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机制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2014-03-11 11:39盛济川
阅江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平等性毁林权利

盛济川,周 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机制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盛济川,周 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量(简称REDD+)机制作为目前最可行的减排措施,可帮助中国以较低成本减少碳排放。对于REDD+的研究,学者们主要沿着四条线索展开:一是评估REDD+对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二是研究激励机制对毁林行为的影响以及REDD+对毁林行为的影响机制,三是分别从环境服务付费机制和原住民利益保护的视角研究REDD+实施过程中的权力平等性问题,四是研究REDD+的政策效果评估和实施策略。未来,应深化评估REDD+对中国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分析REDD+实施后所产生的毁林行为减缓效应背后的传导路径,研究定量评估方法,考察REDD+权利平等性和REDD+的政策实施效果。

REDD+;气候变化;传导路径;权利平等性;政策效果

一、引 言

热带森林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1]吸收了陆地生物圈约25%的碳。[2]然而,由于砍伐和森林退化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变暖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其总量已占到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碳排放总量的12%—20%。[3]基于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2007年巴厘岛世界气候大会上引入了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量(简称REDD)机制,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森林砍伐,延缓森林退化。2008年9月,支持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量以及可持续森林经营增加碳汇(简称REDD+)的联合国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简称UN-REDD)项目成立。REDD+是REDD机制的扩展版本,“巴厘岛路线图”将其定义为:采取各种政策方法和积极的激励措施,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森林的砍伐和退化,同时还包括森林保护、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增加森林碳汇。

由于REDD+可以帮助愿意且能够减少因砍伐造成碳排放的国家获得财政补偿,[4]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REDD+框架中。截至2012年底,UN-REDD已有46个成员国,UN-REDD政策董事会已批准了总额为67 300 000美元的REDD+国家方案。目前,中国的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如何通过国内外的各种政策争取更多发展空间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40吨,释放氧气15—20吨,[5]REDD+可通过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的特殊作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帮助中国实现减排目标。

自REDD+诞生,国内外就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和讨论,且细分出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的研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呈现出不断深入的特征:早期,学者们主要讨论REDD+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之后,对于REDD+的有效性做了进一步的;然后,学者们发现除了研究有效性问题,REDD+的权利平等性问题同样重要;最近,部分学者对REDD+的参考排放水平和减排效果测量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二、REDD+对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REDD+的实施过程中,激励措施与温室气体减排量是相对应的,因此需要明确REDD+造成的影响,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改进,研究者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估REDD+造成的影响。例如,续珊珊使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近30年来的森林碳储量进行推算,认为我国森林碳储量在波动中呈现上升的趋势。[6]Gumpenberger使用动态全球植被模型(LPJDGVM)评估了气候和土地改变对森林碳储量造成的综合影响,发现即使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完全停止砍伐,一些国家仍可能由于气候变化减少碳储量,尤其是拉美国家。[7]黄小荣介绍了 REDD+国家级监测、报告、核查(MRV)系统的特征,探讨了实现全球森林碳评估的途径以及卫星数据在森林碳评估中的应用,提出了中国在参与REDD+活动中面临的挑战和应采取的对策。[8]Arcidiacono-Bársony对由森林砍伐导致的森林覆盖率、碳强度和碳通量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REDD的减排潜力进行了估测。[9]Somorin通过研究刚果盆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发现REDD+在刚果盆地具有巨大的减排潜能。[10]盛济川使用世界技术变化混合模型(WITCH)分析了REDD+对于世界和中国的减排成本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发现REDD+可以促使中国更多地购买碳排放许可证替代国内的工业减排,从而有效降低中国的减排成本。[11]

综观以上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对REDD+的减排潜力进行了估计与预测,并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证实,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而言,REDD+是当前一种较为可行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现有的研究深入地探讨了REDD+的减排潜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今后REDD+的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但是,针对REDD+经济收益的研究目前还较为少见,今后的研究可更多地关注于该领域。

三、REDD+对毁林行为的影响机制

关于REDD+对毁林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研究REDD +实施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来分析激励机制对毁林行为的影响,二是运用计量模型来研究REDD+对毁林行为的影响机制。

