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君,孙 娜,王艳蕾,李树民
(河北联合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病案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小君,孙 娜,王艳蕾,李树民
(河北联合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将病案引入生理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病案引导教学内容,以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病案教学法;生理学;教学效果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与临床课和临床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帮助学生学好生理学课程,为后续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照教材逐一讲解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活动,通常以静态的、与临床脱节的方式呈现,学生很难把生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多有畏难情绪,学习效果不理想。
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医学教学[1]。病案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真实的或精心设计的病例,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2]。我们尝试将病案教学法引入生理学教学,将抽象难懂的生理学理论知识感性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3]。现将病案教学的病案选择、实施方法和教学效果介绍如下。
进行病案教学的关键是选择和编写恰当的病案。要根据既定教学目标,针对课程教学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选编合适的病案。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选一个或数个病案,要求繁简结合、生动典型,能把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所选的病案中,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为了编选教学病案,任课教师应尽可能深入临床,搜集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病例;经常去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了解生理学的前沿知识,以保证所选病案的先进性。在精心准备病案的过程中,教师可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
好的病案是开展病案教学的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将真实病例编写成模拟病案,突出重点,使病案与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病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难度适当,易于理解。授课初期,可选择简单病案,中后期随着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增加,选择的病案难度逐渐加大,可选择反映疾病发生、发展、衍变过程的病案。甚至在一个病案中,可以将与疾病相关的多个系统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选择病案的参照标准有: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病案简洁,但所包含的信息一定要丰富;围绕病案提出的问题恰当,而且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病案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学生可通过多条渠道很容易获得。
对任何学科的教学而言,好的导入具有引起注意、激发求知欲及启发思考的作用。授课之初,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介绍1~2个短小病案(可以是病历摘要、化验结果等),根据病案向学生提问,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其思考。当引入的病案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或悬念时,切入新课内容。如讲授“体温调节”时,可以向学生提问:“患流感时会有哪些症状?”学生会回答:“有头痛、咽喉痛、全身酸痛、发烧。”教师接着提示说:“不错,发烧的医学术语称发热,也就是体温升高。为什么感冒后体温会升高呢?机体对体温又是如何调控的呢?”这样一个很常见的例子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可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讲授内容上,教学效果很好。
在一堂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简短的病案,边讲授生理学知识点边分析病案,使学生的认识从理性过渡到感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影响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因素之一——有效滤过压”时,有如下公式: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胶体渗透压(可忽略)〕-〔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GFR增加,尿量增加。临床上病人输液时,会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GFR增加,病人的尿量明显增加。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就会下降,GFR减小,尿量减少。如外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到40~50 mmHg,病人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现象就是这个原因。如此讲授,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不但加深了记忆,同时还增加了临床知识。
生理学内容多、联系广,历来被学生认为是一门很难学的基础课。教学中,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忽略课堂教学的结尾,会对总体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授课过程中,在尝试病案导入新课的同时,引导学生用本次课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临床病案问题。例如讲授“感觉传入通路”的课堂结尾,教师可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病案:某男性病人,右侧脊髓半横断后,在横断平面以下:何侧肢体丧失了痛、温觉?何侧肢体丧失了本体觉?为什么?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时加深了对深、浅感觉的神经传入通路特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有了所学即所需的体验,产生了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讲完某一系统的生理知识内容后,将病案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分析,可使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并对整个章节内容做到整体上的把握,可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思维方式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每一章节结束后,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关的病案让学生思考,要求学生用所掌握的生理学知识详细写出分析要点。病案的设计要详细具体,紧密结合该章节内容,知识面要广些。如在讲完“呼吸”这一章后,可给出如下病案:女性病人,70岁,慢性咳嗽、咯痰20余年,近半年来,轻微活动后呼吸困难,头痛,口唇发紫。查体:喘息重、口唇发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过清音,听诊呼气延长,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散在干、湿性音。辅助检查:胸片示肋间隙增宽,心影狭长,双肺纹理模糊、增多、透光度增加。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让学生分析:(1)病人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为什么?(2)分析病人口唇发紫的原因。(3)病人吸氧的原则是什么?要分析本病案学生就必须认真、全面地复习该章节的内容,全面掌握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呼吸运动调节的相关生理知识。
病案教学法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与具体病案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感性化,使学生在“听、记”的基础上向“用”转化,提早接触临床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积累了从事临床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3]。
病案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乐趣,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病案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培养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病案式教学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既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4]。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为该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生理学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并时刻关注医学前沿动态,以准确地为学生答疑解惑[5]。同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驾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病案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智能,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达到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1]宋晓环.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5(1):19-22.
[2]彭军,姜丹,吴银霞,等.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6(5):5-6.
[3]Dupuis R E,Persky A M.Use of case-based learning in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Course[J].Am J Pharm Educ,2008,72(2):29.
[4]Yang G L,Lim C C.Singapore National Medical Image Resource Centre(SN.MIRC):a world wide web resource for radiology education[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6,35(8):558-563.
[5]刘辉琦,刘杰,王生兰,等.病理生理学课堂授课质量问卷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学版,2010,12(6):579-581.■
G424.1
B
1671-1246(2014)07-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