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医学英语口译能力培养研究

2014-03-19 23:23杨莹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口译英语专业译者

杨莹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医学英语口译能力培养研究

杨莹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

中外医学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快的步伐使得大量的医学论文、医学相关内容在多语言特别是英语平台上准确的翻译和表达非常重要。英语专业医学方向突出了医学特色,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口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为医学方向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基于实践的教学思路和理念,能够促使学生的翻译能力、文化差异识别能力和语用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

生态翻译学;医学英语;口译能力;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中外医学交流与合作步伐的加快,在世界先进医疗技术和科研理念充实国内医学领域的同时,我国传统中医药技术也以其独特的优势走向世界。合作交流需要语言参与,准确的翻译和表达尤为重要。由于英语是世界交流的通用语,大量翻译主要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种形式。这就要求翻译人员不但精通英语还要懂得医学,才能协助完成医学对外交流的任务。翻译有两种主要形式,即口译和笔译。目前对医学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需要一大批合格的专业医学英语口译人才来构筑和加固对外交流的桥梁。因此,加快医学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我国医学英语口译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国际医学交流的日益频繁,医学英语口译人才的作用及人才缺乏问题越来越凸显。口译是双语之间的口头转换,是一项综合语言技能,不仅需要深厚的双语基础和文化底蕴、丰富的世界知识、良好的语用能力,还需要高超的专业技巧及快速的临场应变能力。口译对于涉及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虽然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招生规模连年扩大,英语学习者的队伍日益庞大,但“学好语言不等于能够进行翻译,翻译要求掌握工作使用的语言”[1]。单纯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不具备医学背景,专业素养欠佳,无法胜任医学英语口译工作。少数医学院校设有英语专业医学方向,是在英语专业基础上突出医学特色而增设的专业,旨在培养精英语、懂医学、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实际学时数的限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口译能力不尽如人意。单从口译教学来看,情形如下:第一,很少有医学院校专门对口译人才进行培养,很多人误以为只要英语语言能力强,就可以做口译,缺乏专业化意识。第二,很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根本没过语言关。很多学生也不愿下功夫学习句法、训练听力,致使文法缺陷和听力障碍严重制约了口译能力。第三,很多学生功利性过强,没有大量阅读英美名著,导致不但英语综合能力不高,而且知识面狭窄,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口译水平。第四,忽视母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走进了注重外语而忽视母语的误区,导致学生汉语水平有限,从而制约了口译能力的提高。第五,高质量的口译教师匮乏。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大多土生土长,教口译不是得心应手。首先,很多教师接受的是传统教学法,自身听力、口译能力有限。其次,他们中大部分未做过口译工作,缺少实战经验,在口译实务和应变技巧教学方面有所欠缺。第六,口译教学设备严重不达标。交替翻译还好一些,同声传译则需要配置较高级的专业设备,但大部分院校都无专用设备,即使有,使用频率一般也不高。

2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口译课堂教学

口译和听力、口语、笔译等较单纯的语言活动不同,它是一种复杂的动态交际活动,它是用译入语把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同步的速度或连续传译的形式准确表达的一种口头翻译形式。著名口译学专家Daniel Gile博士认为:口译员就是演员,必须像演员一样艺术性地将原语信息传递给听众。但是译员的艺术工作是在极大的压力下瞬间做出语言和文化转换的决定[2]。这就要求译员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熟悉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因此,口译是一项综合的技能,对译者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技能的训练应该是口译训练的核心。

Candy说过“知识不是教的,是要学生自己构建的”[3]。课堂教学不应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然而大多数高校的口译训练状况并不乐观。就笔者所在学校来看,口译训练的重点仅仅是听译练习,学生听过教师安排的口译话题后进行尝试性口译,教师点评;除此之外,教师在课上还要花费一定时间介绍各类话题的词汇或句式表达。在对其他高校口译训练的调查中发现,类似的状况也同样存在。从教学模式上看,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呆板;从教学对象上看,这种翻译教学只注重原材料与译者的交互,忽视了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个体和整体性的融合。

口译的课堂教学若要授学生以“渔”,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口译生态环境。在此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协商,共同设立学习目标,探寻达到目标所需的手段和策略。其中学生既是“学徒式的学习者”,也是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因此,口译生态课堂教学是一种和谐的共同发展、资源共享的活动[4]。