(一)通过研究REDD+实施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来分析激励机制对毁林行为的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机会成本的确定是制定REDD+激励措施的重要基础,是实现REDD+有效性目标的关键。Bellassen运用减排补偿的方法计算了喀麦隆实施REDD的机会成本,发现2.8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是盈亏平衡点,因此现行的碳信用价格可以阻止对森林的砍伐。[12]Ghazoul认为REDD机制下基于补偿的机会成本估计值有可能失真,主张应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全面估算REDD的净成本并予以补偿,从而减少毁林行为。[13]Karsenty认为将传统激励理论应用于REDD机制时忽视了一个国家、尤其是边缘国家独特的政治经济因素,应根据预期收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实施和执行这些政策措施减少毁林。[15]Plugge则另辟蹊径,通过分析监测成本与不确定性对于REDD收益的影响,发现监测误差对于REDD收益的影响最大,而对评估成本和碳信用价格的影响却很小。[15]Knok进一步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引入到REDD+的机会成本计算中,提出了一种考虑价格数量效应和风险厌恶因素的成本效益补偿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应考虑适当的多元化战略,规避风险行为,以此制定成本效益补偿政策,减少毁林行为。[16]朱臻分析了碳价格变化对林地期望值和碳供给的影响,发现碳汇经营模式下的杉木林地期望值会迅速增长,从而对土地的利用产生深远影响。[17]于金娜通过建立碳汇效益函数分析了林木最优轮伐期,得到使政府财政支出净现值最小的退耕还林补贴标准,她发现,现有的退耕还林政策对于农户的激励作用有限。[18]王枫采用成本利润法来测算碳汇的供给成本,发现碳汇供给的价格与林地的规模呈负相关,与预期的成本利润率呈正相关。[19]

近些年来众多学者围绕该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产生了大量成果。这些研究通常是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计算REDD+的机会成本,再与现有碳交易价格进行比较,分析碳交易价格对于毁林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将金融分析方法引入REDD+的机会成本计算之中,为学界从REDD+机会成本的角度研究激励机制对毁林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可行的研究路径。然而,现有研究的缺陷在于,对于机会成本的分析没有考虑到交易成本对REDD+收益的影响,由此带来两个问题:其一,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存在出入;其二,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受到限制。

(二)运用计量模型来研究REDD+对毁林行为的影响机制

Koop以及Culas的研究证实了经济增长对于毁林行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将大量林地转化为农业用地,增加森林砍伐量以获得林木产品;而发达国家由于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对环境服务有更多的需求。[20]这种趋势可以用倒U型的毁林EKC曲线①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曲线)是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即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毁林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毁林的程度由低趋高,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其毁林的程度又由高趋低,逐渐减缓,森林逐渐得到恢复,这种现象被称为毁林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称毁林EKC曲线)。来描述:在初始阶段,收入的增加导致毁林率的增加,当收入超过一定水平(即拐点)时,毁林率将随之减少。同时,其他变量,如制度和管理也会对毁林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21]Barbier的研究证实了各个区域不同的收入水平对于毁林变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并且毁林EKC曲线也有可能不存在。[22]Antle对全球的毁林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存在U型的毁林EKC曲线,[23]而Burgess和Ehrhardt-Martinez的研究结果却与此相反,他们发现毁林EKC曲线呈倒U型。[24]另一些学者分地区地研究了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亚洲国家的毁林EKC曲线的形状,例如Koop以及Culas的研究发现拉美的毁林EKC曲线呈倒U型,Bhattarai和Cropper发现非洲的毁林EKC曲线也呈倒U型。[25]Purnomo使用基于Agent模型方法对REDD+的影响机理进行了仿真处理,证实了REDD+有助于减少毁林行为。[26]类似的,Ollivier通过建立农业制造业两部门的经济模型评估了REDD机制对毁林行为的长期影响,发现REDD机制对稳定状态的福利具有非单调效应,认为REDD机制的资金分配效率低于社会最优水平。[27]

计量模型方法的引入,为进一步研究REDD +对毁林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利用 EKC曲线讨论毁林行为的拐点对于REDD+机制的设计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是,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没有对REDD+影响毁林行为的传导机制做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这使得学者们在判断REDD+影响毁林行为的绩效时,仅仅停留在观察毁林EKC曲线的层面上。

四、REDD+的权利平等性

关于REDD+的权利平等性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环境服务付费机制的视角研究REDD+的权利平等性问题,二是从保护原住民利益的视角来研究REDD+的权利平等性问题。

