了“盐荒子孙”。正因为公众缺乏科学的放射防护知识才造成了哄抢碘盐现象的发生,而实际上碘盐需要一次服用3 kg以上才能达到一片碘化钾(100 mg)的防护效果。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3 以学生为主体,深化实验教学内容
在屏蔽实验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屏蔽防护,如砖、混凝土、木块、水泥、铅和模拟机体组织的盛水有机玻璃盒,最后得出结论:铅材料的防护效果最好。这时可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医院放射科和核医学科运用最广泛的防护材料是铅板、铅衣和铅玻璃等。课堂中可以通过提问形式增加师生互动:为什么铅是最好的防护材料?学生经过讨论,使这个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测试的几种材料中,铅的密度最大,当射线穿过它时碰撞到的铅原子数量最多,损耗的能量也最多,穿透后射线的能量就大为降低,此时自然引出半减弱层的概念,这是所有防护材料的特征性指标。由此让学生发挥想象:比铅元素密度大的元素也很多,是否也均为优质的防护物?为什么不采用呢?是否与材料的来源或价格等因素有关呢?此外,还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材质、形状、大小不一的屏蔽物进行防护效果测试。如有的学生用衣服、书本、树叶、钢板等测试,了解其防护效果。防护效果除了与材料密切相关外,还与距离有关。依据射线的特性会发现其放射性强度与距离的关系遵循平方反比定律,正所谓“距离产生美”,此时此刻的美转变为“距离产生安全”,距离越大,防护效果越好,越安全。当然缩短接触放射性核素的时间,其防护效果同样更好。
2.4 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和依赖心理
学生对很多学科的了解比较片面,比如对射线的了解,往往只知道射线对身体有伤害,于是对射线充满恐惧,操作时存在退避心理。为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射线在什么情况下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怎样才能将射线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小,并给学生讲解和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告诉学生合理地使用射线会造福人类,而不会伤害人类。我们常常举例说明射线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以此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验基本上采用多人一组的方式,不能保证每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有些学生,尤其是女生在一些实验操作中会出现你推我让的现象,对操作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不是动手做实验,而是在“看”实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特别留意那些喜欢依赖他人的学生,经常到他们身边巡视,给予其鼓励并创造条件,指定某些步骤由谁来完成,其他同学辅助,使每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克服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依赖心理[3]。
2.5 合理运用声像教材,加强形象化教学
声像教材是集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教学工具,它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转向形象思维,有助于理解实验内容[4]。至于播放录像的顺序,则取决于录像的性质,如果是以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为主的录像,应在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前或讲解完立即播放;如果是以加深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录像,应在教师讲解完本次实验内容后播放,而且这种录像应尽量安排在实验的空闲时段播放。
3.1 让学生参与总结,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小结时教师要用5~10 min对本次课的内容、特点做出提纲挈领的总结[5],以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调动其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复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小结,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问题式小结。问题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如根据射线特性如何有效进行防护?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实验内容联系起来,以集体回答或个人回答方式进行教学小结。(2)讨论式小结。给出一个具有总结性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选出代表发言,教师评判。如什么样的材料可作为优质的外照射防护材料?这样的题目可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回顾总结,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归纳式小结。教师让各小组将实验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中,然后请组长依次讲解本组的实验结果,如自然本底计数率,不同种类屏蔽物,不同铅片厚度、不同距离和不同时间的防护效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4)探究式小结。这种方式可使知识得以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眼界。如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辐射测量仪使用方法和外照射的防护,利用这些知识如何应对类似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事故医学救援呢?这种结合实际的问题,给予了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
3.2 教师小结重视激励,做到奖惩有度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实施中一定要注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6]。教师应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奖惩有度。如小结时对学生在实验中的独到见解进行表扬,针对错误操作要求集体改错,有利于操作规范化;考核学生对辐射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时,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考核细则,力争全优。对于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秩序和无故缺课的学生,给予批评,严重的扣除其相应的实验分数。
实验结束后,学生要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课的回顾总结、思考体会,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书面形式。对于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应仔细批改,不能简单地只给出一个分数,要发现报告中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对于学生理解上的错误,教师要指出来并进行批注。通过批改实验报告,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课内容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另外,学生也可通过教师批改后的实验报告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对错误加以更正[7]。对于那些“虽课终而意未尽”的学生,可鼓励或建议其继续学习,为其提供相关的专业网站、杂志和参考书等,以利于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通过实验教学,笔者不但提高了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也锻炼了教学实践能力。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既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其学习兴趣,确保了实验教学质量。
[1]周合兵,祝凤荣,陈琦,等.构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6):713-716.
[2]张璩,尹战海,李霞,等.浅谈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608-609.
[3]彭勇,王滨.医学生在生理实验中的几种心理状态及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1997,5(2):49-50.
[4]冯小湖,丘晓光,刘峥嵘.加强多媒体课件建设 提高医学教学质量[J].实验科学与管理,1998(12):27-28.
[5]段建林,张瑞霞.浅谈如何提高医学实验课的质量[J].包头医学,2005,29(2):38-39.
[6]于新蕊,郝勇,胡聪,等.精心设计课堂小结 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55-56.
[7]伍雪芳.组织学实验课带教的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2):56-57.
G420
A
1671-1246(2014)07-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