2.1 理论依据

生态翻译学是2006年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的,是指将翻译活动放置于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审视。胡教授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5]。翻译生态环境可分解为两个方面: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翻译生态就是译者从事翻译活动的工作环境,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读者、翻译发起人、赞助人、出版商、编辑、译文审查者、译评人、营销者、版权人等。翻译生态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作用,都是完成翻译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翻译生态中各要素和谐共生、平衡发展。所以,翻译要获得成功,不但要提升译者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要求译者有维系人脉和谐的能力。翻译环境主要指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客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语言环境的差异等。因此,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力,社会、政治、文化差异的识别能力都是获得成功翻译的保障。可见,只有译者具备综合翻译能力,才能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成功完成翻译工作。

翻译生态环境具有自身特点,即层次性、动态性和个体性[6,7]。(1)层次性。是指翻译生态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就是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语言政策、文化特征等;微观环境就是译者所在的较小的生态环境。(2)动态性。翻译生态环境保持着动态变化,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总体环境的变化。比如从宏观来看,翻译生态环境会因时代不同、科技发展而变迁。(3)个体性。译者有个体差别,个人家庭背景、所处的时代、所受的教育都会形成其翻译的个性特征。

2.2 口译课堂实践

口译训练的核心——技能训练是由认知(感悟)到掌握有一个内在转化过程,也就是有一个从知识到能力的形成过程。技能意识从潜隐的自在状态到能动的自为状态,实践是变化的关键[8]。口译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对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因此,医学口译教学应以“基本技能培训”为基础,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医学口译水平。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如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翻译基础,又要侧重医学口译技能。笔译是口译的基础,扎实的笔译基本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口译技巧的接受能力。课堂对学生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基本的翻译理论及技巧介绍、国内外知名翻译家简介、翻译实践3部分。第一、二部分可融入笔译课堂教学中。口译实践是教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把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和口译教学实践相结合,采用workshop的方式,创造仿真的口译生态环境,使译者个体发展融入到翻译生态环境中,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形成翻译技巧和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并构建在这一特定领域与之相契合的认知模型,从而使学生的口译能力、文化差异识别能力、语用能力和责任感等得到全面提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口译课堂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将班内所有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视为一个workshop。每组成员应控制在4~5人,这样既保证了组内每位成员的分工,又保证了翻译任务在组内有一定的流动性。各小组形成较独立的小型翻译机构,同时组间又构成了翻译生态环境,充当翻译者、读者、客户群等角色。鉴于我校英语专业医学方向设置,口译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其多样性也要注重其专业性,原则是以医学英语为重点。根据口译材料的不同,每个角色要从自己的角度对口译结果提出修改意见。具体可按照以下5个步骤实施:

(1)准备阶段。教师介绍教学内容、口译任务及要求和相关的特有词汇与固有表达、语言特点等。

(2)分组翻译。根据口译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组员可以通过课上讨论,课下网络平台沟通,网络查询等方法协商,形成口译录音脚本,由审稿人提出修改意见,经几次修改后,最终由校对员完成终稿。

(3)翻译成果展示。小组用PPT课件等方式展示翻译任务终稿,同时展示整个协作过程中的人员分工、职责、时间分配和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4)组间评价。一个小组展示翻译任务终稿,其余各小组进行评价,根据所提出的意见,该小组进行修改。意见反馈和修改过程重复约2~3次,最终形成全班认可的译本。

(5)教师评价。教师不仅对每个小组的译文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内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口译能力、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人际交往技能、责任意识、提出修改意见时的批判性思维表现等)。

3 结论

在生态翻译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实践,采用workshop方式,重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学生为中心,以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译知识和技巧。通过创造仿真的医学英语翻译生态环境,将译者个体发展融合到翻译生态环境中,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形成医学英语口译技巧和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口译能力、文化差异识别能力和语用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口译教学,体现了我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为英语专业医学方向口译教学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基于实践的教学思路。

[1]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翻译,2001(2):17-18.

[2]Gile 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3]Candy,Philip C.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M].California:Jossey-Bass,1991.

[4]宋志平.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反思[J].民族翻译,2012(3):84-90.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6]胡庚申.翻译生态vs自然生态:关联性、类似性、同构性[J].上海翻译,2010(4):1-5.

[7]方梦之.论翻译生态环境[J].上海翻译,2011(1):1-5.

[8]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G421

A

1671-1246(2014)07-0015-03

天津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重点课题“英语专业(医学方向)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津医大[2013]9)

猜你喜欢
口译英语专业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