(一)从环境服务付费机制的视角研究REDD+的权利平等性问题

从分配合理性的角度,对REDD+的权利平等性问题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特别是REDD+的环境服务付费(简称PES)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学界研究分析REDD+的权利平等性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成果。Börner研究了巴西亚马逊流域将环境服务付费作为REDD的实施机制所导致的权益变化,发现目前的碳价格可在未来十年内在全球减少近一半的森林砍伐量,但是对土地的争夺、产权界定的不明晰、私有财产信息的缺乏都将成为实施PES机制的障碍,因此PES机制不能替代行政控制措施。[28]类似的,王静分析了中国公众对森林碳汇服务的认知与支付意愿,发现国内公众对购买森林碳汇服务的思想基础较好。[29]此外,Skutsch使用公共政策Polis模型的参考标准比较了三种PES模式,发现基于产出的PES模式在国家REDD+项目中对于由社区森林管理产生的减排而言并非最优。[30]马蔷分析了森林产权在执行减缓气候变化政策特别是REDD +政策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安全的权利、明晰的产权和在减缓气候变化各阶段的社区参与,是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包括REDD+)能够成功的关键。[31]林权制度改革,需要有利的政策环境,而关键利益相关者,应被授权经营管理森林以改善他们的生计。Brockhaus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通过分析印度尼西亚的林地分配政策,发现何处以及何种类型的林地、在多大规模上、通过何种渠道进行分配仍然是REDD+的关键所在。[32]而Jaung则采用快速平等性评估矩阵(REAM)的方法研究了印度尼西亚六个REDD+项目中的权利平等性,发现印度尼西亚目前仍然缺少实现平等性REDD+项目的能力。[33]

现有研究表明,权利平等性是实现REDD+合理性目标的关键所在,而现有的PES机制可以为REDD+的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国际社会在未来将PES机制纳入REDD+设计中,有利于为各国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森林保护措施。

(二)从保护原住民利益的视角研究REDD+的权利平等性问题

REDD+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森林的保护可能导致原住民面临收入水平降低的风险,并且可能导致原住民迁移而产生移民问题。Thompson将REDD+视为一个环境治理项目,通过对原住民参与REDD+项目的案例研究,提出对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调整会带来理想的环境成果,这是REDD+项目成功的关键。[34]类似的,Ezzinede-Blas通过对巴西亚马逊流域四个土地改革安置案例进行机会成本分析,证实限制土地用途导致只有一小半的贫困移民能获得经济收益。[35]Lyster提出,应保护原住民和当地社群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分享REDD+的收益,参与REDD+项目的决策制定,尊重当地原有的林业资源知识。[36]Rosendal通过研究全球环境基金会的经验,提出REDD机制应更加关注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福利。[37]而在由此导致的原住民迁移的问题上,de Sherbinin认为由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减缓与适应项目将不断增加人口迁移的数量,因此气候变化导致的移民在目的地、风险等方面与过去的移民有本质的不同。[38]

已有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研究原住民保护中的权利平等性,尤其是大量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了REDD+实施过程中原住民的权利及其保护等问题,但是,定量分析该问题的文献较为少见。

五、REDD+政策效果评估与实施策略

由于REDD+的激励措施与实施效果是相对应的,因而需要对REDD+的政策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据此分配收益。随着技术的进步,对实际排放水平的测量变得更加切实可行,因而对于REDD+政策效果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采用定量方法分析REDD+的政策效果

Motel提出,研究森林砍伐的观测值与虚拟值之间的误差,用于评估因REDD政策而导致的减排量,他还使用了1970年—2005年48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39]类似的,盛济川和吴优提出了结构变量的REDD+政策评估方法,并对1990年—2009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等五个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减排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森林增长率与初始森林面积、人口密度负相关,与人均GDP、农产品出口价格和林木产品出口价格正相关。[40]与此不同,Dudley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建立了REDD政策情景分析模型,通过设定预期碳价格来测算不同REDD政策的减排量。[41]Huettner调查研究了REDD+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定量计算了风险发生概率,分析了各种降低风险的政策选项的有效性,他发现,利益相关者普遍认为治理上的挑战是REDD+实施过程中的最大风险,并倾向于采用强制性的激励和调控政策以降低风险。[42]Delacote等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并且进一步指出,政策目标的效果与代理人机会成本信息的完全程度密切相关。[43]定量方法的采用使得对REDD+的政策效果评价成为可能,为设计和实施REDD+机制提供了参考。

(二)采用定性方法分析REDD+的实施策略

夏少敏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视角研究了REDD+对于中国制定相关政策法律的影响,认为中国应持谨慎态度制定与之相关的政策法律。[44]Caplow通过对五个前REDD项目进行评估,发现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往往缺乏严谨性。[49]黄颖利通过研究菲律宾的案例,提出了REDD+在中国的发展途径,并构建了中国REDD+的多元化框架。[46]上述研究主要针对REDD+的实施策略,为今后REDD+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以上研究分别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考察了REDD+的政策效果,可以为今后REDD+的设计提供参考,为各国实施REDD+的效果提供评估的依据,也有利于敦促各国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政策的实施效果。

六、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REDD+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且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均比较强,能够帮助我国以较低成本减少碳排放。然而,由于REDD+的产生时间较短且仍处于发展之中,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有必要对该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REDD+对毁林行为会产生何种影响?影响有多大?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相对还较少,由此造成国内对于REDD+的影响了解不深,决策时缺乏实证依据。其次,如果REDD+对我国的减排是有利的,那么REDD+减少毁林行为的作用是如何产生的?如果REDD+对毁林行为的影响机制不明,其实施就会变得非常棘手。目前国内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还相当少,而这又是REDD+实施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REDD+在实施过程中的权利平等性问题如何解决?怎样才能保证REDD+既有效又公平?权利平等性问题同样也是REDD+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最后,REDD+实施后如何评价其效果?现有研究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办法,导致相关的宏观政策在制定时缺乏理论基础。

目前的研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呈现出不断深入和递进的特征。早期,学者们主要讨论REDD+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探索REDD+项目中的机会成本估算方法;随后,研究REDD+的有效性问题,分析REDD+对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减少毁林行为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进而,学者们又研究了REDD+的权利平等性问题,探索REDD+实施过程中对于相关方合理利益的分配方案;最近,部分学者又以参考排放水平作为切入点,研究REDD+的参考排放水平,测量林业行动的减排效果。总体来说,学者们关于REDD+对毁林行为影响的传导路径、政策评估方法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特别对于国内学者而言,这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课题。现有研究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拓展空间。

第一,关于REDD+对中国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现有研究对REDD+的减排潜力进行了估计与预测,但就REDD+对经济可行性的研究还非常少。关于REDD+对减排成本的影响研究不足,特别是关于REDD+对中国减排成本影响的研究不多。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改进REDD +对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方法,用于分析REDD+对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二,关于实施REDD+导致的毁林行为减缓效应背后的传导路径的研究。现有文献在考察REDD+对毁林行为的减缓效应时,通常是采用成本效益分析,计算REDD+的机会成本,以此为基础估算出能弥补成本的碳交易价格,但较少进一步检验REDD+通过何种传导路径减少毁林行为,并缺乏与此相关的仿真研究。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证分析,考察REDD+对毁林行为产生影响的路径,并通过仿真模拟来研究其中的传导路径。

第三,关于REDD+权利平等性的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并从微观角度就中国在REDD+实施中的权利平等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在REDD+的利益分享模式研究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REDD+权利平等性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但是,目前对此问题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对REDD+权利平等性进行定量评估的有效方法,使得对不同REDD+项目的权利平等性进行比较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由于目前对评价权利平等性的方法研究不足,并缺少公认的评价标准,导致无法解决最优利益分享模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REDD+权利平等性的评估方法,采用中国的REDD+项目数据实证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

第四,运用计量模型考察REDD+的政策实施效果。目前学界对REDD+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为今后REDD+的设计提供了不少经验与教训。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因减少砍伐而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而不能判定该减排量确实由于REDD+政策所导致。同时,由于缺少有效的分析方法,使现有研究在REDD+的政策效果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所以有必要对REDD+政策效果评价方法展开研究,为今后我国审慎实施REDD+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评价工具。

[1]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Key Findings of 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2010[R].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2010.

[2]Bonan,G.B.Forests and Climate Change:Forcings,Feedbacks,and the Climate Benefits of Forests[J].Science,2008,(320).

[3]Sala,O.E.,et al.Global biodiversity scenarios for the year 2100[J].Science,2000,(287).Houghton,R.A.Carbon Flux to the Atmosphere from Land-use Changes:1850-2005[R].Oak Ridge: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U.S.Departmentof Energy,2008.

[4]Scholz,I.,L.Schmidt.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eeting the main challenges ahead[R].Deutsches Institut für Entwicklungspolitik,2008.

[5]Solomon,S.,D.Qin,M.Manning,et al.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of the IPCC[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6]续珊珊,姚顺波.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法的我国森林碳储量区域差异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7]Gumpenberger,M.,K.Vohland,U.Heyder,et al.Predicting pan-tropical climate change induced forest stock gains and losses-implications for REDD[J].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0,(5).

[8]黄小荣,闫鼎羽.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机制中的碳评估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2011,(5).

[9]Arcidiacono-Bársony,C.P.Ciais,N.Viovy,et al.REDD Mitigation[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1,(6).

[10]Somorin,O.A.,H.C.P.Brown,I.J.Visseren-Hamakers. The Congo Basin forests in a changing climate:policy discourses on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REDD+)[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2,(1).

[11]盛济川,曹杰.REDD+对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

[12]Bellassena,V.,V.Gitz.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 in Cameroon-assessing costs and benefit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1-2).

[13]Ghazoul J.,R.A.Butler,J.Mateo-Vega,et al.REDD:a reckoning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J]. Trends in Ecology&Evolution,2010,(7).

[14]Karsenty A.,S.Ongolo.Can“fragile states”decide to reduce their deforestation?The inappropriate use of the theory of incentives with respect to the REDDmechanism[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12,(5).

[15]Plugge,D.,T.Baldauf,M.Köhl.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strategy REDD:monitoring costs and uncertainties jeopardize economic benefits[J].Climatic Change,2013,(2).

[16]Knoke,T.,O.Steinbeis,M.Bösch.Cost-effective compensation to avoid carbon emissions from forest loss:an approach to consider price-quantity effects and risk-aversion[J].Ecological Economics,2011,(6).

[17]朱臻,沈月琴,张耀启,等.碳汇经营目标下的林地期望价值变化及碳供给——基于杉木裸地造林假设研究[J].林业科学,2011,(11).

[18]于金娜,姚顺波.基于碳汇效益视角的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7).

[19]王枫,沈月琴,孙玉贵.基于成本利润率的碳汇交易价格研究——以浙江省杉木林经营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2,(2).

[20]Koop,G.,Tole,L.Is there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deforest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1).Culas,R.J.Deforest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2-3).

[21]Mather,A.S.Recent Asian forest transitions in relation to forest-transition theory[J].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view,2007,(1).

[22]Bhattarai,M.,Hammig,M.Governance,economic policy,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natural tropical forests[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4,(3).

[23]Antle,J.M.,Heidebrink,G.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evidence[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5,(3).

[24]Barbier,E.B.,Burgess,J.C.The economics of tropical deforest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01,(3). Ehrhardt-Martinez,K.,Crenshaw,E.M.,Jenkins,J.C.Deforest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a cross-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veningmechanisms[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2002,(1).

[25]Bhattarai,M.,Hammig,M.Institutions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deforestation:a crosscountry analysis for Latin America,Africa and Asia[J].World Development,2001,(6).Cropper,M.,Griffiths,C.The interaction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2).

[26]Purnomo H.,D.Suyamto,R.H.Irawati.Harnessing the climate commons:an agent-based modeling approach to making reducing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REDD +)work[J].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13,(4).

[27]Ollivier,H.Growth,deforest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DD mechanism[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2,(3).

[28]Börner,J.,S.Wunder,S.Wertz-Kanounnikoff,et al.Direct conservation payments in the Brazilian Amazon:scope and equity implicat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

[29]王静,沈月琴,朱臻,等.公众对森林碳汇服务的认知与支付意愿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6).

[30]Skutsch Margaret.,B.Vickers,Y.Georgiadou,et al.Alternativemodels for carbon payments to communities under REDD +:a comparison using the Polis model of actor inducements[J].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11,(2).

[31]马蔷.亚洲森林产权与气候变化[J].林业经济,2011,(11).

[32]Brockhaus,M.,K.Obidzinski,A.Dermawan,et al.An overview of forest and land allocation policies in Indonesia:is the current framework sufficient tomeet the needsof REDD+?[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12,(5).

[33]Jaung,W.,J.S.Bae.Evaluating socio-economic equity of REDD+in a rights-based approach:Rapid equity appraisal matrix[J].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12,(10).

[34]Thompson,M.C.,M.Baruah,E.R.Carr.Seeing REDD+ as a project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J].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11,(2).

[35]Ezzine-de-Blas,D.,J.Börner,A.Violato-Espada.Forest loss and management in land reform settlements:implications for REDD governance in the Brazilian Amazon[J].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11,(2).

[36]Lyster,R.REDD+,transparency,participation and resource rights:the role of law[J].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11,(2).

[37]Rosendal,G.K.,S.Andresen.Institutional design for improved forest governance through REDD:lessons from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J].Ecological Economics,2011,(11).

[38]de Sherbinin,A.,M.Castro,F.Gemenne,et al.Preparing for resettlement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change[J].Science,2011,(10).

[39]Motel,P.C.,R.Pirard,J.L.Combes.A methodology to estimate impacts of domestic policieson deforestation:compensated successful efforts for“avoided deforestation”(REDD)[J].Ecological Economics,2009,(3).

[40]盛济川,吴优.发展中五国森林减排政策的比较研究——基于结构变量“REDD机制”政策评估方法[J].中国软科学,2012,(9).

[41]Dudley,R.G.A little REDDmodel to quickly compare possible baseline and policy scenarios for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J].Mitigation&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10,(1).

[42]Huettner,M.Risks and opportunities of REDD+implementation for environmental integrity and socio-economic compatibility[J].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12,(1).

[43]Delacote,P.,C.Palmer,R.K.Bakkegaard,B.J.Thorsen. Unveiling information on opportunity costs in REDD:Who obtains the surpluswhen policy objectives differ?[EB/OL].http://dx.doi.org/10.1016/j.reseneeco.2013.07.002.

[44]夏少敏,张卉聪.林业REDD+对中国低碳经济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4).

[45]Caplow,S.,P.Jagger,K.Lawlor,et al.Evaluating land use and livelihood impacts of early forest carbon projects:lessons for learning about REDD+[J].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11,(2).

[46]黄颖利,黄萍,李爱琴.REDD+在中国扩大发展途径研究——基于菲律宾的案例分析[J].生态经济,2012,(3).

〔责任编辑:沈 丹〕

New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Reducing Em 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 Plus at Home and Abroad

SHENG Ji-chuan,ZHOU Hui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plus(REDD+)mechanism as themost feasible emission reductionmeasure can help China reduce carbon emission ata lower cost.The scholars have launched the research of REDD+according to four aspects:one is to assess impacts of REDD+on the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the second one is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centives and the effectmechanism of REDD+on deforestation;the third one is the right equality study of REDD+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protection for indigenous interests;the last one is research on the effect assessment of REDD+policie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In the future,study on the assessment of REDD +effects o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for China should be deepened,In addition,the conduction path of REDD+effects on deforestation mitigation should be analyzed.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methods are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REDD+rights equality and the effects of REDD+policies.

REDD+;climate change;conduction path;rights equality;policy effects

X3;F205

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4)01-0025-08

2013-10-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减少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排放机制(REDD+)影响毁林行为的传导路径及权利平等性研究”(713031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发展战略研究”(U0970165);国家社科基金“我国新能源设备制造业补贴的适度规模及模式选择研究”(13CGL09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全球森林减排背景下中国REDD+影响毁林行为减缓的传导路径及政策评估方法研究”(13YJCZH14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居民家庭节能投资中‘市场失灵’的形成机理与应对政策研究”(13YJC79022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制造业聚集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研究”(2012JDXM012)

盛济川,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管理研究;周慧,女,湖北武汉人,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平等性毁林权利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毁林违法犯罪活动规律及执法对策
图书馆学视阈内的客观性原则之诠释
孟子性善论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平等性原则在法国公共服务基本法中的适用性问题研究
REDD+项目中不确定性对森林碳减排量的影响研究
权利套装
碳密度变化和不确定性对中国森林碳减排量的影响
“新农合”对医疗服务利用及平等性的影响